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的方士與儒生
2006年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出版圖書
中國傳統學術,經歷清後期的低迷徘徊之後,從清末民初起,湧現出了一批大師級的學者。他們以淵深的國學根底,融通中西,不僅擘劃了學術研究的新領域,更開創了一種圓融通博且富於個性特徵的治學們經與學術風範,而後者也正是當今學術界,經歷了十幾年的曲折后出現的“世紀回眸”熱潮所尤為心儀的核心問題。
本叢書輯取其中尤具開創性而篇幅不大者,並約請當今著名專家為之導讀,不僅梳理其理論框架,剔抉其精遲鈍要眇,更著重揭櫫其學術源流、歷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當時特定的情境與心態,從而在幫助讀者確切理解原著的同時,凸現大師們的學術個性。相信這一設計,會比單出原著,或籠統抽繹當時學風特點,來得更切近可靠。
本書所附“中國辨偽史略”,目前尚無比這更詳盡的辨偽學專著。
前言
序
第一章 陰陽五行說及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
第二章 封禪說
第三章 神仙說與方士
第四章 漢代受命改制的鼓吹與其實現
第五章 漢武帝的郊祀與求仙
第六章 天象的信仰與天變的負責者
第七章 災異說和西漢的國運
第八章 黃老之言
第九章 尊儒學而黜百家
第十章 經書的編定與增加
第十一章 博士官
第十二章 經學的今古文問題
第十三章 通經致用
第十四章 王莽的受禪
第十五章 漢的改德
第十六章 古史系統的大整理
第十七章 經古文學的建立
第十八章 祀典的改定和月令的實行
第十九章 讖緯的造作
第二十章 讖緯的內容
第二十一章 讖緯在東漢時的勢力
第二十二章 曹丕的受禪
附 中國辨偽史要略
(一)古人缺乏歷史觀念
(二)戰國、秦、漢間好古者的造偽
(三)孔子對於歷史的見解
(四)戰國以前的古史是“民神雜糅”的傳說
(五)墨子的托古
(六)種族融過程中造成的兩個大偶像
(七)孟子的托古
(八)陰陽五行說所編排的古史系統
(九)道家托古
(一0)戰國與西漢的疑古
(一一)司馬遷與鄭玄的整齊故事
(一二)東漢的疑古
(一三)萌芽階段的結論
(一四)三國、六朝的造偽與辨偽
(一五)唐代的辨偽
(一六)宋代辨偽的發展
(一七)明代的造偽與辨偽
(一八)清代的辨偽
(二0)唐以後辨偽的發展趨勢
(二一)標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