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俊元

庄俊元

咸豐三年(1853年),他引退回泉,寓居30年。庄俊元幼穎異,道光八年(1828年)進秀才,越年為廩生。道光二十三年,京察一等授甘肅西寧府知府,歷署西寧道台。

簡介


庄俊元(1808~1879年),字克明,號印潭,自號四休子,泉州西街甲第巷(今鯉城區)人,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生。故宅在泉州城內西街甲第巷。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恩科進士,入翰林,留京學滿文,以散館一等一名授編修,協助改造滿洲文字。事畢,出任甘肅西寧府尹,后兼道嚴,在任6年。咸豐三年(1853年),他引退回泉,寓居30年。在泉常兼書院山長,對地方文教事業多有建樹。

生平


庄俊元幼穎異,道光八年(1828年)進秀才,越年為廩生。道光十四年中舉人。道光十六年成進士,點翰林,派習滿文,散館一等一名授編修,歷充國史館纂修、協辦翰林院事兼撰文、清秘堂校理,充庚子順天鄉試磨勘官。道光二十三年,京察一等授甘肅西寧府知府,歷署西寧道台。道光二十六年二月,赴青海處理雍沙葉布少數民族案件,總辦軍需事務。道光二十八年,黑城回民暴動,向上級稟請嚴辦但必須區分良莠,因此保全30多鄉。又禁止種植鴉片,賑濟饑民,禁止官吏亂抓百姓。在任6年,以辦理黑城回民之事意見與上級不合,告退返家。咸豐三年(1853年),在泉州辦理城工團練。咸豐七年,因軍功以道員即補。時林俊在閩南起義,沿海緊張,由閩浙總督保舉,以總辦福建沿海團練大臣用,奉旨簡召,稱病未赴。在泉州當紳士30年,凡興舉樂章、掌教書院、請減重賦、捐置育嬰、修葺廢墳、勸息械鬥等地方大事,都積極參與,取得成效。其他如建宗祠以連同姓,續修宗譜,獎掖後進,體恤鄉鄰,也做了不少好事。
庄俊元的性格外剛毅、內和婉,遇事開誠布公,親朋同事都敬而憚之。但爽直容易招謗,在籍辦理團練,贊襄之人不無得失。俊元自撰之墓誌稱:“四品官,況強仕,我方終,人方始。非見機,非知止,奈膽何,小無比。謂歸田,擔可弛,磨蠍盤,不我已。一波平,一波起,鳩拙才,鼠窮技。不平鳴,良有以。”抒發他生平遭遇的牢騷。
庄俊元好臨池,善書法,特別是行書,瀟灑遒勁,泉州一帶流傳甚多,亦留意泉州方言,著有《俚言徵》一書。
光緒五年(1879年),庄俊元去世,享年72歲,葬晉江縣興賢里石阜盆山(今晉江縣紫帽鄉)。

史籍記載


庄俊元好書法,擅行草,出入於董其昌趙子昂之間,為清代著名書法家。對於庄俊元書法的獨特造詣,泉州民間流傳著許多佳話,其一則說:庄俊元未顯時,習字甚勤,日間不足,繼之以夜,上床之後,猶以指代筆,在席上划寫不絕,甚至在其妻肚皮上練習。妻不勝苦,因罵之曰:“你自有體何必划他人之體”。此語觸發莊俊元的靈感,悟出“寫字要自成一體,不應墨守前人法式”。由是書法大進,迥超前人。他的行書瀟灑遒勁,可追明代著名書法家張瑞圖(晉江青陽人)筆意。他是晚清的一位書法大家。
庄俊元性格外剛毅,內和婉,遇事開誠布公,親朋同事都敬而憚之。然而,凡向他求字者,無不應允,所以他的墨跡在泉州一帶流傳甚多。庄氏尤善撰寫對聯,所撰楹聯頗豐,泉州與台灣的寺廟、廨宇、市井都可見到他的楹聯手跡。其楹聯書法通達工仗、蘊奧皙逮、勁遒雋逸,成為一些古建築富有藝術價值的附屬文物。

歷史評價


道光年間進士、翰林院編修,曾任甘肅西寧府知府道台,為官清正,於上不合,遂告退返鄉。在泉州當紳士30年,興舉樂章,掌教書院,獎勵後進,體恤鄉鄰,為善頗多。尤值稱道的是他對泉州書壇的影響,他的行書瀟灑遒勁,法古辟新,其墨跡遍及泉州各大小寺院道觀,為泉州宗教文化、名勝景觀留下豐厚歷史遺產。“光漢體”書法就是泉州甲第巷人氏黃光漢摹學庄俊元一路而創的。
庄俊元故居在泉州甲第巷,原有“翰林第”、“進士第”牌匾,文革中被廢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