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山遇惟亮的結果 展開

山遇惟亮

山遇惟亮

簡介山遇惟亮,《西夏書事》介紹為:山遇,名惟亮。山遇惟亮是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叔父,《西夏書事》中以「山遇」稱之。山遇惟亮為西夏初期的軍政大臣,先事李德明,李德明死後輔佐李元昊。

簡介


山遇惟亮,《西夏書事》介紹為:山遇,名惟亮。山遇惟亮是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叔父,《西夏書事》中以「山遇」稱之。因為山遇惟亮是李元昊之叔,而李元昊的黨項姓氏為「嵬名」,所以山遇惟亮又常被人稱呼為「嵬名山遇」。至於「山遇」是他的官職還是外號,還是封地名現已不可考。
山遇惟亮為西夏初期的軍政大臣,先事李德明,李德明死後輔佐李元昊。因反對李元昊自立為帝,逃往宋國,卻被宋國押送回西夏,被李元昊亂箭射死。
山遇惟亮生前任西夏左廂監軍,山遇惟亮的親弟惟永則掌西夏右廂監軍。山遇惟亮與惟永,還有他的一個堂弟惟序,均為元昊心腹股肱之臣。

《西夏書事》中記載的山遇惟亮


山遇名惟亮,元昊從父也。與弟惟永分掌左右廂兵,其從弟惟序亦親近用事。元昊數窺邊,山遇諫曰:“中國地大兵多,關中富饒,環慶,鄜延據諸邊險要,若此數路城池盡修攻守之備,我弓馬之技無所施,牛羊之貨無所售,一二年間必且坐困,不如安守藩臣,歲享賜遺之厚,國之福也。”元昊不聽,心惡其不從己,語惟序曰:“汝首山遇反,吾以山遇官爵與汝。不然,俱族滅矣。”惟序不忍,更以告山遇。山遇欲內降,惟永曰:“南朝無人,不知兀卒所為,將不信兄,兄必交困。”山遇曰:“事至此,不得已也。若南朝有福,則納我矣。”遣人持誥敕詣金明巡檢李士彬所,欲自將兵扼黃河南渡,發部落內屬,入告其母獨孤氏,母曰:“汝自為計。我年八十餘,不能從汝去,為汝累,當置我室中,縱火焚之。”山遇等涕泣如母言,挈其妻野利羅羅、子阿遇及親屬二十二人,以珍寶名馬內奔。是月,至保安軍。知軍朱吉以告知延州郭勸,勸與鈐轄李謂議,自德明納貢四十年,有內附者未嘗留,因遣山遇還。山遇不可,渭等疑其詐,令人執之,山遇與惟永、惟序等號哭稱冤,勸等不聽,命監押韓周將兵衛送於夏州。
按:山遇手掌西復軍政,其初至延州時,即言元昊精兵才八萬人,余皆老弱不堪戰鬥,蓋深悉國中虛實者。若留以為西蕃屏翰,則用其手足,制其心腹,較之中朝將佐冒昧操戈,其效當不啻倍蓰。乃遣使執送,不特阻戎人向化之心,而宋室寡謀,早被元昊窺見一斑矣!
元昊恐山遇入漢,率師來討,自將兵出駐宥州,部署蕃族為禦敵計。會韓周送山遇至,與元昊見於鑷移坡。元昊衣錦袍、黃綿胡帽,不肯受,曰:“延州誘我叛臣,我今引兵問罪,當於知州廳前受之。”周說諭良久,始聽。遂集從騎射殺山遇父子,山遇有勇略,其死也,國人哀之。

山遇惟亮生平


山遇惟亮是其家族的首領,多次為西夏立下戰功。其活躍時期應為李德明至李元昊稱帝前。此期間西夏與宋朝無戰事,故宋史並無山遇戰績。
宋天禧四年 (西元1020年),李德明遷都懷遠鎮(原屬靈州,今寧夏銀川市)。宋天聖六年(西元1028年),李德明命其子李元昊與山遇惟亮領兵取甘州。宋明道元年(西兀1032年)九月,李德明又派李元昊取涼州。雖然史無記載,但是從後來元昊重用山遇惟亮兄弟主持軍政來看,在西夏席捲河西大漠的征戰之中,山遇惟亮兄弟必然居功厥偉。
明道元年(西兀1032年)十月,李德明去世。李元昊即位后,與山遇惟亮分兵佔領瓜州(今甘肅安西東)與沙州(今甘肅敦煌東)。至此西夏勢力直抵玉門關,據有整個河西走廊,與宋、遼成三分鼎足之勢。
西夏大慶二年(西元1037年)七月,李元昊召集黨項諸豪酋於賀蘭山會盟,提出稱帝一事。山遇惟亮以西夏經濟過於依賴宋國,如稱帝則必將引起宋夏戰爭,經貿斷絕,國家必困為由堅決反對李元昊稱帝,無奈李元昊其意以決。
李元昊無法容忍軍政大臣山遇惟亮與自己異心,遂暗命山遇惟亮之弟惟序自首其兄謀反。山遇惟序不忍,將之泄露與山遇惟亮。山遇惟亮帶妻、子共二十三人逃往大宋。李元昊一路追擊,宋將郭勸不知山遇是否真降,又恐得罪李元昊,故將山遇惟亮綁起遣送回西夏。
西夏大慶二年(西元1037年)九月,元昊命人將山遇惟亮綁在山坡上,然後用亂箭射死。山遇惟亮死後不久,就在同年的十月,元昊稱帝建國,改元“天授禮法延祚”。

歷史評價


《西夏書事》:“山遇有勇略,其死也,國人(西夏人)哀之。”
宋朝大臣富弼評價道:“其(山遇)一心向化,為庸奴(郭勸)所敗,遂致身死族滅,(山)遇亦窮矣!”
山遇惟亮心向宋朝,熟知西夏虛實,知兵懂兵而且在西夏威望極高。如果真能用他,宋夏戰爭宋國就不會打得這麼慘。當然歷史是沒辦法假設的,後人也只能嘆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