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落葵的結果 展開

落葵

中藥

落葵,中藥名。為落葵科植物落葵Basella alba L.的葉或全草。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均有栽培,北方少見。具有滑腸通便,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活血之功效。常用於大便秘結,小便短澀,痢疾,熱毒瘡瘍,跌打損傷。

別名


蔠葵、繁露、承露、天葵、藤葵、胡燕脂、藤兒菜、滑藤、西洋菜、御菜、燕脂菜、染絳子、紫草、燕脂豆、木耳菜、潺菜、紫葵、紫豆藤、紅藤菜、軟藤菜、紅雞屎藤、藤羅菜、白虎下須、蕎菜七、滑菜果、寸金丹、粘藤、籬笆菜、軟姜菜。

入葯部位


葉或全草。

性味


味甘、酸,性寒。

歸經


歸心、肝、脾、大腸、小腸經。

功效


滑腸通便,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活血。

主治


大便秘結,小便短澀,痢疾,熱毒瘡瘍,跌打損傷。

配伍


1、治小便短赤:鮮落葵每次60g,煎湯代茶頻服。(《泉州本草》)
2、治疔瘡:鮮落葵(葉)十餘片。搗爛塗貼,每日換1-2次。(《福建民間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搗汁塗。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服。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葉或全草,洗凈,除去雜質,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一年生纏繞草本。全株肉質,光滑無毛。莖長達3-4m,分枝明顯,綠色或淡紫色。單葉互生;葉柄長1-3cm;葉片寬卵形、心形至長橢圓形,長2-19cm,寬2-16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或圓形,間或下延,全緣,葉脈在下面微凹,上面稍凸。穗狀花序腋生或頂生,長2-23cm,單一或有分枝;小苞片2,呈萼狀,長圓形,長約5mm,宿存;花無梗,萼片5,淡紫色或淡紅色,下部白色,連合成管;無花瓣;雄蕊5個,生於萼管口,和萼片對生,花絲在蕾中直立;花柱3,基部合生,柱頭具多數小顆粒突起。果實卵形或球形,長5-6mm,暗紫色,多汁液,為宿存肉質小苞片和萼片所包裹。種子近球形。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0m以下地區,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均有栽培,北方少見。

性狀鑒別


莖肉質,圓柱形,直徑3-8mm,稍彎曲,有分枝,綠色或淡紫色;質脆,易斷,折斷面鮮綠色。葉微皺縮,展平后寬卵形、心形或長橢圓形,長2-14cm,寬2-12cm,全緣,先端急尖,基部近心形或圓形;葉柄長1-3cm。氣微,味甜,有粘性。

藥理作用


1、解熱作用。
2、抗炎作用。
3、抗病毒作用。

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解毒,接骨止痛。主治闌尾炎,痢疾,大便秘結,膀胱炎;外用治骨折,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燒、燙傷。”

附註


《本草經集注》:“落葵,又名承露。人家多種之。葉惟可(飠+正)鮓,性冷滑。其子紫色,女人以漬粉傅面為假色,少入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