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灣大橋

台州灣大橋

台州灣大橋(Taizhou Bay Oversea Bridge)是中國浙江省台州市境內連接椒江區南岸與北岸的跨海通道,位於台州灣椒江入海口處,是台州沿海高速重要組成部分。

台州灣大橋於2014年11月28日動工興建;於2018年5月23日完成合龍工程,大橋全線貫通;2019年1月16日,台州灣大橋通車運營。

台州灣大橋南起於台州東收費站,上跨台州灣椒江入海口,北至台金高速公路(浙高速S28);線路全長4.08千米,主橋全長488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為100千米/小時。

台州灣大橋及接線工程是沿海高速公路(甬台溫高速公路複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沿海高速公路台州段全長147公里,估算總投資約399億元,涉及三門、臨海、路橋、溫嶺和玉環6個縣(市、區)的23個鄉(鎮、街道)。

前期啟動


台州灣大橋模型
台州灣大橋模型
2012年12月28日,台州灣大橋工程試樁動工儀式在台州經濟開發區啟動。
台州灣大橋經椒北前所街道松浦閘,通過紅旗閘跨越台州灣,經箬橫止於溫嶺市城南,接樂清灣大橋及接線工程,全長102公里,擬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時速100公里,工程總投資210.79億元。全線設特大橋15座,大橋23座,中小橋76座,隧道12座,橋隧總長58.321公里,占路線總長的57.04%,其中台州灣跨海橋樑長約8公里;全線設樞紐互通1處,一般互通9處,服務區2處,養護工區2處,採用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洪水頻率為三百年一遇,通航標準擬採用10000噸級。
沿海高速公路貫穿台州市沿海南北,建成后將是台州市沿海產業帶對外交通、物流運輸的主幹線,對改善台州區域交通條件,整合沿海港口資源,提升港口競爭力,推進台州沿海產業帶開發,促進台州經濟社會可持續快速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台州灣大橋是繼樂清灣大橋及接線工程開建之後,沿海高速公路建設工作取得的又一大進展。

開工


開工儀式
開工儀式
2012年11月28日上午11點,在椒江前所街道松浦閘村荒蕪的灘塗上,六台吊機、兩台鑽機披紅挂彩,在灘塗上打下了第一個樁。至此,台州灣大橋及接線工程正式開工。沿海高速是台州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工程,也是台州今後發展影響最大的工程之一,它將對台州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台州沿海高速公路的建成,將解決甬台溫沿海大交通的瓶頸問題,南望海西,北接上海、寧波,充分發揮台州廣闊的沿海空間和資源優勢,將為台州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進展

2017年6月23日,台州灣跨海特大橋主塔封頂暨“衝刺五十億,獻禮十九大”啟動儀式在大橋主塔順利召開。台州市常委、常務副市長董貴波、台州海事局局長王曉敏、台州市沿海高速指揮部黨組書記陸善福等相關領導應邀參加儀式,並為“台州灣大橋合龍倒計時360天”揭牌。
台州灣跨海特大橋為雙塔雙索麵疊合梁斜拉橋,全長4038米,北接臨海,南承椒江。橋樑主跨488米,主墩有64根樁基,最長的樁基深長158米,為目前國內最深長的直徑樁。至此,台州灣跨海特大橋南北岸主塔順利提前封頂,下一步將轉入結合梁吊裝的施工,距離2018年沿海高速通車的目標又前進了一大步。
台州灣大橋
台州灣大橋
台州海事局立足海事職責,監管與服務並重,助力台州灣跨海特大橋順利完成兩座主塔封頂。一是強化溝通交流。該局領導多次帶隊走訪項目部了解工期情況,並督促其切實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二是強化現場監管。該局強化對台州灣跨海特大橋的現場巡航,不定期對施工船舶船況、人員配備、值班情況等進行突擊檢查;三是加強業務指導。該局定期組織項目部及相關單位召開聯席會議,共同探討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為其提供專業指導。
下一步,該局將繼續立足監管,優化服務,為省重點建設項目台州灣跨海特大橋的建設保駕護航。

意義

台州灣大橋
台州灣大橋
發展之路:台州沿海高速公路工程的興建,將從根本上改善台州市沿海的交通運 輸條件,對實施主攻沿海戰略,整合沿海資源,推動台州市新一輪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沿海高速公路的建設,就是貫穿沿海大平台的“大動脈”,路建成后,將完成整個區域串聯集聚,南望海西,北接寧波、上海,促進全市經濟社會戰略性的轉型升級。民生之路:沿海高速公路建成后,台州的出行條件將得到極大的改善,台州沿海將從南北打通縱向發展的高速通道,北與寧波、南與溫州的聯絡將更為暢達,並將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就業前景,帶動群眾加快發展致富。
希望之路: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命脈,沿海高速公路的建成,將成為一條橫貫南北、覆蓋城鄉、快捷通暢的交通大動脈,對於拓展區域發展空間,暢通市內公路與高速公路、中心鎮與主城區的快速連接,帶動沿線經濟發展,壯大全市經濟總量,推動台州海灣型都市區發展都將起到極大的作用。

橋樑位置


台州灣大橋位於中國浙江省台州市東部,連接椒江區南岸與北岸,地處台州灣椒江入海口處,西距上游椒江二橋3.8公里;該橋南起於台州東收費站,上跨台州灣椒江入海口,北止於寧波-東莞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1523)與台金高速公路(浙高速S28)立交,全橋路段屬寧波-東莞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1523)的一部分。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 整體布局
台州灣大橋分別由水上主橋、兩岸引橋、兩座H型橋塔、及其各立交匝道組成,主橋路段呈西南至東北方向布置。台州灣大橋呈西南至東北方向布置
● 設計特點
結構特點
總體大橋為雙塔雙索麵疊合梁斜拉橋,邊跨設輔助墩。
主梁
主梁採用分離式雙邊箱(PK 式)流線形扁平鋼箱疊合梁,鋼樑外側設置風嘴,凝土橋面板通過剪力釘與鋼樑共同受力形成疊合梁,橋面板縱向按全預應力構件設計,橫向按普通鋼筋混凝土構件設計。斜拉索梁端錨固採用鋼錨箱錨固,鋼錨箱設於主梁兩側的風嘴內。
鋼樑主體結構採用Q345-D低合金鋼,風嘴採用Q235-B碳素結構鋼。鋼樑主體主要由底板、內外腹板、橫隔梁和橫隔梁頂板翼緣組成,鋼板厚度在縱橋向根據受力採用變厚度設計。混凝土橋面板採用C55 海工混凝土,橋面板內布置縱向預應力束,採用連接器在主梁節段間逐段接長。輔助墩頂、輔助跨內和主跨跨中布置加強束。
索塔
索塔採用H型塔身,由上塔柱、中塔柱、下塔柱、索塔上橫樑和下橫樑組成,且採用C50混凝土。索塔下橫樑設在主梁下方,採用箱形斷面,橫樑內布置預應力鋼絞線,部分底板束在靠近梁端處豎向彎起以減小腹板主拉應力。索塔上橫樑採用箱形斷面,橫 梁內布置預應力鋼絞線。
索塔承台採用啞鈴型承台,承台採用C40混凝土,塔座採用C45混凝土。承台採用有底鋼套箱施工,封底混凝土採用C20水下混凝土。
斜拉索斜拉索採用雙索麵空間布置,為平行鋼絲斜拉索,所有斜拉索表面包纏雙螺旋線,索兩端在拉索套筒內均設置內置阻尼器。
其他
輔助墩墩身採用兩個倒圓角的矩形空心墩,墩底和墩頂採用採用實心斷面。
過渡墩墩身採用倒圓角的矩形空心墩,縱橋向展開段採用圓弧曲線過渡,橫橋向展開段採用線形變化。
設計參數
台州灣大橋橋塔塔柱總高169.5米
台州灣大橋線路全長4.038公里,其中橋樑全長948米,採用(85+145+488+145+85)米的跨徑布置,主橋長488米,橋面標準寬度為33.0米。橋面位於半徑25000米、切線長587.5米、外矢距6.903米的圓弧豎曲線上,梁端標準索間距為10.5米,邊跨靠近尾索區索間距為8.4米。主梁含風嘴全寬38.5米,中心梁高3.5米,中心線處鋼樑梁高3.1米。橋塔塔柱總高169.5米,下塔柱、中塔柱、上塔柱高度分別為36. 55米、81.05米和51.9米,塔柱橫橋向略向內側傾斜,斜率1/36.064。拉索最長267. 014米,單根最大重量為24511公斤,全橋共布置176根斜拉索,總計2243噸,抗拉標準強度為1770兆帕。 
技術標準
公路等級高速公路
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
車道設置雙向六車道
荷載標準公路-Ⅰ級
設計潮水高潮位:3.06米,低潮位:-2.21米
通航水位最高:4.75米;最低:-2.92米
通航凈空主通航孔:405米×40米;副通航孔:68米×19.5米
通航噸位主通航孔:10000噸級雜貨船;副通航孔:500噸級海輪
設計風速42.7米/秒
抗震等級基本烈度為VI級,按VII級設防

運營情況


票價票制
據2019年7月浙江省交通運輸廳顯示,台州灣大橋及接線高速公路為政府還貸項目,2019年1月16日起對過往車輛收取通行費,各收費標準如下: 
● 客車
類別車型分類及收費標準
客車
車型車次費(元/車次)車公里費率(元/車·公里)
第1類≤7座50.4
第2類8至19座50.4
第3類20至39座100.8
第4類≥40座151.2
● 貨車
裝載情況(車貨總重)收費標準
合法
裝載
車輛
小於15噸(含)0.09元/噸·公里計費(小於5噸的車輛按5噸計)
15噸至30噸(含)0.09元/噸·公里 線性遞減到0.06元/噸·公里計費
大於30噸按30噸計費
超限車輛
超限量小於10%
(含10%)
按照合法裝載車輛的費率進行計費
超限30%以內
(含30%)
超限10%以上部分按0.09元/噸·公里×1.2計,其餘部分按“超限量小於10%”規定計
超限30%至50%
(含50%)
合法裝載部分和超限30%以內(含)部分,按“超限30%以內(含30%)”規定計,其餘部分按0.09元/噸·公里×3計
超限50%至100%
(含100%)
合法裝載部分和超限30%以內(含)部分,按“超限30%以內(含30%)”規定計,其餘部分按0.09元/噸·公里×3計
超限100%以上合法裝載部分和超限30%以內(含)部分,按“超限30%以內(含30%)”規定計,其餘部分按0.09元/噸·公里×4計
參考資料: 
● 國際標準集裝箱運輸車輛
類型車型車次費(元/車次)車公里費率(元/車·公里)
第6類1隻20英尺箱151.2
第7類2隻20英尺箱151.4
2隻20英尺箱
● 疊加收費標準
類型客車貨車
車型疊加標準(元/車次)車型疊加標準(元/車次)
第1類≤7座15≤2噸15
第2類8至19座152至5噸(含)30
第3類20至39座305至10噸(含)45
第4類≥40座4510至15噸(含)50
第5類//>15噸60
交通流量
2019年1月16日下午2點至1月17日中午1點,台州灣大橋主線車流量首日破萬,達到10563車次。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 建設難題
台州灣大橋橋址處風速大、風況複雜,潮差大,海洋大氣及海水的腐蝕性強,地質條件差,建設條件較為複雜,施工和運營管理難度較大,同時對景觀要求也很高,給設計工作帶來巨大挑戰。 
● 施工技術
台州灣大橋路面
1、台州灣大橋設計採用了新穎的結構體系,即設置縱向阻尼器和限位裝置的半漂浮體系。阻尼器在地震工況下可耗散地震能量並實現減震消能。限位裝置在縱向極限風荷載下參與結構作用。在縱向極限風荷載作用下,當主梁與索塔的相對位移達到限位值,限位裝置將使主梁與索塔直接傳力,不再完全依靠拉索傳遞縱向力,致使主梁對索塔的縱向力作用位置下移,從而可有效減小索塔的縱向彎矩;而在其他荷載工況下,塔梁相對位移不超過限位位移,限位裝置不起作用,主梁內不存在索塔的縱向約束力。該體系可有效轉換受力模式,使結構受力達到最優化。
2、台州灣大橋的H形索塔採用橫橋向略向內側傾斜的構造設計,內側採用線性內傾,外側採用直線接圓弧線從上向下變寬;索塔造型既挺拔有力又穩重大氣;上橫樑位置利用了黃金分割的美學原理,形象上美觀和諧。因此,該索塔造型值得類似橋樑設計借鑒。

報道


2018年5月23日上午9時28分,在台州灣大橋主橋合龍處,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緩緩注入,台州沿海高速台州灣大橋實現合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