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手營子鎮

河北省承德市下轄鎮

鷹手營子鎮,隸屬於河北省承德市鷹手營子礦區,為區人民政府駐地,地處鷹手營子礦區中部,東與汪家莊鎮相鄰,南與興隆縣大水泉鄉毗鄰,西與興隆縣北營房鎮、鷹手營子礦區北馬圈子鎮相連,北與興隆縣北營房鎮接壤,區域面積32.83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戶籍人口7206人。

民國四年(1915年),屬興隆特別行政區。1949年,為興隆縣四區政府駐地。1961年7月,城市公社撤銷,建立鷹手營子公社。1965年2月,劃歸承德市。1984年,撤銷公社,建鷹手營子鎮,屬鷹手營子礦區。截至2020年6月,鷹手營子鎮下轄6個行政村。

2018年,鷹手營子鎮有工業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歷史沿革


民國四年(1915年),屬興隆特別行政區。
民國十九年(1930年),興隆建縣,屬之。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為興隆縣二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為興隆縣九區政府駐地。
1949年,為興隆縣四區政府駐地。
1955年7月,屬鷹手營子區公所。
1956年5月,設立鷹手營子鄉;同年11月,劃歸承德市,屬鷹手營子礦區。
1958年7月,劃歸興隆縣;同年9月,屬鷹手營子鋼鐵公社。
1960年7月,與興隆縣鷹手營子區辦事處、興隆煤礦合併,建鷹手營子城市公社。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鷹手營子鎮轄興煤、鐵道北、橋西、東風4個社區,營子、河北、喇嘛溝、老爺廟、跳溝、老廠子6個行政村;下設25個居民小組,3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鷹手營子鎮下轄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鷹城大街63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130804100201111鷹手營子村
130804100202112河北村
130804100203112老爺廟村
130804100204220喇嘛溝村
130804100205220跳溝村
130804100206112老廠子村

轄區


轄營子、河北、老廠子、喇嘛溝、老爺廟、跳溝6個行政村和14個居委會。

名稱來歷


說起鷹手營子,有不少人知道它的來歷:清朝時這裡住著幾戶鷹手,放鷹獵取山雞給清東陵做祭品。
鷹手營子的確是這麼來的。但說起它的來龍去脈,也未必就這麼簡單。
清初的時候,鷹手營子這個地方本來被人叫做“悶葫蘆場”,因為它是塊東西長、南北窄、一頭寬一頭窄恰似葫蘆形的草場。皇家在遵化馬蘭峪修皇陵,即清東陵,把東陵後山上的萬里長城拆掉10公里,將長城外的800平方公里土地劃為“後龍風水禁地”,悶葫蘆場成為緊靠禁地邊界的地方。
清東陵建立了管理機構,其中掌管祭祀事宜的叫“奉祀禮部”。禮部設郎中、員外郎等官員,還有不少幹活的匠人,其中包括鷹手。這些匠人,朝廷並不發給“工資”,而是撥給土地,讓他們種田交租維持生活。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東陵把悶葫蘆場的24頃地撥給4戶鷹手耕種,邊、趙、李、李4戶鷹手來此落戶,人們遂把這裡稱為“鷹手營子”。
據李姓後人李澤元老人回憶,4戶鷹手每年向東陵奉獻定量的野雞、魤魚、枸**干、山葡萄乾,供冬至大祭時使用,種的地每年要交租子。
鷹手營子什麼時候形成的呢?李姓鷹手的後人認為是乾隆八年(1743年),理由是他們見過當年的地照,地照是塊半鋪炕大小的黃綾子,上面寫著字,蓋著大紅印,落款處寫著“乾隆八年”。
這是鷹手後代的回憶,他們又曾見過物證,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其實未必如此。個人的回憶,總要受到某些因素的限制,需要尋找史料加以考證。在這裡,我們不妨探討一下,“鷹手營子”到底是什麼時候有的。
可以肯定,鷹手營子並非乾隆八年(1743年)有的。在乾隆元年(1736年),直隸省把長城以北的107個村莊划給長城南的遵化州管轄,197村中,除了前文說的那個“壽堂墳”還有這個“鷹手營”,此外還包括這兩地附近的“副將溝”、“老爺廟”等村,這在清代修的《遵化州志》中有明確記載。因此說,鷹手營子起碼在乾隆元年(1736年)以前就已經有了。黃綾子上寫的時間,是換髮地照的時間,並非鷹手初來的時間。
清東陵始建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後龍風水禁地”劃定於康熙二年(1663年),但康熙時的“後龍風水禁地”,範圍還很小,只深入長城外幾十里。到雍正、乾隆年間,才擴大到後來的規模,直達長城外百里之處。鷹手營子不可能是康熙年間形成的,因為這期間此地離風水禁區還很遠呢,東陵不會把它屬下的匠人安置到轄區之外很遠的地方去。到了雍正年間,風水禁地擴展到了鷹手營子附近,在這一帶樹立了禁區的邊界標誌——紅樁、白樁,才有可能把鷹手安置在這個地方。
可知鷹手營子是在清朝雍正年間形成的。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鷹手營子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50平方米;農家書屋6個,建築面積90平方米,藏書1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4人。
2011年末,鷹手營子鎮100%的城市社區和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8%。

科技事業

2011年末,鷹手營子鎮有各類科技人才204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140人,經營管理人才567人,技能人才333人,農村實用人才38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鷹手營子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7個,其中衛生院1所,衛生室6個;公立衛生機構病床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張,固定資產總值13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4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1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8人、執業(助理)醫師0.3人、註冊護士0.4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34萬人次,住院手術16台次,出院病人0.70萬人次。
2011年,鷹手營子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2%,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0.7萬人,參合率87.5%;孕產婦死亡率為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均為0。

社會保障

2011年,鷹手營子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77戶,人數4036人,支出885.03萬元,月人均183元,比上年增長27.7%;醫療救助146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18人次,共支出17.7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72戶,人數919人,支出72.13萬元,月人均65元,比上年增長43.5%;五保集中供養4人,支出1.06萬元;五保分散供養46人,支出12.52萬元;醫療救助15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22人次,共支出9.3萬元。
2011年,鷹手營子鎮自然災害受災人口7310人,緊急轉移安置545人,農作物受災面積50公頃,直接經濟損失465萬元,救災支出13萬元,比上年增長7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8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7萬元。社區服務設施4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2個,其他社區服務設施2個。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7395人。

人口


2011年末,鷹手營子鎮轄區總人口2887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6673人,城鎮化率92.38%,另有流動人口1971人。總人口中,男性14490人,佔50.19%;女性14382人,佔49.8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5130人,佔87.04%;有滿、蒙古、回等9個少數民族,共3742人,佔12.96%;超過百人的有滿、蒙古、回3個少數民族;其中滿族2292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61.3%;蒙古族357人,佔9.5%;回族284人,佔7.6%;2011年,人口出生率5.24‰,人口死亡率6.37‰,人口自然增長率-1.13‰。
2017年,鷹手營子鎮常住人口7896人。
截至2018年,鷹手營子鎮戶籍人口7206人。
鷹手營子鎮
鷹手營子鎮

經濟


綜述

2011年,鷹手營子鎮財政收入完成0.5億元,比上年增長4%。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0.1億元。人均財政收入1676.7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86元。

農業

鷹手營子鎮有農業耕地面積0.6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0.3萬畝,林地面積5.1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0.31億元,比上年增長21.1%;糧食作物以玉米、高粱、穀子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723噸,其中玉米546噸,高粱38噸,穀子26噸。蔬菜種植面積0.3萬畝,產量1.17萬噸,主要品種有白菜、黃瓜、西紅柿、白蘿蔔、圓白菜、芹菜、菠菜等,其中白菜1000噸、黃瓜557噸、西紅柿247噸、白蘿蔔165噸、圓白菜155噸、芹菜131噸、菠菜121噸。
鷹手營子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8106頭,年末存欄2541頭;羊飼養量2966隻,年末存欄1772隻;牛飼養量441頭,年末存欄210頭;家禽飼養量0.9萬羽,上市家禽0.16萬羽;生產肉類542噸,其中豬肉541噸,牛肉2噸,羊肉3噸;禽蛋14噸,鮮奶35噸;畜牧業總產值1000萬元。
截至2011年末,鷹手營子鎮累計造林1萬畝,其中經濟林0.28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42萬株,森林覆蓋率65.2%,活立木蓄積量72.3萬立方米。2011年,果樹種植面積0.45萬畝,產量429噸,主要品種有山楂、蘋果、板栗、杏、梨、桃等,其中山楂150噸,蘋果25噸,板栗20噸,杏15噸,梨10噸,桃8噸。

工業

2011年,鷹手營子鎮工業總產值7.8億元,比上年下降12%。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0.31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億元,比上年下降34%。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2家,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0.28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8億元,比上年增長17%。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1家。
2018年,鷹手營子鎮有工業企業5個。
鷹手營子鎮
鷹手營子鎮

商業

2011年,鷹手營子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億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2億元。
2018年,鷹手營子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交通


鷹手營子鎮交通便利,境內有京承鐵路112國道過境。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因屬鷹手營子礦區中心鎮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