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曼陀羅

毛曼陀羅

毛徠曼陀羅(學名:Datura innoxia Mill.)又名:鳳茄花、串筋花,屬管狀花目,茄科一年生直立草本或半灌木狀,高1-2米,莖粗壯,下部灰白色,葉片廣卵形,花單生於枝叉間或葉腋,直立或斜升;花萼圓筒狀而不具稜角,花冠長漏斗狀,蒴果俯垂,近球狀或卵球狀,種子扁腎形,褐色,花果期6-9月。

形態特徵


毛曼陀羅
毛曼陀羅
一年生直立草本或半灌木狀,高1-2米,全體密被細腺毛和短柔毛。莖粗壯,下部灰白色,分枝灰綠色或微帶紫色。葉片廣卵形,長10-18厘米,寬4-15厘米,頂端急尖,基部不對稱近圓形,全緣而微波狀或有不規則的疏齒,側脈每邊7-10條。花單生於枝叉間或葉腋,直立或斜升;花梗長1-2厘米,初直立,花萎謝后漸轉向下弓曲。花萼圓筒狀而不具稜角,長8-10厘米,直徑2-3厘米,向下漸稍膨大,5裂,裂片狹三角形,有時不等大,長1-2厘米,花后宿存部分隨果實增大而漸大呈五角形,果時向外反折;花冠長漏斗狀,長15-20厘米,檐部直徑7-10厘米,下半部帶淡綠色,上部白色,花開放后呈喇叭狀,邊緣有10尖頭;花絲長約5.5厘米,花藥長1-1.5厘米;子房密生白色柔針毛,花柱長13-17厘米。蒴果俯垂,近球狀或卵球狀,直徑3-4厘米,密生細針刺,針刺有韌曲性,全果亦密生白色柔毛,成熟后淡褐色,由近頂端不規則開裂。種子扁腎形,褐色,長約5毫米,寬3毫米。花果期6-9月。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氣候,氣溫15℃以上時才能萌發,萌發適宜溫度為25℃;氣溫低於2-3℃時,植株死亡。

分佈範圍


廣布歐亞大陸及南北美洲;中國大連、北京、上海、南京等許多城市有栽培,新疆阿爾泰地區、河北、山東、河南、湖北、江蘇等省區有野生。常生於村邊、路旁。
毛曼陀羅
毛曼陀羅

藥用部位


以花、種子、葉和根入葯。中藥名:洋金花、曼陀羅子、曼陀羅葉曼陀羅根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葉和花含莨菪鹼東莨菪鹼,全株有毒,含莨菪鹼,藥用,有鎮痙、鎮靜、鎮痛、麻醉的功能。

經濟價值

種子油可制肥皂和摻合油漆用。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徠選地:人工栽培宜選土層深厚、質地疏鬆、肥沃、又能保水保肥的石灰質壤土或含腐殖質豐富的沙質壤土地為好。周圍空氣不能太乾燥,有一定濕度的環境,才能生長良好,獲得高產。也可選擇山地或房前屋后的零星地栽培。
整地:毛曼陀羅喜肥,選地后施足基肥,深翻土壤30厘米,每公頃撒施37500-45000千克的腐熟廄肥或堆肥,翻入土內,然後整細耙平,作寬120厘米的高畦,畦溝寬30厘米,溝深20厘米,畦面呈瓦背形,四周理好排水溝,以利排溉水。

栽植方法

直播:生產上一般採取穴播。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80厘米×70厘米的規格挖穴,穴深10-12厘米,每穴播人種子5-6粒,在穴內均勻散開。播后覆一層細肥土,厚1-1.5厘米,澆水濕潤,蓋草保溫保濕,約20天即可出苗。每公頃用種量3-4.5千克。
育苗移栽:苗期加強管理,及時進行中耕除草、追肥和間苗。苗高10厘米以上時,按株距5-7厘米定苗。並追肥1次。幼苗培育至苗高17-20厘米時便可分批進行移栽。栽植行株距與直播的相同,挖穴定植。移栽應選陰雨天帶土進行,當天起挖的幼苗當天應移栽完,以免影響移栽成活率。

田間管理

間苗、補苗及中耕除草:穴播的,於苗高10厘米左右時,進行間苗,去弱留強。遇缺株,將間下來的壯苗及時補苗,每穴留壯苗1-2株。同時結合進行中耕除草追肥,每穴施人適量的人畜糞水,促使幼苗生長健壯。苗高30厘米以上時,再進行中耕除草1次,結合中耕除草,每株施人較濃的人畜糞水,施後進行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根外追肥:毛曼陀羅生長快,需肥量大,若生長期內缺肥,則葉色變黃,發育不良,除增施人畜糞水外,每公頃可用0.3%磷酸二氫鉀溶液750千克加1%尿素溶液混合,于晴天上午8時后或下午4-5時進行葉面噴施,有一定的增產效果。一般每隔10天噴1次,連噴2-3次即可。
排灌水:毛曼陀羅喜濕潤,遇天旱,應在早或晚澆水保苗,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在夏季高溫少雨季節,每天於早晚各灌水1次。同時在下大雨或灌大水時,待水滲后要及時排除田間多餘積水,以防爛根。

病害防治

病害有黑斑病,可清潔田園,燒毀殘株,發病初噴50%退菌特1000倍液。蟲害有煙青蟲,可在幼蟲初孵期或幼齡期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還桃蚜二十八星瓢蟲等為害。

化學成分


葉和花含莨菪鹼和東莨菪鹼。花含生物鹼0.19%-0.53%,其中東莨菪鹼為0.17%-0.53%,莨菪為0.01%-0.49%。還含阿托品,酪胺(tyramine),阿相東莨菪鹼(aposcopolamine)即是阿相天仙子鹼(apohyos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