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廟大成殿

文廟大成殿(山西)

原位於山西省浮山縣城中心,即舊是縣衙之西側·始建於元至元二年(1265).元大德年間和明洪武、正統、成化嘉靖萬曆年間及清康熙、同治年間均有重建,為縣內頗負盛譽之建築群·

目錄

正文


文廟大成殿[文廟大成殿(山西)]
文廟大成殿[文廟大成殿(山西)]
原廟中有尊經閣、經一亭、明倫堂、大成殿、乾門、欞星門等,從北向南一字排列。東西兩廂分別建有廊 莞、明宦祠、鄉賢祠、忠一堂、碑亭等。再外首,東側有:宗聖祠、魁星樓、節孝祠、文昌閣;西側有訓導宅、射圃、觀德亭、學鋪等。
原廟內有歷代王臣先賢御書匾額及修建廟宇之石碑多幢。這一建築群除大成殿外,多已毀於戰亂。大成殿為文廟之主體建築。築於高台之上,系單檐五脊歇山頂,面寬五間,進深三間,五踩斗拱全部坐於柱頭上,無補間鋪作,外檐斗拱五鋪作出雙昂計心造,平面才用減柱和移柱法,設金柱四根。直昂和假昂真華頭和假華頭參雜並用,柱基作復盆式。屬元代建築之遺物,為省級重要文物保護單位。大成殿自元創建之今已700餘年。其件雖經多次維修,然因年深日久,風雨飄,部分木建多有風化。元大德七年(1303),清康熙三十四年(1696)兩次大震后,西邊柱子下沉,部分柱木脫落,前檐櫞木斷折嚴重,殿頂脊獸無存。
1998年縣委、政府決定對大成殿搬遷保護,即由縣城中心遷至堯山路東端。1988年9月3日動工,1989年5月竣工,歷時8個有完成了遷建任務,搬遷后的大成殿仍保持元建之規則和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