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公鎮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下轄鎮

巴公鎮,位於澤州縣北部,南接晉城城區,北連高平河西鎮,東鄰北義城鎮,西接大陽鎮。太焦鐵路、207國道、晉長二級路縱貫南北。因春秋時期因晉文公西伐巴蜀遷巴子於此而得名。下轄44個行政村,50個自然村,總面積112.16平方公里,素有太行第一鎮之稱。先後榮獲全國村鎮建設先進鎮、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鎮、全國文明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和國家園林城鎮等國家級榮譽稱號。

1949年,屬晉城縣第二區。1984年9月,公社改鎮。1985年4月,屬地級晉城市郊區。1996年8月,改屬澤州縣。2001年1月,與陳溝鄉合併為巴公鎮。截至2020年6月,巴公鎮下轄3個社區和36個行政村。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巴公鎮常住人口為56257人。

2016年,巴公鎮被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018年,巴公鎮有工業企業88個,其中規模以上1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8個。2019年10月,巴公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歷史沿革


1949年,屬晉城縣第二區。
1953年,分屬巴公、來村、渠頭、東四義、北部村、北堆6個鄉。
1958年,屬巴公紅旗公社。
1984年9月,公社改鎮,改轄32個村民委員會。
1985年4月,屬地級晉城市郊區。
1996年8月,改屬澤州縣。
2001年1月,與陳溝鄉合併為巴公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巴公鎮地處澤州縣北部,東與高都鎮相接、北義城鎮相連,南與城區北石店鎮交界,西與大陽鎮、東溝鎮接壤,北與高平市河西鎮毗連,區域面積112.16平方千米。
水文
巴公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道有巴公南河、巴公北河等8條,河流總長度36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巴公北河,從西至東流經境內來村、堯頭、東寺庄、巴公一等村,長9.4千米。

自然資源


巴公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鐵、石灰岩等。

行政區劃


巴公一村,巴公二村,巴公三村,巴公四村,南山村,官莊村,東寺庄村,西寺庄村,東四義村,西四義村,古洞院村,興王莊村,北堆村,靳圪塔村,閆墳村,馮窯村,來村,李村,靳庄村,堯頭村,三家店村,柳坡掌村,東郜村,西郜村,北郜村,雙王莊村,南庄村,渠頭村,東板橋村,西板橋村,北板橋村,坡頭村,陳溝村,橋嶺村,柏楊坪村,李裕庄村,山耳東村,甘潤村,庄頭村,郭庄村,西頭村,東頭村,南連氏村,二仙掌村、庄頭44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巴公鎮下轄3個社區和3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巴公二村。
東寺庄社區東四義村柳坡掌村橋嶺村
東郜社區西四義村西郜村柏楊坪村
巴公裝備製造工業園社區興王莊村北郜村山耳東村
巴公二村北堆村雙王莊村甘潤村
巴公一村靳圪塔村渠頭村庄頭村
巴公三村來村村東板橋村西頭村
巴公四村李村村西板橋村東頭村
南山村靳庄村北板橋村南連氏村
官莊村堯頭村坡頭村二仙掌村
西寺庄村三家店村陳溝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巴公鎮轄區總人口6197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651人,城鎮化率18.8%,另有流動人口6000人。總人口中,男性31196人,佔50.3%;女性30783人,佔49.7%;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8.4‰,人口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長率2.7‰。
2017年,巴公鎮常住人口50960人。
截至2018年末,巴公鎮戶籍人口61132人。
根據澤州縣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巴公鎮常住人口為5625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巴公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962元。

第一產業

巴公鎮有農業耕地面積62412畝,人均1.0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20733萬元,比上年增長26%。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5.2%。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8575噸,人均460.1千克,其中小麥13724噸,玉米3474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
巴公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67348頭,年末存欄59998頭;羊飼養量7514隻,年末存欄15165隻;牛飼養量174頭,年末存欄459頭;兔飼養量67120隻,年末存欄33560隻;家禽飼養量104695羽,年末存籠222320羽。2011年,生產肉類6991噸;畜牧業總產值1.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2.4%。
截至2011年末,巴公鎮有森林面積25000畝,林地面積22000畝,其中防護林19930畝,經濟林252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35.6萬株,林木覆蓋率13.4%,活立木蓄積量3000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3000畝,產量2560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山楂等,其中蘋果1000噸,山楂1510噸。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258台(輛)。

第二產業

2011年,巴公鎮工業總產值達到83.2億元,比上年增長19%;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71%;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職工90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8.7億元,比上年增長25%。
2018年,巴公鎮有工業企業88個,其中規模以上14個。

第三產業

2011年末,巴公鎮有商業網點1020個,職工3609人。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億元,比上年增長2.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900萬元,比上年增長3.4%。
2018年,巴公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8個。
該鎮持大改革促大開放,走出了一條“工業園區化、農業產業化、服務現代化、農村城鎮化”的四化互動的科學發展之路。規劃建設的省級巴公化工工業園區,吸納了晉城煤化工公司、天澤集團、蘭花集團、福盛鋼鐵公司等20家“國字”號和民營、混合所有制骨幹企業,形成了資源開發、冶鍊鑄造、鍊鋼軋材、建築建材、輕工化工等多元化工業格局。農業方面,巴公鎮抓典型培樹,抓品牌建設,抓龍頭企業,建設了4個現代農業示範區,打響了傳統產業"大蔥"品牌。
巴公鎮
巴公鎮
以巴公一村大蔥深加工和"另一面"食品公司為龍頭,農業產業化穩步推進。
巴公鎮區修建了農貿城、商業街、商貿中心、家美樂超市以及農民培訓中心等。
巴公鎮是澤州縣人口最多,自然條件、經濟基礎較好的一個鄉鎮。改革開放以來,巴公鎮經濟、社會發展迅猛。2006年,全鎮生產總值43.2億元,財政收入0.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96元。

交通


巴公鎮境內有鐵路太焦線過境,設北板橋1個站。5501國道環城高速公路、207國道過境。縣鄉級公路6條,總長95千米。2011年末,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3條。
巴公鎮
巴公鎮
巴公鎮
巴公鎮

社會


發展規劃

巴公鎮
巴公鎮
巴公鎮是澤州縣新農村建設"一鎮一鄉百村"示範的龍頭鎮,制定了"抓園區經濟建設,促進新產業發展;抓職業教育,提高農民素質;抓房地產開發,帶動新村鎮建設;抓民間資本激活,創新投入機制;抓文明創建,樹立社會新風"的五大戰略重點。在這一思路指導下,在鎮區的8個村中開展"五統一"工作,即"統一規劃、統一供暖、統一供氣、統一排污、統一建設"。
巴公鎮
巴公鎮
未來幾年,巴公鎮將堅定“區鎮一體、工業主導、三化統籌、宜業宜居”的發展思路,按照“北部工業區、中部商業居住區、南部龍王山休閑旅遊區”的發展格局,全力打造全省城鄉一體化示範鎮。北部新型工業區,就是要成為未來巴公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支撐;中部商業居住區,就是要以巴原新城項目為突破口,在特色城鎮化上下功夫,讓更多的人進的來、住得下、發展好;南部休閑旅遊區,就是要依據龍王山森林公園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鼓勵和引導各類資金參與投資建設,把龍王山建成“晉城市區後花園”。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巴公鎮有幼兒園10所,在園幼兒1059人,專任教師35人;小學30所,在校生3404人,專任教師28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876人,專任教師14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680人,專任教師198人。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巴公鎮有各類科技人才220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2000人,經營管理人才2000人,技能人才6000人,農村實用人才200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巴公鎮有各類文化藝術表演團體3個;電影院3座,座位3620個,年放映58場次,觀眾達58000人次;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1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525人。
2011年末,巴公鎮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5%。
2011年末,巴公鎮有中央、省、市、縣等電視台42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1.2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巴公鎮有衛生院2所;病床8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3張。專業衛生人員132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4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12人、執業(助理)醫師0.1人、註冊護士0.7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27萬人次,住院手術370台次,出院病人3000人次。
2011年,巴公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8000人,參合率99.2%。

社會保障

2011年,巴公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戶,人數26人,支出6.7萬元,比上年增長5%,月人均215元,比上年增長41%;城市醫療救助10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6人次,共支出15.2萬元,比上年增長1.4%;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16人次,支出5.5萬元,比上年增長0.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63戶,人數1523人,支出147.7萬元,比上年增長27%;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7人,支出6.8萬元,比上年增長6%;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9人,支出6.1萬元,比上年增長3%;農村醫療救助3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5人次,共支出6.6萬元,比上年增長6%;農村臨時救濟423人次,支出7.5萬元,比上年增長12%。
2011年,巴公鎮自然災害受災人口5025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4793畝,倒塌房屋100間,直接經濟損失1350萬元,救災支出26.9萬元,比上年增長114.8%;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6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26.06萬元,比上年增長12.1%。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巴公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40千米,投遞點44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5.2萬份、期刊2.4萬冊。固定電話用戶11421戶,行動電話用戶23200戶。
給排水
2011年末,巴公鎮鎮區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15千米,污水治理工程3項,污水處理廠1座,日污水處理能力3萬噸。
供電
2011年末,巴公鎮鎮區有22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2座,主變壓器15台。綜合電壓合格率98.2%,供電可靠率99.9%。

文化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巴公鎮因春秋時期晉襄公西伐巴蜀,遷巴子於此,而得名。

獲得榮譽


巴公鎮先後榮獲全國村鎮建設先進鎮、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鎮、全國文明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和國家園林城鎮等國家級榮譽稱號。
2016年,巴公鎮被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