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霧溪
立霧溪
立霧溪,是一條位於台灣花蓮縣的知名河川。
於天祥附近與大沙溪(上游是陶塞溪)交會,自此以下的河段稱為立霧溪,隨後有西溪、科蘭溪及砂卡溪匯入,一路奔騰東流,穿山切谷,蜿蜒曲折行進了58.4公里,於新城北方注入太平洋,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生命動脈。
立霧溪
太魯閣位於立霧溪的下游,靠近中橫公路的入口處。由於地殼的隆起作用及立霧溪河水不斷地侵蝕切割,使得大理石岩層外露,因而形成陡峭的太魯閣景觀,主要分佈在長春祠、燕子口幾九曲洞一帶。
立霧溪不斷切割太魯閣這塊台灣地質史上最古老的大理岩層,地殼不斷隆起上升,再加上風化與侵蝕作用,造就了“極天地大美,得山水清趣”的太魯閣峽谷。
立霧溪
當時的古陶塞溪自今日的竹村向西南流經梅園、蓮花池以西,轉至西寶、天祥至綠水向東流,並在流經區域形成許多河階,其中以竹村河階規模最大。第二期的河道變遷,發生約在二千四百年前左右,一次大規模的山崩,當時的綠水、天祥甚至到西寶一帶,曾經形成寬闊的堰塞湖,此一時期陶塞溪河道遷移至第一期古河道的東方。第三期河道變遷,則是布洛灣地區發生山崩堰塞河道,造成立霧溪兩岸堆積性的低位河階,如布洛灣、合流及道拉斯等河階,后因堰塞湖潰決,立霧溪急速下切形成今日的天祥、文山等侵蝕性的低位河階。
立霧溪河道變遷的結果,形成許多平坦的河階地,這些河階在地勢陡峻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域內,成為重要的人文歷史發展地區,史前人類、原住民族與漢人均相繼留下許多活動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