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落葵的結果 展開

落葵

落葵科落葵屬植物

落葵(拉丁學名:Basella alba L.)是落葵科,落葵屬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莖肉質,長可達數米,無毛,葉片卵形或近圓形,頂端漸尖,基部微心形或圓形,葉柄上有凹槽。穗狀花序腋生,苞片極小,早落;花被片淡紅色或淡紫色,卵狀長圓形,花絲短,白色,花藥淡黃色;果實球形,5-9月開花,7-10月結果。

原產亞洲熱帶地區。中國南北各地多有種植,南方有逸為野生。

形態特徵


一年生纏繞草本。莖長可達數米,無毛,肉質,綠色或略帶紫紅色。
葉片卵形或近圓形,長3-9厘米,寬2-8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微心形或圓形,下延成柄,全緣,背面葉脈微凸起;葉柄長1-3厘米,上有凹槽。
落葵
落葵
穗狀花序腋生,長3-15(-20)厘米;苞片極小,早落;小苞片2,萼狀,長圓形,宿存;花被片淡紅色或淡紫色,卵狀長圓形,全緣,頂端鈍圓,內摺,下部白色,連合成筒;雄蕊著生花被筒口,花絲短,基部扁寬,白色,花藥淡黃色;柱頭橢圓形。
果實球形,直徑5-6毫米,紅色至深紅色或黑色,多汁液,外包宿存小苞片及花被。花期5-9月,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落葵耐高溫高濕,一般生長在疏鬆肥沃的沙壤土。種子一般發芽適溫在25℃左右,植株生長適溫在25℃-30℃,在整個生育期都需要土壤濕潤。落葵的個別品種對高溫短日照要求較嚴,多數品種對日照要求不嚴。生於海拔2000米以下地區,

分佈範圍


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亞洲、非洲及美洲等地均有栽培;中國南北方各地多有種植,南方有一些野生的。
落葵分佈
落葵分佈

品種分類


青梗落葵

又稱重慶木耳。植株纏繞蔓生,蔓長3-4米。莖圓,肉質綠色。葉互生,闊卵圓形,先端稍尖,較小,長16厘米,寬14厘米,葉柄長3厘米,葉肉厚,綠色或深綠色,有光澤,全緣。花小,腋生,穗狀花白或淺紫色,開花后花被增大,著生眾生的果實。果初期綠色,老熟后呈紫紅色,卵圓形,內著生一粒紫黑色種子。莖葉柔嫩,品質好。耐熱,耐濕,耐瘠薄,一般每667平方米產1500-2000千克。
落葵
落葵

大葉落葵

植株高大。莖蔓長2米以上,粗3-5厘米,橫斷面呈三角形或扁圓形,棱較明顯,莖蔓綠色。葉片深綠色,心臟形,全緣,較闊大,葉長19.5厘米,寬16.5厘米,葉柄長約3.5厘米,葉厚,平均葉重19.2克。葉互生。夏秋之時從葉腋抽生花梗,梗端著生小穗狀花序,花后結小圓形果實,先綠后變紫黑色,群聚而生,結實累累。耐熱性強,35℃高溫仍能正常生長。耐旱、耐瘠薄土壤,病蟲害少。收穫季節長。每667平方米產2000-3000千克。葉片鮮嫩可炒食或作湯,清香可口,柔嫩軟滑,品質佳。

日本落葵

也稱日本紫梗落葵。莖粗,呈三棱形,紫色,無纏繞性。葉片綠色或紫色,卵圓形互生。花為白色或紅紫色。

紅梗落葵

莖紫紅色或莖、葉均為紫紅色,葉片廣卵形或近圓形,長寬幾乎相等,基部心形或近心形;花淡紅色。各地栽培的品種區別不大。

繁殖方法


落葵可以用種子繁殖,也可用老莖扦插繁殖。在生產上用種子繁殖,以條播或撒播方法進行畦作栽培。
落葵
落葵
適期播種:落葵一般在氣溫20℃以上時,就可露地播種栽培。以採收嫩莖葉為主的落葵,在播后50天左右就進入採收期。一般在4月份播種,6月份就可採收。
整地施肥:播種前先整地施肥,畝施用腐熟優質粗肥5000公斤左右,普撒后耕翻做畦,畦寬1-1.2米。在春季播種時,為了提高地溫,還可在播前1周覆膜烤地。當地溫穩定在15℃以上時,才可播種。
浸種催芽:由於落葵的種殼厚而且堅硬,播種前應先浸種催芽。可用50℃水攪拌浸種30分鐘,然後在28℃-30℃的溫水裡浸泡4-6小時,搓洗乾淨后在30℃條件下保濕催芽。當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播種技法
⒈條播。如果採用條播法播種,可先在畦內開溝,溝深2-3厘米,溝寬10-15厘米,溝距20厘米,按溝條播。播種后,將畦摟平,稍作鎮壓后,按畦澆水,以水能洇濕畦面為度。
⒉撒播。如果撒播,可先按畦澆足底水,在水滲下后再撒0.5厘米厚的細土,隨後播種,播種后再覆蓋1.5-2厘米厚的細土,然後覆蓋塑料膜保溫保濕。一般經3-5天,即可出苗。

栽培技術


落葵
落葵
苗期管護:出苗后,要及時鬆土和間苗(間下來的幼苗可以移栽,也可食用),乾旱時適量澆水。至4葉期,即可定苗或定植,穴行距15-20厘米,每穴栽2-3株。早春、晚秋氣溫偏低,出苗慢,用大棚或小拱棚覆蓋栽培的播種后出苗前一般不通風。若溫度低,夜間在小棚內加蓋草簾,提高棚內溫度,出苗后,保持床土濕潤,白天溫度20℃以上,夜間不低於15℃。
定植緩苗后,則應追肥澆水,隨水畝施尿素10公斤、複合肥5公斤。下雨後要及時排水,夏季熱雨過後應及時澆灌井水為宜。菜畦內要始終保持土壤濕潤,採收前兩周追1次肥,以後則每採收1次追1次肥水,同時還要及時清除雜草。對於蔓生攀緣品種,在緩苗后即可澆水插架,引蔓上架。對於不留種的落葵植株,應及時摘掉花莖,以促進莖葉生長,提高產量。
落葵的採收,一般在株高20-25厘米時採收嫩莖葉,只留莖基部3片葉,以促腋芽發新梢。採摘嫩莖葉,應選擇無露珠時進行,陰雨天可提前採摘。對於枝葉密集,有鬱閉現象的枝蔓,可從莖基部掰下,以達到通風透光的目的。在氣溫高於25℃的條件下,一般每隔10-15天採收1次,或者每次都采大留小,實施連續採收,一般畝產2000-3000公斤。

病蟲防治


落葵蟲害危害很小,在個別持續多濕地段發生:褐斑病,俗稱“魚眼病”,主要危害葉片,被害葉片初期有水紅色水漬狀小圓點,稍凹,直徑0.5-1毫米,以後逐漸擴大,中間變為灰白色至褐色,近緣深紫褐色,較薄但不易穿孔,嚴重時引起葉片早枯。
防治方法是輪作、深耕和藥劑防治。用福爾馬林100倍液處理種子30分鐘至1小時滅菌;發病初期用65%代森鋅600倍液每隔7-10天噴霧防治2-3次,在高溫的生長盛期用1:3:200(或300)的波爾多液噴霧加以保護。
還有些地方容易發生:
⒈落葵紫斑病(又稱蛇眼病)。落葵紫斑病危害葉片,病葉邊緣有紫色的圓形黃褐斑,病斑中間凹陷質薄,易穿孔,似蛇的眼睛,嚴重時紫斑布滿葉片。
防治措施: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漬排澇;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800倍液;為提高植株抗病性,可增施磷、鉀肥。
⒉落葵灰霉病。落葵灰霉病危害葉片和莖。病葉有水浸斑,逐漸發展而使葉片萎蔫腐爛,並生有灰霉。莖部染病,則有水漬狀淺綠斑,病莖易折倒腐爛,並生有灰霉。
防治措施:加強田間管理,多施優質粗肥,加強中耕鬆土,扣地膜或支小拱棚,加強保溫,預防高濕。發病初期,可在棚室內噴施5%百菌清粉塵劑,或者噴施5%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200-1400倍液。

主要價值


常以幼苗、嫩梢或葉作蔬菜用,質地滑嫩多汁,味鮮美,作湯料或炒食,可與西湖蒓菜媲美。鮮葉含水分92%、碳水化合物3.1%、蛋白質1.7%及維生素C、脂肪、粗纖維、胡蘿蔔素、鈣、磷、鐵、粘質等。全草供藥用,為緩瀉劑,有滑腸、散熱、利大小便的功效;花汁有清血解毒作用,能解痘毒,外敷治癰毒及乳頭破裂;莖、葉有清熱涼血、潤腸及利大、小便的功能,並含煙鹼等成分,可治高血壓,其花可治痘毒及腫毒,外敷能治瘡癤。果汁可作無害的食品著色劑。也可供觀賞用。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落葵
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23 千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