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貨合約

現貨合約

現貨合約,為立即或在將來交付實際商品而簽訂的銷售協議。現貨合約:以現貨標準化合約為標的物,通過電子交易平台進行集合競價買賣統一成交、轉讓、結算,價格行情實時顯示的交易方式。現貨合約交易的本質是以金融的手段服務現代貿易業。

主要特徵:


(一)電子交易合同的標準化:電子交易合同的標準化指的是除價格外,合同的所有其他條款都是預先規定好的,具有標準化的特點。這種標準化的電子交易合同一經註冊,便成為倉單
(二)雙向交易:指的是投資者可以通過對倉單的低價位買入,高價位賣出獲利;也可以高價位賣出,低價位買入獲利。交易方式更加靈活,增加交易機會。
(三)對沖機制:對沖機制指的是對電子化合同採取反方向的操作,達到解除履約責任的目的。
(四)當日結算制度:每日對投資者賬戶進行核算,避免債務糾紛,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
(五)保證金制度:保證金制度是指對交易雙方凍結適當的保證金,以達到保證合同履行的目的,同時起到資金的槓桿作用,充分利用資金。
(六)T+0交易制度:就是當天就可以對訂立的合約進行轉讓處理,當日獲利,當日就可以對沖平倉,充分利用資金,同時減輕長期持倉帶來的風險,操作機動靈活。

現貨合約


新加坡今天宣布今年9月將推全球性實物黃金合約,作為上海的強勁對手,向其成為亞洲黃金流轉中心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亞洲將在全球黃金定價權中擁有更大影響力。6月25日,在新加坡召開的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年度論壇上,新加坡證券交易所宣布將在今年9月啟動黃金現貨合約,以建立一個更加透明的定價形式。參加此次論壇的上海黃金交易所(SGE)主席許羅德表示,中國自身應該擁有黃金定價權。
對此,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6月26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亞洲黃金的需求量、生產量和交易量在世界中佔有很大比重,希望在貴金屬定價權中取得一定地位順理成章。亞洲內部在黃金定價權方面是競爭與合作並存,應共同發展,提高影響力。“作為黃金交易基準的倫敦定盤價影響力在減弱,新興市場在搶佔市場份額。”方達匯市首席分析師章大衛告訴記者,亞洲地區貴金屬價格能更好地反映本地市場動態變化,但是否有影響力還取決於市場交易量的大小。
亞洲地區之所以希望主導黃金定價權首先源於市場自身需求。亞洲是全球黃金消費、生產和交易量最大的地區,而且消費和交易量在不斷增長。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黃金消費需求增長32%至1066噸,為全球最大黃金消費國,位居第二的印度為975噸,兩者佔全球黃金消費總量的50%以上。中國黃金產量已連續7年世界第一。在消費和生產增長的推動下,亞洲黃金交易量不斷增長。據世界黃金協會估算,2013年亞洲黃金交易佔全球交易總量的63%,高於2010年的57%。渣打銀行金屬交易全球主管傑瑞米·東(Jeremy East)表示:“為什麼一個國家進口黃金要採用倫敦或美國的基準價格?為什麼他們不能有自己的基準價格?”
與多數商品通過期貨交易不同,黃金市場主要是現貨市場。目前,全球現貨黃金交易的價格主要依據倫敦黃金定盤價,該定價機制存在近100年。在倫敦,每天上午10時30分和下午3時,巴克萊銀行、德意志銀行滙豐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法國興業銀行(601166,股吧)等五大行都會舉行會議來決定基準價。不過,今年初,德意志銀行宣布將不再參與倫敦金融市場中黃金和白銀的定價,並將出售定價席位。關於德意志銀行退出的原因,一方面是黃金定價已無利可圖;另一方面是德國、英國和美國監管機構正在就五大行涉嫌操縱黃金價格進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