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標

方孝標

方孝標(徠1617一1697年),本名玄成,避康熙帝玄燁諱,以字行,別號樓岡,安徽桐城人。

孝標青少年正值明末動亂之秋,十七歲隨父母遷居金陵。順治六年(1649年)進士,累宮至內弘文院侍讀學士,坐事流放寧古塔,后得釋。康熙二年(1663年)居揚州,後去杭州、福建。康熙九年入滇,仕吳三桂,為翰林承旨。據在滇、黔時所聞所見明末清初事,著《滇黔紀聞》。同邑戴名世若《南山集》,多采其言。

后名世被禍,並及孝標。時孝標已死,掘墓銼骨,親族坐死及流徙者甚多。

人物生平


方孝標,原名玄成,避康熙帝玄燁諱,以字行,一字元錫,別號樓岡,安徽桐城人。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出生,清順治六年(1649年)進士,官至內弘文院侍讀學士,充經筵講官。其父方拱乾在明朝天啟年間就頗具文才,崇禎元年中得進士。清朝入關后,剪了辮子,入宮做了少詹事。(就是輔導太子的官,俗稱東宮官,明朝洪武年間設立,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廢立皇太子后罷官署。
方孝標書法
方孝標書法
乾隆十八年( 1753年)諭:“詹事府東宮僚佐,儲貳未建,其官原可不設,第以翰林敘進之階,姑留以備詞臣遷轉地耳”,自此以後,詹事府官員專備翰林院遷轉之資。)但之後不久,方拱乾因江南科場舞弊案被劾納賄作弊,曾一度發配寧古塔。方孝標因父之罪亦遭流放,此前他已是弘文院侍讀學士,兩年後方孝標獲釋,有一說法是說在康熙二年(1663年)方孝標大概是受朝廷委派到雲南受吳三桂翰林職銜而滯留雲南。吳三桂叛亂敗露,他率先投降,得免於死,之後因其文采被康熙的哥哥大將軍裕親王福全授以國書龍牌,回到了南京。在南京,方孝標遁跡為僧,法名方空。他根據在滇、黔時所見所聞明末清初事,寫了《滇黔紀聞》一書。另一說法是方孝標到雲南訪親探友、遊山玩水,吳三桂知曉方孝標文才卓著因而將其強制留在屬下為官。戴名世案發後,方孝標已經亡故,因戴名世所著作《南山集》中論述有方孝標的《滇黔紀聞》一書,而此書中所記時日都以南明的“弘光”、“隆武”、“永曆”為列比《南山集》更甚,著作《南山集》的戴名世因此坐案,自然方孝標更不能放過,即便此時其人只是些屍骨了,為謝“國恨”,一世英名的康熙竟然允准將方孝標挫骨揚灰的建議,罪名是喪心狂逆,文中多有悖亂之言,罔識君親之大義,國法之所不侑,天理之所不容,即便已死也要罪及,於是上演了一幕開關戮屍,挫骨揚灰的醜劇,另文人無不髮指。方孝標已死尚被罪及,其子孫及族人更是不被放過,其子方登嶧等人一律斬絕,族中女子,除了嫁人的外,都流亡寧古塔充做官奴。之後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似乎覺得戴、方一案殺戮太重,下旨將方登嶧等方孝標的子侄從寬免死。
方孝標文集
方孝標文集
吳三桂之亂可能讓康熙太過嫉恨,因而做過吳三桂屬下官職的人同時亦遭康熙憤恨,對於方孝標案,康熙下旨,意思說:此案已經與朝中大臣商議,案子內牽連的方姓人都是十惡不赦,喪心逆狂之徒,那個方光琛還竟然當了吳三桂的丞相,方孝標也曾在吳三桂手下當過大官,這等悖逆朝廷聖恩,為虎作倀之人不對其挫骨揚灰顯然不能平朕心恨,康熙還下令將方氏族人遷出原籍,不能留於本地。這樣的懲處也太過了,既然已經對方孝標挫骨揚灰,對其子孫、親族中妻女都流放為奴,還要牽涉其他旁支族裔遷往他地,專制帝王之殘忍,不通清理可見一斑。其實在這裡康熙帝以及一干查審大員犯了個“張冠李戴”的錯誤,在吳三桂手下做宰相的方光琛並非是桐城方氏一族,跟方孝標並無族緣關係。方光琛乃安徽歙縣人,他的兒子方學詩 等人也在吳三桂屬下為官,戴名世《南山集》中所提及的方學士並非是指方孝標,而是指的這方光琛的兒子方學詩,康熙還曾問過廷臣,此方學士可否為漏網之方學詩耶,廷臣答說不曉得,由於詩與士翻譯為滿語后同音,因而將方學詩誤以為就是方學士,後來再翻查族譜,采曉得歙洲方氏與桐城方氏並無血親關係。
康熙亡故,雍正即位后大赦,受連累的方氏族人也被赦免、准允歸回原籍。康熙帝在有史以來的諸多帝王中以聖明卓著,其賢德之名不在唐太宗李世民之下,唐帝李氏一族乃鮮卑後裔這似乎已是共識,李世民胸襟廣闊並無華夷之別,也未見其對先朝遺老懷舊之文有殺戮撻伐之事,這康熙皇帝枉虧曉得西方的物理算術,通達之下竟不能容忍幾箇舊朝年號,其心之“小”也映照出其“卑丑”。而作為戴、方兩案的發難者趙申喬更是其心卑鄙,有人議論說是趙申喬之子和戴名世同科,趙詔熊狀元,戴名世榜眼,可能因此結怨,此說也有可能,當時戴名世享有盛名,時論也以為狀元非戴莫屬,但最後欽點的卻是趙申喬的兒子趙詔熊。當時人就以此以為趙申喬從中做了什麼手腳,可能連戴名世也是如此認為。誤會之下,結怨完全可能。若真是如此,趙申喬矯情的說自己忠君愛國與耿直就更顯得卑鄙無恥了。

主要著作


方孝標根據在滇、黔時所見所聞明末清初事,寫了《滇黔紀聞》一書。
方孝標另著有《純齋文集》、《純齋詩集》、《光啟堂文集》等。《純齋詩集》,論者有以詩補史之譽,其《論事詩》、《交水驛遇折臂翁》兩詩是南明覆滅的慘烈歷史畫卷,其《空村》詩則真實生動地描述了連年戰禍的荒村景象。方孝標一生,出塞外,游滇黔,人湘閩,奔吳越,因此《純齋詩集》中,也有許多篇描述了美好的山川景物與淳厚的民俗風情,清詞麗句,色彩紛呈。

人物軼事


方孝標
方孝標
因著文史者採用南明年號而遭冤獄的尚有這方孝標案,此案由戴名世案牽 連而來,兩案併案處理,株連受死、入獄、流放者百多人。起於明時的桐城學派在江南影響廣泛,桐城學派中的戴名世、方孝標兩族乃桐城學派中的佼佼者,甚具威望,方孝標侄孫方苞更是一代文史大家。然而戴名世案發時候,方孝標早已亡故,但滿清統治者喪心病狂的竟然將其屍身挫骨揚灰,統治者這樣的心胸無不讓漢人學子扼腕悲嘆。
安徽桐城方家以古文名世,輩輩有才人,文風衍盛不衰,可以稱謂為世代書香,為我國明代中葉以來,學術文化與道德上,歷史貢獻最著之家族。便是近代與當代,桐城方氏都可謂是名人輩出,大家如雲.。如方宗誠、方東樹、方守敦,方孝岳,方東美,方令孺,方圭德(舒蕪),方治,方鴻壽,方子哥,方兆祥等等,當然錢中書老爺子的小說《圍城》里的方鴻漸是不算數的,但也看出錢老以鴻漸姓方,書中也說是歷代書香,說不準便是映射這方家。
桐城方氏不但創造了博大精深的“桐城方氏易學學派”,而且還開創了主導清文壇兩百多年的“桐城派”。對名滿天下的書香世家桐城方氏,梁實秋曾不無誇張地說:“桐城方氏,其門望之隆也許是僅次於曲阜孔氏。”朱彝尊云:“方氏門才之盛,甲於皖口,明善先生實浚其源。東南學者,推為幟志焉。”桐城方氏把方氏書香文化傳統發揚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也為方氏揚名立世作出巨大的貢獻,然而方家也曾蒙冤在這文字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