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緬鐵路遺址
位於雲南臨滄雲縣的歷史遺跡
滇緬鐵路遺址位於雲縣愛華鎮黑馬塘村分水嶺兩洋分水處祥臨二級公路邊,距離縣城15公里,總投資1500萬元。遺址園分為景區和功能區兩個部分,展現了當年臨滄人民支援抗戰、修建滇緬鐵路的英雄壯舉。主景區包括滇緬鐵路遺址雕塑、太平洋、印度洋兩洋分水嶺動感標誌性設施、弘揚臨滄精神的主題石刻碑及配套服務設施,並把分水嶺20萬畝核桃基地和高優茶園作為景點延伸區進行建設,項目計劃於2010年國慶節前建成並投入使用。項目一期工程於2009年12月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底竣工。
滇緬鐵路遺址位於雲南省臨滄市雲縣愛華鎮黑馬塘村分水嶺兩洋分水處祥臨二級公路邊,距離縣城15公里。
雲縣位於雲南省的西南部,臨滄地區東部,介於東經99°43′—100°33′和北緯23°56′—24°46′之間,南北最大縱距90.4Km,東西最大橫距84.2Km。總面積3760平方公里,40多萬人口。
1938年,由於抗日戰爭的需要,滇緬鐵路開始勘測,並於1939年動工,線路由昆明起向西南延伸,經安寧、楚雄、祥雲、彌渡、南澗、雲縣、臨滄、永德、鎮康、耿馬、過孟定,跨中緬邊境緬甸北方重鎮——臘戌,連通緬甸首都仰光。該鐵路在雲南境內全長886公里,從1939年8月動工,至1942年路基全線修通,歷時3年,正當鋪軌在即,1942年4月因戰爭導致不得已摧毀鐵路,在修築到損毀的過程中,臨滄人民經歷的是一段艱苦卓絕的歲月,為了記錄和展示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市委、市政府決定由市政協牽頭建設滇緬鐵路遺址紀念園,為這段歷史畫上重彩的一筆。
十九世紀末,英國企圖從緬甸築鐵路入滇;
二十世紀初,孫中山先生提出建設滇緬鐵打通國際通道的夙願;
一九三五年,雲南派出鐵路勘測隊對祥雲清華洞到孟定段進行勘測;
一九三五七年八月,為抗戰需要,雲南省主席龍雲提出修築滇緬色路和滇緬鐵路的建議得到採納;
一九四二年,經過三十多萬人三年多的浴血奮戰,滇緬鐵路路基基本完成;
滇緬鐵路遺址項目規劃建設堅持“突出特色,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的原則,科學合理地配套道路、綠化、公共設施,規劃一次性到位。景區建設的荒山綠化工程和“分茶路”改道工程於11月底開工建設。景區綠化堅持“規劃一步到位,分層、分步實施”的原則,布局以高優茶園建設,核桃、雲南松大樹移栽為主,加植櫻桃樹,邊坡的保護和綠化美化以種植三角梅為主。“分茶路”改道在考慮景區協調美觀的基礎上,邊坡的擋牆適當加以綠化。
“滇緬鐵路遺址園風景區”項目的建成,將為後人留下永久性紀念景觀,是歷史的重現,是臨滄人民不畏艱難、自力更生的精神體現,同時也是打造文化旅遊景點,培育文化旅遊產業的一個著力點和切入點。項目的建成將有力推動臨滄國際大通道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滇緬鐵路1942年路基全線修通,正當鋪軌在即時,1942年4月日軍佔領緬甸,出於戰爭原因,滇緬鐵路被迫停工並由建設的民眾親自損毀,這是一段悲壯的歷史。滇緬鐵路臨滄段全長300餘公里,是修築滇緬鐵路最艱險的路段,臨滄市雲縣作為當年滇緬鐵路線上的一個重鎮,僅第一期徵招民工就達15000人,約佔當時全縣人口的三分之一。為了記錄和展示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臨滄市委、市政府決定由市政協牽頭建設滇緬鐵路遺址紀念園。
“滇緬鐵路遺址園”屬雲南省臨滄市36個重點工程項目之一,項目工程總投資1100多萬元。主景區將包括滇緬鐵路遺址雕塑、太平洋、印度洋兩洋分水嶺動感標誌性設施、弘揚臨滄精神的主題石刻碑及配套服務設施,並把分水嶺20萬畝核桃基地和高優茶園作為景點延伸區進行建設。
2009年12月30日下午,“滇緬鐵路遺址園”項目工程主景區工程開工儀式在雲縣愛華鎮黑馬塘村分水嶺舉行。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韓樹林、縣政府辦、旅遊局、愛華鎮政府、供電公司及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負責人參加了開工儀式。
滇緬鐵路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