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山烈士墓

朱洪山烈士墓

目錄

正文


慈城朱洪山烈士墓
朱洪山烈士墓與1952年初建,墓依山而築,南臨慈湖,這裡明山秀水相映,蒼松翠柏成蔭。
朱洪山烈士,生前任中共慈溪縣委委員,鄞慈縣辦事處主任,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後勤部副部長和留守處主任等職。他在長期的對敵鬥爭中,為革命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新四軍游擊縱隊北撤後,朱洪山同志繼續領導群眾進行對敵鬥爭,不幸於某日深夜,在鄞西遭敵包圍而犧牲。其他如龔顯盛杏英鄭俠虎和王阿玉等四烈士,生前均在慈溪縣一帶從事革命工作,先後犧牲於解放前,毛紹品、馮友聚和於學成三烈士,生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在解放寧波的戰鬥中英勇捐軀。
解放后,為了紀念以上八位烈士,慈溪縣人民政府喝慈城鎮人民委員會於1951年、1952年、1963年,分別建造此墓。
朱洪山烈士墓在1997年、1998年經江北區民政局規劃改建后已遷移安葬了一百餘名在各時期犧牲的革命烈士,現改名為“慈湖革命烈士陵園”,並由譚啟龍同志題寫陵園名,1998年春落成開放,供人們憑弔紀念。同時對陵園區進行了全面的綠化美化,使慈湖烈士陵園面貌煥然一新。
洪山村朱洪山烈士墓
朱洪山烈士墓,也就是朱洪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坐落在原洪山鄉黃土嶺與宋嶴村的三岔路口邊的斜坡上,該處是進入洪山鄉十三村的必經之地。朱洪山同志是浙東四明山根據地的重要幹部,生於慈溪,曾在延安學習過,在抗日戰爭與第三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都擔任過重要職務,最後他以忠誠於黨的烈士形象報效了黨,不惜犧牲生命為代價把青春與熱血獻給了黨的事業。
老區洪山,是解放后餘姚縣政府對革命老區十三村的通常稱法,也是為了紀念朱洪山同志而把他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改名為洪山鄉的初衷。浙東革命根據地,是全國十九塊最重要的根據地之一,由於和蔣氏故居雪竇山同處四明山麓,此地的重要性與革命的難度可想而知。
老區洪山是全山區,東西兩側的黃土嶺與汪家村,是東西進出的兩條必經通道,天然屏障孔嶴大山頭更是四明山四大高峰之一。於是就形成了以孔嶴為中心,余鮑陳與宋嶴為兩翼,袁馬和芝林是通道外圍的根據地地理形勢。在這裡,三五支隊幾百號人在這裡紮營,一來維持革命根據地,並且爭取鞏固與發展,二來作為江浙黨的部隊的後勤中心之一,在宋嶴高路墩竹山坪開設四明被服廠,為戰士提供大量的後勤物資。
朱洪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是餘姚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斜坡拾階而上,坡下溪流淙淙,一側又是翠翠青竹。紀念碑處于山腰之間,碑前碑后柏樹成林,綠樹成隱,有如革命事業長青,烈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