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街道

湖北省大冶市轄街道

金湖街道隸屬湖北省大冶市。位於大冶市區西南郊,地處北緯29°57′00″-30°4′20″,東經114°51′30″-114°59′00″,東鄰大箕鋪鎮,南接殷祖鎮,西與西北連陳貴鎮金山店鎮,北界羅橋街道,以地傍金湖得名,辦事處駐地馬叫。境內轄41個行政村、5個社區,人口9.79萬人(2012年),幅員面積163平方千米。

2010年,金湖街道完成工農業生產總值54.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4.5億元。金湖街道主要景點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銅綠山古銅礦遺址、黃坪山生態旅遊區等。2012年,獲湖北省“百強鄉鎮”十四名。 

2020年7月,獲得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金湖街道政府駐地馬叫曾屬安昌鄉馬叫堡管轄,民國十六年(1927年),大冶縣設區建制時,屬第六區馬叫堡。
1949年至1951年,屬長靈區銅山鄉。
1951年2月,長靈區改為新一區,馬叫屬新區銅山鄉。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屬金湖人民公社銅山管理區。
1962年,恢復區建制時,金湖人民公社改稱金湖區,銅山管理區改為銅山人民公社,馬叫屬之。
1975年,撤區並社時,金湖區又恢復為金湖人民公社,銅山公社改為銅山大隊,馬叫屬之。
1979年,銅綠山建鎮,屬大冶金湖公社管轄。
1984年,體制改革,金湖人民公社改為金湖鄉,銅綠山鎮在金湖鄉分離。后該地或區或公社或鄉,馬叫集鎮始終是政府機構所在地。
1999年,撤龍角山集鎮,歸金湖街道管轄。
金湖街道
金湖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金湖街道位於大冶市區西南郊,跨北緯29°57′00"-30°4′20",東經114°51′30"-114°59′00",東鄰大箕鋪鎮,南接殷祖鎮,西與西北連陳貴鎮、金山店鎮,北界羅橋街道辦事處。幅員面積16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金湖街道整個地勢,南北高,東西低,大部分為丘陵地區,整個地勢為東、南、西三面群山環繞,南北高、東西低,呈馬鞍型;地貌為低山、丘陵、沉積盆地。

氣候特徵

金湖街道屬典型亞熱帶大陸性季風型濕潤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屬省內高溫區,平均日照時數20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414.6毫米,全年主導風向為東風和東南風。

土壤

金湖街道主要土壤種類為石灰土、白沙泥、白沙黃土、糠頭泥、潮沙泥等。

自然資源


礦產
截至2007年,金湖街道境內已初步探明的金、銀、銅、鐵、鉬、鎢、石墨方解石瓷土等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27種。
動植物
截至2012年,金湖街道有高等植物3800餘種,野生動物100多種,常見的有豪豬、野兔、野雞等,另有珍稀動物,如金錢豹、穿山甲、貓頭鷹、狼等。

行政區劃


截至2012年,金湖街道轄41個行政村,5個社區。
行政村馬叫街、水泥廠、鋼鐵廠、龍角山礦、銅錄山礦、井巷公司、石頭嘴礦、五里堤、馮光模、鐵路橋、角田、馬叫、株林、范鋪、牯羊、平原、石任、田壠、程灣、汪拳、棲儒、柯灣、下方、優先、大泉、柯庄、巴塘、北河、谷文、姜橋、胡庚、港背、彩畈、宋堍、門樓、德賢、港嶺、龍角、黃家獻、熊家邊、四斗糧、上馮、佘家畈、趙保、下四房、焦和
社區八角堖、石花、泉塘、銅山、畈陳

人口


截至2012年,金湖街道總人口9.7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84萬人。

經濟


綜述

2010年,金湖街道完成工農業生產總值54.6億元,與2009年相比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4.5億元,與2009年相比增長10%;實際利用外資6.74億元,與2009年相比增長20%,財政收入2.14億元,增長9%,經濟社會綜合實力居大冶市前列。截至2013年,金湖街道初步形成了鋼鐵、花木、物流、旅遊四大支柱產業。

第一產業

金湖街道產業地
金湖街道產業地
2011年,金湖街道實施打造大園區、建設大集鎮、改善大環境“三大戰略”,推進“一帶兩區三集鎮”建設,走新型工業化、城鄉一體化、農村城鎮化發展道路。2013年,投資1.2億元的湖北森禾高檔花卉苗木大冶基地,一期項目2萬平方米溫室智能大棚、喬木生產區和產品展示區均已建成投產。轄區內共有規模花卉苗木種植企業3家,大戶28家,就業人員超過1000人,累計年創花木產值3000萬元。

第二產業

2000年初,原大冶鋼鐵廠重新組建成新冶特鋼有限責任公司。2003年,華鑫鋼鐵公司也落戶金湖馬叫。新冶特鋼兼并興新煉鐵項目后,2012年初,又整體兼并銅山鋼鐵煉鐵廠,,新冶特鋼擴能改造一期工程全面啟動,該工程項目總投入16億元,鋼鐵總產量達到180萬噸,年產值突破200億元。截至2012年,金湖街道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30餘家,主要支柱企業有新冶特鋼、華鑫鋼鐵、成美建材,初步形成了鋼鐵、建材、銅材三大產業集群。金湖街道內的企業,相繼實施了大口徑無縫鋼管、新型干法水泥旋窯、技改升級等項目。鋼鐵產量達到100多萬噸,利稅突破6億元。與此同時,鋼鐵行業從業人員將超過1萬人,還會帶動物流、鑄造等下游企業近200家,從業人員2.2萬人。

第三產業

大冶市金湖街道上馮村投資1.79億元,推進古民居群修復、景點維護、景觀開發等生態園林等工程建設,力爭將上馮打造成“生態大冶”後花園湖北省最美鄉村和中國生態旅遊村。
金湖街道
金湖街道

社會


教育

中學 銅綠山中學棲儒中學城南中學姜橋中學金湖中學
小學馬叫小學中心小學角田小學平原小學石任小學大泉小學
姜橋小學宋晚小學港背小學門樓小學港嶺小學谷文小學
棲儒小學柯灣小學汪拳小學田壠小學下方小學石花小學
八角堖小學焦和小學四斗糧小學熊家邊小學黃家獻小學上馮小學
佘家畈小學趙保小學龍角山小學畈陳小學程灣小學金馬小學
柯庄小學巴塘小學泉塘小學銅山小學株林小學
北河小學彩畈小學優先小學下四房小學

醫療衛生

金湖衛生院是金湖街道最主要的醫院。

交通


金湖境內,106國道大廣高速、黃咸高速、京九鐵路、大金省道等多條交通紐帶縱橫交錯。從大冶市區到金牛鎮,大金省道長約41.5公里,在金湖境內為13.6公里。 

旅遊


黃坪山生態旅遊區
黃坪山生態旅遊區是湖北省自然保護區,位於大冶市金湖街道辦事處境內南部山區龍角山村,與陽新縣西北部交界,距大冶市區約20公里,涵蓋大冶市殷祖鎮的董家口林區,總面積約80平方公里,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類型。
龍角朝暾
是大冶市八景之一,景在金湖街道境內與大箕鋪鎮、殷祖鎮交界處的龍角山,東北距大冶市區15公里,原名龍耳山。唐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李隆基敕改為龍角山,主峰海拔786.9米。以其“日出光先照見其巔,將雨則有雲起”的特點而得景名。
金湖街道
金湖街道
銅海飛煙
一名銅都流粉、銅都懷古,景在大冶市區西南3公里處的銅綠山。銅綠山銅礦,以其歷史悠久、儲量豐富、品位高而聞名海內外,自殷朝小乙時期以來采冶不衰,數千年來銅煙裊裊,爐火熊熊,銅海飛煙以此得名。
曼倩棲杅
景在金湖街辦境內靈峰山。靈峰山又名曼倩山,以東方朔字“曼倩”而得名,位置在棲杅橋、馬叫和講堂廟之間,距大冶市區7公里,海拔246米。上有石室,為漢藏書之所;有讀書堂,傳為西漢東方朔曾在此讀書講學。附近棲杅橋,為其棲游之所。附近有草王嘴楚王城、青山場院等古迹。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
銅綠山古礦遺址位於大冶市金湖街道辦事處境內腹地,發掘出自西周(公元前11世紀至8世紀)至西漢(公元前5世紀至2世紀)的採礦井、巷360多條(個),古代冶銅爐7座。它發現於1973年,是迄今為止中國保存最好、最完整、採掘時間最早、冶鍊水平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古銅礦遺址,銅綠山古銅礦遺址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由國務院申報有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被列為國際遺產。
草王嘴楚王城遺址
遺址位於金湖街辦3公里處的田壠村,古城延續年代從東周一直到漢代,面積約有7000平方米。古城的北面靠近大冶湖。經考證,古城主要有生活遺址、建築遺址,在古城附近的大量煉渣的成分與銅綠山古銅礦的煉渣一模一樣。
棲儒橋東漢墓
位於金湖街辦駐地西4.5公里處的黃聞庄境內,東距大冶市區9公里。1982年12月,村旁發掘古墓兩座。墓穴用長方形的幾何花紋磚砌成。其中一號墓長4.46米,寬1.7米;二號墓與一號墓並排,相距2米,墓呈丁字形,有前後室,長5.12米,寬3.6米。出土文物有銅鏡、銅帶鉤、陶瓮、陶罐、陶倉等。還有一把鐵刀,長1.4米,重1350克,鑄有“貨泉”二字的銅錢數枚。據考證,是東漢時期的磚室墓。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獲得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