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鎮

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轄鎮

八斗鎮,隸屬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徠。位於肥東縣北部,2006年11月由原王城鄉、富旺鄉、八斗鎮合併而成。全鎮轄27個村(居)委員會,278個自然庄,566個村(居)民小組。

總面積179.32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7709公頃。總人口40783人(2017年),是典型的農業大鎮。東依古城鎮、張集鄉,西連楊店鄉、白龍鎮,南接梁園鎮,北與響導鄉接壤。省道合(肥)蚌(埠)公路和縣道範同路以及八青路(在建)穿境而過。

地理環境


位於肥東北部,北與定遠縣、響導鄉和陳集鎮接壤,東與古城鎮交界,南與張集鄉、梁園鎮毗連,西與楊店鄉、白龍鎮相鄰。距縣城34公里。鎮域地形屬丘陵地區,崗沖交錯,缺水易旱,年均降雨量不足890mm,原三個鄉鎮均屬全省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重點鄉鎮。2006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4.6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2億元,財政收入901萬元。金融存款約0.9億元。全鎮交通便捷,省道合蚌路、縣道範同路成“十”字型穿鎮而過,另有花八、富蚌路兩條縣道直通富旺、花張兩集鎮。27個村(居)實現村村通砂石路,村村通水泥路目前已完成26.2公里,砂石路向自然村延伸率達56%。2010年轄1個居委會,26個村,全鎮面積179.53平方公里。人口7.5萬人。
抓住合肥建造三國城的契機,對曹植遺綜進行規劃論證、修葺曹植墓陵園,恢復“筆架田”、“硯台塘”修復一步兩眼井和“八字橋”等景觀,打造旅遊景點,發展旅遊經濟。

歷史沿革


八斗鎮
八斗鎮
八斗嶺最早稱魚山。據傳,三國時曹植(字子建)文采卓著,遭其兄曹丕妒忌,丕令植十步內完詩,植竟七步內成詩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丕聞植詩句頗受教益,頷首嘆服!南朝詩人謝靈運譽為“天下文章一石,子建獨得八斗”。曹植死後葬在這裡,今有墳冢,亦說是衣冠冢,並樹“陳思王子建之墓”墓碑,真偽無從考證。後人為紀念他隨父御吳駐八斗,把這裡叫“八斗陵”。今以此地處於江淮分水嶺上,稱為八斗嶺,八斗鎮名源於八斗嶺地名簡稱。建國后,八斗嶺是八斗鄉政府、八斗人民公社、八斗區公所駐地。1992年八斗鄉和花張鄉合併成立八斗鎮。2006年11月,富旺鄉和王城鄉併入八斗鎮。

政治


黨群機構

武裝部、政法委、組織、宣傳、紀委、共青團、婦聯、工會
鎮政府職能部門
黨政辦公室、計劃生育辦公室、安全生產辦公室、司法所、民政辦、文化站、信訪辦、財政所、農業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文明創建辦公室、綜合治理辦公室、勞動保障事務所、國土資源規劃建設管理所
八斗鎮
八斗鎮
領導團隊
張昌雷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盤工作。主抓黨建,側重衛生和計劃生育、社會穩定工作,聯繫人大、政協工作;
八斗鎮
八斗鎮
張其波黨委副書記、鎮長,主持政府全盤工作。側重經濟、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程道徠友人大主席,負責人大、督查工作。分管國土、規劃、審計、老幹部工作,牽頭負責項目建設;
任家斌黨委副書記,主抓組織、人事、宣傳工作,分管衛生和計劃生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協助分管項目建設;
許良宏黨委委員、副鎮長,主抓財稅工作,分管招商引資、固定資產投資、工業經濟、企業、工商聯、電信、郵電、民生工程、一事一議、統計、農經工作;
王虎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主抓黨風廉政工作,負責紀檢、監察、作風效能建設工作;
陳長學黨委委員、政法委書記,主抓政法工作,分管信訪、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水利、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工作;
吳長春黨委委員,主抓組織、統戰工作,分管黨政辦、工會、共青團、便民利商、檔案、保密、政務信息工作;
楊金橋黨委委員、武裝部長,主抓武裝工作,分管移民、環保、能源、電力、畜牧水產工作;
陶婷婷黨委委員,主抓宣傳工作,分管旅遊、文化、教育、廣播、電視、婦聯工作,協助分管衛生和計劃生育工作;
計恩松人大副主席,分管勞動保障、殘聯、科技、科普、關工委、重點工作督查,協助分管人大、統戰、民族宗教工作。
王德周副鎮長,分管農業、林業、農保、交通、安全生產工作;
張本明副鎮長,分管民政、“三線三邊”環境整治、危房改造工作。

社會


城鎮建設

八斗鎮
八斗鎮
為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全鎮上下正極力做好四篇文章:一是調強調優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提升農業水平,培育以無籽西瓜生產為主的龍頭產品,牢固樹立品牌意識,在獲得無籽西瓜省級無公害生產的基礎上,積極向國家農業部申報無籽西瓜和蔬菜生產無公害認證,並充分利用西瓜批發市場,建立一批儲藏、銷售以及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繼續抓住上級以獎代補政策的機遇,發展以謝集蔬菜生產專業村為軸心的瓜菜生產基地建設,實現年生產瓜菜不少於26000畝。同時發展以現有11個市級示範養殖小區為重點的養殖業,鼓勵農民多養土豬、土雞,增加出欄量,提高產蛋率,使設施農業和養殖業成為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二是積極籌措創建發展工業聚集區,加大以八斗居委會為中心的11.2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南魯工業集中區,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積極支持小型印刷業、建材業、擴大板材生產規模,扶持鴻飛外貿服裝加工、鈣塑生產,計劃建立西瓜醬加工廠,積極扶持糕點、豆製品加工等家庭作坊生產,引進電纜線配件流水生產線,努力形成資源集中、功能配套、特色鮮明的工業企業新格局。
三是發揮規劃的剛性作用,發展園區建設,繼續以合蚌路農業生態長廊為紐帶,拉長產業鏈條,完善擴大南養、北種、中加工的園區建設,使之成為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重點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強化項目建設,除完善南魯、南趙、小湯土地整理項目外,努力實施投資1800萬元的國家級土地整理項目和投資3000萬元的世行三期加灌工程專項項目。通過招商引資,加快建設投資3100萬元的西張農業生態旅遊觀光園步伐,進一步擴大小普科技示範園規模,充分利用吳氏宗祠和正在規劃論證的曹植遺綜修復工程,以西張、小普農家樂形成人文、科技旅遊帶,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四是構建和諧八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小城鎮建設。堅持高起點抓規劃,高質量抓建設,高水平抓管理,抓住全省“百鎮千村”建設的機遇,抓好西宋新農村示範點建設,積極爭取上級規劃部門對小普新農村建設規劃的儘快實施,解決小康村遺留問題。鎮政府已邀請市規劃設計部門對八斗鎮區總體規劃進行修編,並將逐步付諸實施,以新農村建設促進小城鎮建設,以小城鎮建設帶動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吸引更多的本地能人志士向集鎮聚集,政府為他們提供寬鬆的投資環境,努力擴大新的經濟增長點,發揮區位優勢,唱好農業調整“戲”,打好“工業立鎮”牌使八斗鎮真正成為北部地區跨越式發展的領頭雁。

經濟


招商引資

八斗鎮
八斗鎮
八斗鎮始終把招商引資工作擺在重要議事日程,並取得初步成效,五星村奶牛養殖場、花張、盛崗規模養殖場和安徽穀雨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等陸續前來投資興業。為加大招商引資工作效果,近日,該鎮提出:一要凝心聚力抓招商;以村兩委換屆選舉位契機,號召新班要選出新精神、新生氣、新幹勁、新魄力,緊抓發展第一要務不放鬆,嚴格兌現獎懲。二是深入思考抓招商;時刻思考我們為什麼要招商?招商實施后我們得到了什麼?充分考慮投資強度、產值、稅收等,壯大集體經濟,增加收入。三是想方設法抓招商;破除懶散、自我封閉、自我滿足觀念,樹立改革創新、與時俱進、爭先創優議事,利用資源招商、親情招商、外出招商等方式,在現代農業、加工企業等領域擴大招商引資效果。四是營造環境抓招商;加快工業聚集區建設步伐,為外來客商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提供全程跟蹤服務,實現政府效率、企業利益和職工收入的最大化,促進本地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特色產業

特色產品:無籽西瓜、茶樹菇
八斗鎮主導產業:水稻、玉米、油菜、花生、黃豆。龍頭產業:無籽西瓜,年均生產1.5萬畝。設施農業蔬菜大棚1600畝,4800座,年總收入1440萬元(棚均3000元)。

大事記


3月26日的八斗鎮上春風拂面,緋色的桃花朵朵盛開。八斗中學的操場上人聲鼎沸,由安徽順天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安徽美好時代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天馬演藝影視工作室攜手合肥市廣播電視台、肥東東城傳媒有限公司、合肥東城文創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八斗鎮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包公故里文化旅遊系列活動”之“古裝傳奇微電影:才高八斗《曹植》八斗鎮傳說開機儀式暨“首屆曹植文化旅遊節”吸引了八方來客。
除了曹植詩歌獎外,另外一項重頭戲就是《才高八斗“曹植”八斗鎮傳說》微電影開機儀式;這部微電影編劇劉永祥,總策劃、總製片人劉為民,並特邀央視CCTV-6電影頻道簽約導演劉德強擔任總導演、製片人蔣乃純、胡晨,導演劉超等文化傳媒影視屆精英加盟超強班底,重現曹植“曹植三顧地才高八斗嶺”的傳說,讓一代才子的這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伴隨著劇組的精彩演繹而重現熒屏。
開幕式后,整個曹植文化旅遊活動正式拉開大幕!現場美味的特色農產品品嘗,十里桃林里精彩的相親會同步進行!市民可以在美麗的八斗鎮,品嘗地道的八斗美食,漫步在恍若仙境的桃林、參加桃園古裝自拍等活動。
本次曹植文化旅遊節的舉辦,旨在以“曹植文化”為核心,通過全年系列活動來打造文化旅遊名鎮,讓世人了解曹植、了解八斗鎮,讓慕名來到八斗的遊客們體會到原汁原味的詩歌文化,以旅遊文化打造強勢地區經濟,讓這個承載了三曹文化和建安文化的美麗小鎮,成為公眾焦點,讓這個承載了詩與遠方的人文小鎮,吸引更多的文人墨客紛至沓來。
微電影開機揭幕
微電影開機揭幕

獲得榮譽


2021年1月15日,入選安徽省民政廳公布的第八批安徽省千年古鎮候選名單。

人文歷史


曹植衣冠冢
曹植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畫眉見長。
相傳曹植曾三顧八斗,第一次為公元213年,22歲的曹植隨父征伐孫吳,曾長期駐軍在今八斗鎮一帶,並為當地群眾修建了一步兩眼井。二顧八斗嶺為公元215-219間,曹植督學,在八斗嶺西南角修建學堂一座。三顧八斗嶺為公元229年,曹植遭貶遣回東阿封地前給當地群眾留下衣冠及其它隨身物件,以為紀念。
獨留青冢向黃昏-曹植衣冠冢
獨留青冢向黃昏-曹植衣冠冢
曹植衣冠冢位於八斗鎮八斗社區,具體位置:合蚌路34KM處西500米八斗中學體育場旁。原址於文革期間遭損,2015年重修曹植衣冠冢以紀念曹植與八斗的情緣。
吳氏國公祠
吳姓家族始祖吳復系明太祖明代開國元勛,被封為“黔國公”,謚為“威毅”。世襲安陸侯。洪武十九年,明太祖為了旌表功臣,厚葬其於陳集鄉秦湖村,又御賜“國公祠”一所,坐落在本鎮小普村大吳村中。
吳氏國公祠
吳氏國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