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學
研究同一本書的不同版本的學術活動和成果
版本學是研究同一本書的不同版本的學術活動和成果。同一著作因編輯、傳抄、刊印等原因而產生的不同本子。如《紅樓夢》一書就有“脂評本”、“舒元煒序本”、“夢覺主人序本”、“蒙古王府藏抄本”等,而其中的“脂評本”中又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等多種版本。新印書籍也因出版的時間、地點不同,或版次(初版、二版、三版等)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版本。閱讀書籍之前了解它的版本是非常重要的。版本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版本的差異、特點及其產生的原因,鑒別版本的真偽及優劣等的科學。版本學內容包括研究版本的源流;比較稿本、傳錄本及寫本、歷代刊本、不同的批校本間的差異;鑒別原刻本及翻刻本;判定善本和劣本;此外,印紙墨色、字體刀法、版式行款、印記裝潢等。內容非常廣泛。
版本學 edition,scienceof
在中國,中國重視書籍版本之學有悠久的歷史傳統。最初的版本研究與校讎工作合二為一。漢代劉向校理群書,其所依據的,內有來自皇家內廷、秘府的藏書,外有來自太常、太史、博士所藏,和他自己的藏書及某些官員的書等各種不同的本子。他在根據書籍的不同傳本進行校理、寫為定本的基礎上,又撰寫了揭示原書內容和著者學術思想等方面情況的“敘錄”,這正說明校訂圖書時對各種不同傳本的研究與利用的重要性,也說明對圖書各種本子的研究、辨識與校勘工作、書目工作的關係。
在印刷發明前,同一部書往往有不同抄本;印刷術發明后,一部書經過不斷刻印,也會產生不同本子。這些不同版本彼此間會出現文字、印刷、裝幀等方面許多差異。各種版本的源流、相互關係也會存在各種複雜現象。研究這些差異並從許多複雜現象中探求共同規律的學問就叫版本學。
“版本”一詞最早出現於宋初。“本”原指寫字縑帛,“版”為簡牘。劉向典校中秘群籍時,所謂“一人持本,一人讀書”,“本”已指出底本。而雕版印刷推行以後,就把印本書稱為“版”,末雕的寫本書稱為“本”。“版本”兩字連用至宋代出現,它作為對雕版印刷圖書的專稱,廣泛地得到使用。後來“版本”所指範圍逐漸擴大,也就泛指雕版印刷以前的簡策、帛和紙的寫本,以及雕版印刷以後的拓本、石印本、影印本、活字本等一切形式的圖書。
雕版印刷發明以後,書籍的傳播逐漸為印本所取代,但雕版印本書籍除本身仍存在著隨刊刻而產生的訛誤外,還有因傳刻既久而產生的各時、各地、各家的傳刻和各種不同註釋本的差異,人們對於書籍版本質量的講求更為重視。據今所知所見,南宋初尤袤所編的《遂初堂書目》已在同一書名之下列出所藏的不同版本;南宋時,葉夢得記所見宋景文手校的《漢書》,其所據以校訂的本子有13種之多。
明代雕版印刷興盛,但中葉以後,宋、元舊本已漸少見,有的書商為求速成易售,所刻書籍不僅疏於校勘,刻工草率,有時甚至刪減篇幅,改題篇名、撰人;加之有些牟利之徒常採用各種方法製造偽本古籍惑人求售;以致造成人們對書籍內容認識上產生混淆。為了使閱讀和學術研究具有準確、可靠的文獻基礎,取得能夠訂正書籍在刊刻和傳寫中產生的訛誤、鑒別版本真偽、辨識原書在歷史上、工藝上是否具有特殊價值等方面的知識,逐漸有了著重記述圖籍版本的書目著作。清初錢曾據其藏書所寫成的《讀書敏求記》 4卷,書中多記古籍的舊刻、舊鈔各本,論述其繕寫、刊刻的異同優劣,被後世稱為版本學的奠基之作。
清乾隆時于敏中等編撰的《天祿琳琅書目》,內容先按書籍的版刻時代排列先後,再分經史子集等類,而且在各書之後還詳細記述了該書的版刻源流和特點、流傳授受情況,並摹繪了書中藏書印記式樣、標註其印文等,後世藏書家編製善本書籍目錄多受其影響。
清代中葉以後,很多著名藏書家都注重圖籍版本研究,如道光年間黃丕烈所寫的古籍題識,對鑒別古籍版本很有幫助,後人曾將之輯為《蕘圃藏書題識》等數種。其他象常熟瞿鏞的《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聊城楊紹和的《楹書隅錄》,錢塘丁丙的《善本書室藏書志》,歸安陸心源的《皕宋樓藏書志》等,也都為人們在了解古籍內容和流傳情況、研究古籍版本時所參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毛春翔的《古書版本常談》,陳國慶的《古籍版本淺說》,魏隱儒的《中國古籍印刷史》,魏隱儒、王金雨的《古籍版本鑒定叢談》,瞿冕良的《版刻質疑》,施廷鏞的《中國古籍版本概要》等版本學著作,具有一定的影響。同時,台灣省出版的專著有 《中國古書版本研究》、 《古書版本鑒定研究》(李清志)等。
版本學的研究對象包括碑書、寫本、刊本、印本、稿本、抄本、批校本等各種形式的圖書。
它的主要研究範圍包括:
一、各種圖書版本的發生、發展史,包括雕版源流和演變、傳抄源流等。
二、各種圖書版本的異同優劣,加以鑒別,判斷時代,指明特點,總結和概括出規律性東西。
三、版刻、印刷、裝幀各方面的技術演變發展與成就,比如印刷墨色、字體刀法、藏書印記,版本行款、裝幀式樣等,為版本鑒定提供技術條件。
有的學者認為,版本學肇始於先秦,商周彝器、秦詔莽量的同文異范,如虢叔鍾、史頌敦之類就是“版本的權輿”。但學術界更傾向於認為版本學的開端應為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典中秘群籍。至宋代,版本學的研究步入正軌,出現了尤袤的《 遂初堂書目》這樣一部專門版本目錄,很多學者開始利用版本治學。到了清代,版本學成為學術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版本學人才大量湧現,出現了《 天祿琳琅書目》正續篇、《 也是園藏書記》、《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標註》等官私本目錄和《 讀書敏求記》、《 愛日精廬藏書志》、《 士禮居藏書題跋記》等版本學專著,此時版本學研究達到了興盛階段。新中國成立后,版本學有了長足發展,對大量的重要版本進行了認真研究,版本的鑒定走上了科學化、系統化軌道,版本學的理論研究得以出現和加強,不僅出現的大量版本學的論文,而且還有多種專著出現,比如陳國慶著《 古籍版本淺說》、魏隱儒、王金雨編著《 古籍版本鑒定叢談》等。版本學由目錄學的組成部分發展為一個獨立學科。
黃永年《古籍版本學》
版本學通過廣泛搜集不同版本,可以刊誤糾謬,為校勘提供基礎,避免謬種流傳貽誤後學,它還可以比較優劣,選擇善於本,指導閱讀;對於大量偽作,亦可以通過版本研究,使用版本學的手段加以識別,這不僅有利於學術,且有利珍本書作為文物的鑒別。另外,對於不同版本圖書的製成情況和發展演變過程的考察和分析,還可以探求當時文化的發展情況。版本學研究對於學術文化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