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葵

錦葵科錦葵屬植物

野葵(拉丁學名:Malva verticillata Linn.)是錦葵科錦葵屬植物,花3-多朵簇生於葉腋,具極短柄至近無柄。

分佈於印度、緬甸、朝鮮、中國、埃及、衣索比亞以及歐洲等地;在中國各省區(北自吉林、內蒙古,南達四川、雲南,東起沿海,西至新疆、青海)均有分佈,不論平原還是山野,均有野生。

野葵種子、根和葉作中草藥,能利水滑竅,潤便利尿,下乳汁,去死胎;鮮莖葉和根可拔毒排膿,療疔瘡癤癰。嫩苗也可供蔬食。

形態特徵


二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莖幹被星狀長柔毛。葉腎形或圓形,直徑5-11厘米,通常為掌狀5-7裂,裂片三角形,具鈍尖頭,邊緣具鈍齒,兩面被極疏糙伏毛或近無毛;葉柄長2-8厘米,近無毛,上面槽內被絨毛;托葉卵狀披針形,被星狀柔毛。花3-多朵簇生於葉腋,具極短柄至近無柄;小苞片3,線狀披針形,長5-6毫米,被纖毛;萼杯狀,直徑5-8毫米,萼裂5,廣三角形,疏被星狀長硬毛;花冠長稍微超過萼片,淡白色至淡紅色,花瓣5,長6-8毫米,先端凹入,爪無毛或具少數細毛;雄蕊柱長約4毫:米,被毛;花柱分枝10-11。果扁球形,徑約5-7毫米;分果爿10-11,背面平滑,厚1毫米,兩側具網紋;種子腎形,徑約1.5毫米,無毛,紫褐色。花期3-11月。
野葵
野葵

繁殖方法

野葵採用直播、育苗均可。直播可撒播、條播或穴播。穴播行株距25厘米見方,每穴播種4-5粒,每畝用種量250克;撒播、條播的,每畝用種0.5-1千克。育苗為苗床育苗,每畝用種25克。

栽培技術

整地施肥:每畝施入農家肥300千克,整地後作畦,中國南方多雨地區做成高畦,北方做成平畦。
栽培季節:野葵適於春、秋兩季露地栽培。中國華北地區多為春季栽培,長江流域為春、秋兩季播種。為保證周年供應,夏季可於保護地內遮陽種植,冬季於保護地內栽培。
定植:以採收幼苗為目的的,定植密度為15厘米見方;多次採收嫩梢的,定植密度為25厘米見方。
肥水管理:直播的野葵,在真葉4-5片時間苗1次,及時中耕除草。對於多次採收幼苗的,在生長旺季,隨著不斷採收要及時追肥,每年採收2-3次,追肥1次。乾旱時及時澆水,以保證土壤濕潤。
採收:對於採收幼苗的,播種50天後,可結合間苗採收;對食用嫩梢的,當株高18厘米時,即可割收上段葉梢。春季在其生長旺季,一般5-7天即可采割1次。

植物學史

野葵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名叫冬葵子。《教荒本草》云:“冬葵菜,苗高二三尺,莖及花葉似蜀葵而差小,”《本草綱目》云:“葵菜……有紫莖、白莖二種,以白為生勝。大葉小花,花紫黃色,其最小者名鴨腳葵。其實大如指頂,皮薄而肩,實內子輕虛如輸英仁。四、五月種者可留子。六、七月種者為秋葵,八、九月種者為冬葵,經年收采。正月複種者為春葵,然宿根至春亦生。”《植物名實圖考》在菟葵中云:“顏似葵而小,葉狀如藜有毛……菟葵即野葵,比家葵小耳,武昌謂之棋盤菜。”所述形態及“冬葵”和“菟葵”附圖,與植物冬葵和野葵相似。

分佈範圍


分佈於東半球的亞熱帶及北溫帶。印度、緬甸、錫金、朝鮮和歐洲、東非等地區。中國各省區均有分佈,北自吉林、內蒙古,南達雲南、西藏,東起沿海,西至新疆、青海,不論平原還是山野,均有野生。產於雲南昆明、楚雄、大理、麗江、保山、曲靖、玉溪、思茅、臨滄等地區。

生長環境


在海拔1600-3000米的山坡、林緣、草地、路旁常見之。
常生於平原曠野、村落附近和路旁,呈半野生狀態。不擇土壤。

主要價值


藥理功效

種中藥名:冬葵子(《神農本草經》)
蒙藥名:占巴(《四部醫典》)
性味歸經:中藥味甘,性寒。蒙藥味甘,澀,性涼、重,銳、燥。
營養成分:每100g可食補營養素含量 水分:88克 鈣:286毫克硫胺素:0.167毫克;抗壞血酸:53毫克蛋白質:3.9克 磷:94毫克;灰分:1.3克 鐵:5.7毫克 胡蘿蔔素:9.26毫克(g/100gfw)鈣:315b 磷:56b 鐵:22b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用於黃疸型肝炎,乳腺炎,咽喉炎,肺熱咳嗽,腎炎水腫,乳汁不下,二便不暢,血尿,血崩,癰瘡,丹毒,燒燙傷。

園林用途

野徠葵可作綠化材料。幼苗滑嫩可食。全草或種子、莖及根可入葯。莖皮纖維可代替麻用。種子藥用有利水滑竅,潤便利尿,下乳汁,去死胎;又可拔毒排膿和療瘡癤等。

中國植物志


種別名:野葵(湖北)冤葵(爾雅、圖考),旅葵(古詩),棋盤菜(湖北),土黃芪、蓍葵葉(滇南本草),芪(茄、薺、其)菜、巴巴葉或把把葉、棋盤葉、冬莧菜(雲南、華北經濟植物志要誤用)
中國植物志:49(2):005
形態特徵:二年生草本
最低海拔:以下
最高海拔:800
是否栽培:野生
繁殖培育:多用播種繁殖,宜秋播。
Mal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