葦子水村

北京市門頭溝區雁翅鎮下轄村

葦子水村,村域面積9.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60畝,林地620畝,荒山12388畝。現有人口420戶720人,其中農戶225戶495人;居民195戶225人。

2018年3月,葦子水村入選北京首批市級傳統村落名錄。

歷史沿革


一榆兩槐四古柏
雁翅鎮葦子水村地處太行山區北部,海拔高度500多米,四面環山、九龍八岔、植被茂盛、地址多樣、峰奇石怪、谷深澗幽、古建民居、依山而建,有著近600年的悠久歷史。
葦子水村有文字可查的最早記載為明朝萬曆二十年(1592年)。
據說自明朝該村宗祖高氏從山西洪洞大槐樹遷徙到此,歷經600餘年繁衍,百戶同宗,無其他雜姓混入,幾十代人輩輩傳衍,家族譜系清晰明確。由於相對封閉的環境,村民友善互助,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百姓生活寧靜、平和、安詳、自然。該村人文景觀很有特色,由於地形是盆地構造,自古就有九龍戲金盆之傳說,村子民居分佈在九龍八岔之中,每一條溝岔中都依山建有明清四合院,雖歷經磨難大部分得以保存下來。其鮮明的明清風格讓人倍感世事滄桑。這些樸素的古建民居是傳統文化的載體,也是民俗文化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除此之外,村中一榆兩槐四古柏,菩薩廟背靠著龍王廟,還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和動人的故事。這裡淳樸的民風和以明清四合院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給發展民俗旅遊帶來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葦子水村不大,村子沿一條東西走向的山溝而建,溝口即是村頭。村頭的石橋旁,
聳立著一顆百年老槐樹。歲月風雨的侵蝕,掏空了老槐樹的軀幹,遠遠看去,它就像一個佝僂著身軀守立在村頭的老人,向過往的行人敘說著自己的滄桑:這個宗族源自山西洪洞。老槐樹是葦子水村的標誌。一條用山石壘砌,深寬近兩米的流水溝,沿著山溝從村頭延伸到村尾。水溝上每相隔不遠,就砌有一座石橋,供行人通行。這樣的小石橋一共有十二座。葦子水村的石橋在橋樑建築上也是別具特色的。所有的石橋都不是石條鋪砌,也沒有橋墩,全靠一塊塊大小不一的石頭髮券壘砌而成,並且石橋的券拱弧度不一,最小的僅有5度。現在溝是乾涸的,聽村中老人介紹,以前溝里常年水流豐沛,蘆葦叢生,葦子水村因此而得名。
葦子水村歷來有“一榆兩槐四古柏”之稱。“一榆”是棵龍爪榆,數百年來它一直庇護著一座四合院。“兩槐”除了村頭的參天古槐外,村中的另一株槐樹矮小得有些可憐,樹榦只有拳頭般粗,可它卻與村頭的槐樹同齡。聽村中老人講,幾十年來就見它這般大小,像這個村子一樣,不曾有過多大改變。“四古柏”傲立於四處山頭,它們卻生長在一條直線上。

地理位置


葦子水村為北京市門頭溝區雁翅鎮轄村,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雁翅鎮東部,109國道芹峪口以北田莊公路5公里處,東距北京城55公里,東南距區政府駐地22.1公里,北距田莊村1.5公里,東距南山村2.8公里,西南距109國道芹峪口檢查站6公里,芹高公路(芹峪口-高崖口)從村西穿過,交通方便。
葦子水村與田莊村、馬套村、高台村、大村村、松樹村、房良村、楊村村、淤白村、泗家水村、山神廟村、躍進村、碣石村、黃土貴村、珠窩村相鄰。

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

葦子水村
葦子水村
是明清時期的古村落,村子民居分佈在九龍八盆之中,依山建有46座明清四合院,有5座基本完好。村中有一條東西走向的河,河上架有13座橋,其中5座水泥橋,8座石橋。隨河溝寬窄變化,橋身的長短隨之變化。石橋的建築材料均為石頭,沙子,大灰,形狀多為拱橋。材料簡單,一般就地取材,石頭塊頭不大,經過能工巧匠之手的雕琢而形狀各異。
葦子水村文化活動豐富,其中該村秧歌戲2007年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

經濟


主要物產有香椿、柿子、核桃、山杏等,尤以香椿和核桃比較出名。林業和養殖業是當地的支柱產業。目前葦子水村利用保存完整的民俗文化和南北合璧的人文景觀,積極打造民俗旅遊。

交通


沿109國道向西至59公里處的芹峪口轉入高芹路路上行直走,遇到的第一個村就是葦子水。
地鐵蘋果園車站乘892路公交車(地鐵蘋果園站——泗家水)至葦子水站下車即到。
聯繫電話
村委會辦公電話:010--61837096

旅遊


景點

北京白瀑寺為市區一處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位於雁翅鎮淤白村北,坐落在群山環繞之中,始建於遼代,因背面毗鄰兩處瀑布而得名。這裡寺內古樹悠久、梯田成片、果樹繁多,自然環境秀麗,寺院的環境清幽獨特。該寺與佛道並存,擁有900多年的歷史韻味,是一座遼代古寺,塔高10米,六角實心,下半部為密檐式,上半部為覆缽式,為密檐到覆缽式過渡塔形,是國內少見的珍貴塔種、金代密檐式塔中的傑作。也是遊客觀光的一大亮點。
地址:北京市門頭溝區金銀山,千年古剎白瀑壽峰禪寺
類型:瀑布寺廟
遊玩時間:建議2-3小時
話:18610572453
開放時間:
7:00-18:00
門票信息:
無需門票。
妙峰山
妙峰山風景名勝區位於京西門頭溝區境內,距市中心50餘公里,面積20平方公里,景區以“古剎、奇松、怪石”而聞名。妙峰山太行山脈火成岩結構,主峰海拔1291米,山勢峭拔,花草清麗。有日出、晚霞、霧凇、山市等時令景觀,有戴“華北一絕”桂冠的千畝玫瑰花,有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傳統朝聖廟會。是北京周邊最具文化底蘊的風景名勝區之一。
久負盛名的妙峰山束建惠濟祠始建於明代,三座廟宇群(靈感宮、回香閣、玉皇頂)一山取勢,參差錯落,高低有致,14座殿宇分別供奉著釋、道、儒、民間等各路神靈。明清時期,北京的民眾都以能上妙峰山朝頂進香為幸事。
妙峰山傳統廟會始於明崇禎年間。距今已有400餘年歷史,每年農曆四月初一至十五,來自全國各地數十萬善男信女、幾百擋民間花會匯聚妙峰山,朝頂進香,獻藝酬山,施粥布茶,場面之壯觀,信眾之虔誠實屬罕見。清代富察敦崇著名《燕京歲時記》載:“妙峰山每屬四月,字初一開廟半月,香火極盛,人煙幅奏,車馬喧鬧,夜間燈火之繁燦如列宿,香火實可甲於天下矣。”1925年,北京大學國學門研究所對妙峰山廟會進行了專門調查,出版了《妙峰山進香專號》,此次調查開創了我國俗學田野調查的先河,妙峰山因此成為中國民俗文化的發祥地。
妙峰山峰底天闊,空氣清新,灌木群英,生機盎然。有大量木本植物和優質藥材,各類奇花異卉四季常開,山桃花、野丁香、野茉莉、杜鵑花麥桿菊、千畝玫瑰花、千畝梨花此開彼落,形成了“四面有山皆如畫,一年無日不看花”的特有景緻。
用時參考
1天
景點位置
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鎮澗溝村
交通
北京市地鐵蘋果園站西側乘坐892路澗溝村支線到澗溝村站下車,然後可以步行(1.5小時)或乘坐當地小車上山,小車每輛約80元。
892路澗溝村支線每天僅一班,9:30發車,返程時間為16:00,雨雪天氣可能會停開,詳情可以電話諮詢892路調度中心010-69842814。
門票
成人門票40元;學生持學生證、60-69歲老人持老年證半價,1.2米以下兒童、70歲及以上老人持老年優待證免費。
開放時間
8:00-17:00

獲得榮譽


2012年12月17日,葦子水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