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比亞人
衣索比亞人
衣索比亞人指衣索比亞各族人民。總人口9939萬(2015年)。大部分為黑白混血人種,屬閃含語系閃米特語族或庫希特語族。全國有80多個民族,人口最多的為奧羅莫人、阿姆哈拉人、提格雷人及索馬利亞族。
衣索比亞是一個具有悠久和豐富的基督教傳統的國家,早期基督教從公元1世紀開始就已經在衣索比亞北部和中部傳播了。現在全國人口中62.8%信仰基督教(其中全國人口的43.5%信奉衣索比亞正教,18.6%信奉基督新教,0.7%信奉天主教),33.9%信仰伊斯蘭教和2.6%信仰原始宗教,0.6%信仰其他宗教。歷史上衣索比亞境內一直有大量猶太人,他們自稱貝塔以色列人,但現在他們大都移居以色列了。
阿姆哈拉人
阿姆哈拉人是定居農業民族,傳統的糧食作物是苔麩,為衣索比亞高原特產,產量極低。以苔麩為原材料的“英吉拉”是阿姆哈拉人的日常主食。農戶在種植糧食與經濟作物的同時也飼養牲畜,畜牧業在阿姆哈拉地區有重要地位,
阿姆哈拉人雖然論人口僅是全國第二大民族,但一直扮演實際上的主體民族角色。阿姆哈拉人的文化是衣索比亞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阿姆哈拉人及其同源民族提格雷人的歷史構成了衣索比亞歷史的主要部分。
提格雷人主要分佈在衣索比亞北部的提格雷州,人口佔全國7%。提格雷人與阿姆哈拉人同為古代阿克蘇姆帝國的後裔,兩者同被稱為阿比西尼亞人。提格雷地區是阿比西尼亞人的發源地,阿克蘇姆帝國征服衣索比亞高原后,一部分阿比西尼亞人南下,成為了阿姆哈拉人的祖先。另一部分留守北部山區,是為提格雷人的先祖。提格雷人所使用的提格雷語同阿姆哈拉語相近,文化、民俗也與阿姆哈拉人大同小異。
衣索比亞人
衣索比亞人
索馬利亞族是索馬利亞的主體民族,也是衣索比亞的重要少數民族,使用索馬利亞語,屬於含閃語系庫希特語族。在衣索比亞境內主要居住在東部與索馬利亞接壤的歐加登地區。索馬利亞族信奉伊斯蘭教,屬於遜尼派沙斐儀學派,家庭婚姻遵循伊斯蘭教法,允許一夫多妻。男女均行割禮。索馬利亞人是游牧民族,他們生活在嚴酷的沙漠地區,主要從事畜牧業,飼養駱駝、長角牛、羊及少量馬匹。
阿法爾人主要分佈在衣索比亞東北部的阿法爾州。使用阿法爾語,屬含閃語系庫希特語族。由很多部族組成,大部分人過著游牧生活。阿法爾人信奉伊斯蘭教,歷史上建立過很多蘇丹國,至今阿里·米拉蘇丹仍是阿法爾人的傳統領袖。
錫達莫人是衣索比亞南方人民和民族州人口最多的民族,使用錫達莫語,屬含閃語系庫希特語族。主要分佈在阿巴亞湖東部和東北部,阿瓦薩湖東部和東南部一帶。奧羅莫人大遷移前,錫達莫族是衣索比亞南部的主體民族,如今錫達莫人居住的地區是衣索比亞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
唇盤族
奧莫山谷的莫西族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原始部落之一。莫西女人把下嘴唇拉長透空,用泥做成的盤子填充支撐,把嘴唇撐得很大,形成“大盤子嘴”的奇景。因此,他們又被稱為“唇盤族”。他們是是游牧部落,據估計目前人口在6千至1萬人之間。靠狩獵、放牧為生,也刀耕火種式種植農作物,每年雨季后都會種一些玉米和高粱。莫西人基本上還保持著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換原則,靠狩獵、牲畜、農產品,陶器等去換取他們生活的必需品。衣索比亞政府已專門規劃了莫西人的生活區域,並設立的管理部門。將他們的生活區域劃為國家公園,鼓勵外國遊客去參觀旅遊。
莫西女人佩戴唇盤的風俗起初是為了使自己變醜,以防被外族搶去做奴隸。久而久之,佩戴唇盤便成了美麗和勇敢的象徵了。莫西族少女長到10多歲的時候,就會穿透下嘴唇,往嘴唇里放盤子,稱為唇盤。唇盤直徑大小不一,最大可達到25cm。所置盤子愈大,謂之愈美,在出嫁的時候也可獲得更多的財禮。唇盤越大,姑娘的身價也越高。唇盤最大的姑娘,其父母可得到50頭牛的財禮,一下就成了富翁。唇盤成了致富的手段。唇盤的型號各不相同,都是用泥土燒制或木塊做成,上面有花紋、斑點、鏤空等不同樣式。放唇盤前,要用刀將下嘴唇和牙齦之間切開,使下嘴唇與齒根分離。然後,先放一個小盤子把切開的口子撐開,使其不再長回去。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更換大的盤子,嘴唇就會越撐越大,最大的嘴唇能翻到頭上把臉包住。這個痛苦的過程伴隨著女孩成長為婦人。據說,為了佩戴唇環,不少女孩為此付出了生命。莫西人不僅嘴上放盤子,而且還把耳朵拉長透空,放進盤子為美,耳盤越大也越美麗。莫西女人大多赤裸上身,除了大盤子嘴,她們還在身上、臉上塗抹花紋,用樹枝、粗皮、貝殼、牛角等裝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