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札記

讀史札記

《讀史札記徠:歷史圖表與世界思想史概覽》是2011年5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冬田。本書主要介紹了地球環境史與人類的誕生等內容。

內容簡介


圖書封面
圖書封面
歷史是一面鏡子,可以照見過去,了解當代,也可以透視未來。
用圖表展現的歷史,有助於用多維空間思維的方法來了解人類歷史發展的框架和概貌。
文化是歷史的積澱。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是在長期的歷史中形成、發展的,是民族之根。世界因擁有多種多樣的民族文化而多姿多彩。在走向全球化的時代,尊重並珍惜各種文化、擁抱各種文化,人類文明必將以多種多樣的文化為土壤,繼續創造新的輝煌。

目錄


第一篇 地球環境史與人類的誕生
一 地球歷史的概況
二 新生代、第四紀環境與人類的誕生
(一)新生代環境概況
(二)人類的起源
(三) 第四紀一一人類的世紀
徠三 全新世早、中期的氣候變化與人類的發展
(一)全新世早期·農業革命與部落
(二)全新世中期·第一次社會大分工部落聯盟與酋邦
四 全新世晚期一一5000年來環境對人類歷史的影響
(一)游牧部落的大遷徙
(二) 一些民族因氣候變化而消亡
(三)災害氣候與流行病
(四) 中國古代氣候變化對環境演化的影響
啟示——危機與出路

章節試讀


第一篇 地球環境史與人類的誕生
一 地球歷史的概況
46億年以前,星際物質在運動中逐漸集聚,形成了地球。表1—1說明了地球歷史發展的概貌。目前人們採集到的最古老的岩石標本,是39億年以前形成的深度變質的岩石。通過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的研究,人們逐漸了解了自己的母親——地球的歷史。
太古代(距今25億年以前)
最早的地球表面沒有海洋和河流。地面很熱。地殼很薄。熔融的岩漿經常大面積地溢出。大氣的成分是火山氣體C02、C0、H,0、CH4、NH3、惰性氣體和HCl、HF、H3B03、H2S等酸性氣體。氣溫下降到100~C以下后,地球上才開始有原始的海洋。
距今35億年左右,地球上開始出現花崗質的岩石,就是說,地球表層物質經過複雜的運動,開始生長出比較厚而穩定的“陸核”,地球開始有陸殼了。目前發現的最早的菌藻類生物的化石也是這個年代的。大約27億年前,出現了含有葉綠素的海藻。藻類普遍繁殖(稱為“藻類時代”),使大氣和海水中的氧越來越多,但大氣的成分還是以C02為主。
元古代(距今25億~6億年)
經多次劇烈的地殼運動,各“地台”基本形成,但大部分被海水覆蓋,海洋佔地球表面的絕大部分。大約距今20億年,出現了真核生物——細胞中有核膜的生物,主要是真核藻類。10億年前出現了最早的多細胞動物。
古生代(距今6億~2.3億年)
地台繼續擴大,並逐漸連接在一起。海洋依然佔地表絕大部分。由於海藻的作用,大氣中氧氣越來越多,大氣中開始有抵禦紫外線的臭氧,海水的淺水中,生物大量繁殖、進化。古生代早期是海生無脊椎動物的時代。寒武紀,海洋被三葉蟲統治;奧陶紀時鸚鵡螺稱霸;志留紀成了筆石(一種初具節索的動物)、腕足動物和珊瑚的世界。
陸地上大量開始出現植物是在泥盆紀。陸生植物的出現使大氣中氧和臭氧增長更快,到距今4億年以後的晚古生代,大氣環境基本與現代的情況相似,陸地上的生物開始大量繁殖。泥盆紀是魚的世紀,以後兩棲動物、爬蟲動物相繼出現。同時,出現了大面積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