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步教育運動

進步教育運動

進步教育運動亦稱“進步主義教育運動”。19 世紀末美國出現的教育革新運動。性質與歐洲新教育運動相似,二者遙相呼應。為美國南北戰爭后適應工業革命、城鄉變化、開發邊疆和大量移民的需要而出現的社會改革運動的組成部分。其理論源自歐洲歷史上的教育思想,尤以盧梭裴斯泰洛齊、福祿培爾影響為大,亦深受現代科學,尤其是生物科學和進化論的影響。批判當時美國沿襲的歐洲形式主義課程,反對因循守舊的教材教法、繁多的清規戒律以及教育與生產嚴重脫離的傾向。

運動簡介


運動背景

  
 紀末  紀初育革運。質歐洲育運似。紀末適業革、城鄉化、疆量移需社改革運組。該運反沿襲歐洲形式義課程、循守舊材、繁清規戒律及育產嚴脫節傾,課程設計穎。

昆西教學法

步育奠基 .. 帕 紀薩諸塞州昆市首驗,創昆,育改革育史。尤強調童,切精、賴童思.杜威教育思想的直接源泉之一。
1896年,杜威芝加哥大學開辦實驗學校,他把當時的手工訓練、新教學方法以及學校與社會的聯繫等因素融在一起,被認為是對進步教育運動的一大貢獻。20世紀初,M.約翰遜在亞拉巴馬州費爾霍普開辦了一所與 J.-J. 盧梭的設想類似的有機教育學校。約翰遜強調不得桎梏兒童的興趣及能力的發展,取消教師主導、固定課程及考試對學生的束縛。自20世紀20年代始,各種進步學校大量建立。

影響

進步教育運動不僅影響初、中等教育,而且還影響到高等教育。1919年,美國成立進步教育協會,1920年公布改進初等學校的7 條原則:自由發展兒童本性;以興趣作為一切作業活動的原動力;教師是教學中的指導者,而不能包攬一切;科學研究兒童的發展;注重所有影響兒童身體發展的因素;學校與家庭之間應有密切的配合,以滿足兒童生活的需要;確認進步學校在教育運動中的領導地位。30年代後期,進步教育運動達到鼎盛期,進步教育協會會員多達萬餘人,影響極大。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進步教育運動因被認為不能提高教育質量而逐漸衰落。1955 年進步教育協會的解體和1957 年《 進步教育》的停刊,標誌著美國教育學一個時代的終結。但進步主義教育作為一種思潮,對美國當代教育仍具有一定影響。

發展歷程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美國出現的教育革新運動。19世紀末,美國為適應工業化、都市化和大量移民的需要而出現了一個資產階級的社會改革運動,它的目的是為了通過一個有控制的、合理化的社會改革的過程,維護和發展資本主義。進步教育運動就是這一社會改革運動的組成部分,它反對當時美國沿襲歐洲形式主義佔統治地位的舊傳統學校教育。
美國教育家F.W.帕克於19世紀70年代在馬薩諸塞州昆西市首先進行了新教學方法實驗,他被認為是進步主義教育的奠基人之一。“進步主義教育”一詞,在當時美國已散見於報章雜誌,泛指不同於傳統教育的教師學校和教學方法。如F.艾德勒在紐約所進行的手工訓練和幼兒園的教育;E.亨廷頓在紐約對年齡較大的女孩採用幼兒園的教學方法,用家庭廚房器具代替幼兒園的“恩物”(見F.W.A.福祿貝爾),並提出一種家事活動課程;以及作為示範中心而出現的霍瑞斯·曼學校等。1896年教育家J.杜威在芝加哥大學開辦實驗學校。他把當時的手工訓練、新教學方法以及學校與社會的聯繫等因素融在一起,這被認為是對於進步教育運動的一個重大貢獻。20世紀初,M.約翰遜在亞拉巴馬州費爾霍普開辦了一所與J.-J.盧梭的設想類似的有機教育學校。他認為在一個理想的學校里,應當有檯子和椅子,而不應當有書桌;對於9~10歲以下的兒童不應當教讀和寫,而應當為兒童的勞動和遊戲提供“無限多的題材”;音樂、舞蹈、遊戲、手工和講故事等,應成為早期課程的主要內容。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美國建立了許多新的學校,許多舊的學校也轉向進步主義教育。特別在一些大城市的學校里,更廣泛地採用活動課程和設計教學法,以及核心性質的課程(見核心課程)。1919年進步教育協會成立。1930年進步教育運動達到全盛時期,到1938年進步教育協會會員達 10500人。進步教育協會第一任名譽會長是化學家與教育家、哈佛大學的C.W.埃利奧特,1928年由杜威繼任。
進步教育協會在成立時宣稱,它的目的在於鼓勵兒童自由地和自然的發展,以及為了這個目的研究兒童的身體和智力的發展,並以兒童的興趣作為他們的教育活動的根據。後來許多進步主義教育者對后一個原則作了修改,即教育應以兒童的興趣和需要為根據。美國的進步教育協會並不是一個牢固的團體,它的成員對於進步主義教育的理解並不一致。如教育家W.H.基爾帕特里克根據杜威關於經驗和思維的理論,提出了設計教學法;教育家H.O.拉格提出了“兒童中心學校”;教育家G.S.康茨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主張學校應擔負起社會改造的責任,應敢於建立社會新秩序。
人們一般把杜威教育哲學看作是進步主義教育的同義詞。其實,杜威對這個運動中出現的一些現象一開始便進行批評。他一直反對“非此即彼”的思想方法,他主張一切從經驗出發,並詳細闡明經驗的“連續性”和“相互作用”原則。他認為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進步教育運動最顯著的成就,在於帶來了課堂生活情況的變化,即對於兒童的需要有了更多的認識,師生間關係變得更親切和民主化了。但他指出,這主要是氣氛上的改變,舊教育最根本的權威主義還以多種形式繼續存在著,他著重地指出,進步主義教育的弱點在於知識性的教材的選擇和組織問題,等等。由於這個運動事實上是以杜威教育哲學為指導。因此,它的成就和失敗也看作是杜威教育哲學本身所帶來的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進步教育運動由於被認為不能提高知識質量而逐漸衰落。1955年進步教育協會的解體和兩年以後它的刊物《進步教育》的停刊,標誌著美國教育學的一個時代的終結。但由於美國20世紀60年代全國性的課程改革並沒有取得預期的結果,於是70年代起一些學校轉而移植在英國流行的“開放課堂”(即“開放教育”)。這種教育,強調兒童個人的興趣和需要(見彩圖)。這一教育思潮,被許多人稱為“新進步運動”。進步主義教育作為一種思潮,在當前美國學校中,仍具有一定的影響。

衰落原因


進步教育運動衰落的原因有:
1. 運動不能與美國社會的不斷變化保持同步,未能較好地適應美國社會發展對教育提出的要求;
2. 理論和實踐本身存在著許多矛盾和局限,如過分強調兒童個人的自由,忽視社會和文化發展對教育的決定和制約作用;
3. 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的多元化與運動的相對統一性,以及教育理論和實踐之間存在著矛盾導致內部的分裂;
4. 改造主義和保守主義抨擊,很大程度上擊中其要害,加速其衰落的進程。

參考書目


趙祥麟、王承緒譯:《杜威教育論著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1981。
Lawrence A.Cremin ,The Trɑnsformation of theSchool ,Alfred A.Knopf,New York,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