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翔

英格特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總裁

徐翔,1981年11月12日,出生中國青年企業家,一手創立英格特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並擔任其總裁。

人物經歷


1981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西南昌市。2002年畢業於英國林肯大學,獲企業信息管理學士學位。同年進入IBM公司。
2005年隨IBM中國分公司回國發展。
2010年從IBM辭職,開始著手研發新一代的管理系統。
2011年組建英格特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擔任總裁。

成長經歷

成長的內生力量
徐翔的父親是某大型連鎖商業企業的高管,三十多年馳騁零售行業,在行業內也算是風生水起的人物。父親的優秀不僅僅在事業上,更體現在對徐翔的教育。小時候父母事業處於頂峰期,沒有過多的時間放在徐翔身上,但他們卻不放任,而是通過引導、鼓勵的方式來進行教育。
徐翔喜歡玩遊戲機,父親沒有像其他父母那樣制止,反而將之視作徐翔的愛好,以送遊戲機為由,鼓勵徐翔考得好成績。這種鼓勵成為徐翔學習的一大動力,他也沒有辜負父親的信任,一直名列前茅。
除了鼓勵,父親還會對徐翔進行有效的引導。父親會加入徐翔的遊戲中,與兒子一爭高低,結束之後,通過遊戲引導徐翔去思考,並想辦法解決問題,類比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得以觸類旁通,培養他不斷學習、不斷自我總結的好習慣。在這樣的習慣中,徐翔把學習當成了一種樂趣,這樣的轉化源自於父親教育的智慧。
徐翔自認為青少年時期的生活是痛苦並快樂的。雖然父母工作繁忙,卻從未放鬆對徐翔的要求,徐翔也能自覺遵循時間表的安排,每天五點左右起床讀英語,晚上也常常溫習功課至十一點,時間被學習計劃排滿。雖然與同齡人相比,徐翔的生活少了一些樂趣,但徐翔從學習中收穫了知識和快樂。
初中,徐翔因為戶口分配到不被看好的第二十三中學,但徐翔並未抱怨外在環境,也沒有沉溺在整個學校氛圍中,始終對自己嚴格要求,最終脫穎而出,憑藉實力考入南昌二中的高中部。“雞蛋從外面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人生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徐翔認為自己所歷經的種種皆源自於內心,才有了今日的成長。
通過一位朋友的故事,他認識到天才並不存在,只有付出努力,才能技高一籌。日本經濟能迅速在戰後崛起,大部分原因是運用了PDCA模式,P代表計劃,包括方針和目標的確定以及活動計劃的制定,D代表執行;C代表檢查,總結執行計劃的結果,並找出問題;A是效果,對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認可或否定。成功的經驗要加以肯定,或者模式化或者標準化以適當推廣;失敗的教訓要加以總結,以免重現;這一輪未解決的問題放到下一個PDCA循環。“我很多事都是按照這個模式來走,總結很重要,當下很多人都處於窮忙狀態,我們公司的業務關注企業的經營管理,幫助企業把有價值的時間放在有價值的事上,促成企業的高效運轉。”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徐翔的父親想讓兒子到國外體驗不同的環境和文化,把國外的先進理念和知識帶回來,便把徐翔送去英國留學,並殷切叮囑:要腳踏實地,切勿好高騖遠。徐翔的大學在英國林肯大學度過,專攻企業信息管理。
畢業后,徐翔深感學到的知識如漂浮在雲端,需落地轉化為實戰經驗。於是,他選擇進入了國際知名公司IBM作為職業生涯的起點。在IBM五年的時間裡,徐翔不僅參與多家企業流程再造項目,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甚至其在工作中提出的多個創新管理理念也屢獲公司的肯定,尤其是他提出的“企業百科全書計劃”項目已被IBM全球總裁採納,全公司推行,為整個企業創造了巨大的價值。徐翔仍對父親說過的“不該為了讀書而讀書”記憶猶新,職業生涯中的每次成功並非偶然,都是來源於理論在實踐中的有效運用。
2005年,徐翔隨IBM中國分公司回國發展,對國內的狀況有了初步了解,也逐漸積累了人脈。2010年徐翔離開IBM,並於2011年著手組建英格特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創業艱辛,眾所周知。以徐翔的能力,找份年薪幾十萬的工作應該是不難的,但徐翔卻選擇了自己創業。想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機會,做企業的掌舵人,也實現自己的事業追求。雖然父母認為沒必要去辛苦創業,但最終還是尊重兒子的選擇。
父母在重大事情上都先徵求徐翔的意見,然後用引導的方式為他提供建議,所以徐翔與父輩之間的理念矛盾都能得到有效解決。徐翔也會在需要的時候向父親尋求幫助,徵求意見。父親在他心裡,既是親人又是導師,“開車、游泳,圍棋都是我的父親教的,特別是圍棋,講究的是均衡與大局,從布局到中盤、從激戰到收官,如不能掌控局面,將會一敗塗地。現在的年輕人都浮躁、不顧後果,但是父親沉穩,我能從他身上學到很多優點”,這是徐翔對父親感觸最深的一方面。
徐翔對於創業感觸頗深,他表示現在創業比上輩更艱難,父輩一代的創業者選對了行業,加上艱苦奮鬥,最終都能有所成。但“笨鳥先飛”在二代已然行不通,二代人創業是踩在父母肩膀上的比賽,面對異常激烈的市場競爭,特別是傳統行業,想要從零做起非常艱難。電子商務、IT業、軟體系統是年輕創業者新的機遇,但門檻很高,需要具備很強的專業知識。
徐翔坦言創業基金來源於朋友以及父母,他承認自身的確有一定的優勢。父母從小便為其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平台,也給了他更多的深造機會,他為能有這樣的平台和機會心懷感激。
做“棋局”的掌控者
秉承“為客戶提供簡單實用的系統”這個理念,徐翔把整個心思都放在企業客戶上。短短一年時間他便將企業打理得井井有條,並持續向好發展,父母的態度也由不反對、到認同、再到支持。
徐翔表示,與接手家族企業的二代企業家相比,自己獨立創業更輕鬆。他很多回國的朋友,都是在家族企業內部發展或準備接手的年輕企業家,他們面臨著相似的壓力和挑戰。首先,家族企業在行業內沉澱的經驗很豐富,年輕人無法快速吸收;其次,假設父輩們已經把企業做到了80分,接手的二代們卻要衝刺到85分,起點高,要求也高,前進不容易,落後了又易被否定。
從客觀的角度分析,他認為年輕企業家們還是要腳踏實地做事,端正好自己的心態,明白自己是這個默認遊戲中的“棋子”還是“掌控者”,準確定位,把當下的事情和工作做好,機會自然會到來。如想對企業有所創新,則需要給企業做“皮試”,選取一個實驗點去革新,創造價值,獲得成功后,自然能引導整個企業往好的方向發展。
徐翔不甘於做棋子,而是要做能夠把握命運的“掌控者”。如今,他已有了自己的公司和團隊,成員有來自英國、美國、日本、印度、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專業精英,有些是他以前的同事,也有海歸圈子裡認識的朋友。他們有的是富二代,到國外學了一身本領,心懷抱負,但不能在別的企業獲得認可和成功,卻能在英格特中發揮所長,實現自己的價值。
照片
照片
徐翔表示這是因為自己的企業運用的是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為員工提供一個廣闊的平台,用優秀的理念吸引優秀的人才,然後把最優質的服務提供給客戶。徐翔認為,英格特的績效管理制度與傳統企業的不同,傳統企業總是員工配合領導做事,英格特則是把工作任務放在同一個任務池裡,每個人選擇自己擅長的工作任務,最大化的發揮個人優勢,如此一來,每個人的成績也會在結果中量化並獎罰分明,權責清晰,這種內部管理即是英格特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也是解決企業人才流失的最佳方法。徐翔表示,“我曾為許多企業擔任管理諮詢顧問,發現成功的企業都是有相似的模式。一個企業除了向外擴展,更應重視內部資源節約與利用。一個企業其內部人力資源配置如能達到最優,會使無論是員工個人還是企業,在效率和效益都有大幅度地增長。我很肯定未來五至十年,這種管理模式將成為一種趨勢。”
然而,徐翔的創業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創業初期公司曾停下其他業務專註於一個項目,因客戶拖款導致資金流斷裂,公司一度幾近倒閉。但讓他明白了要多條腿走路,不僅要用心做項目,銷售亦不能落下。他表示目前公司的問題依然很多,但是會化壓力為動力,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徐翔表示,如今英格特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發展已步入軌道,業務從深圳發展到北京、上海、南昌,洽談項目接連而來,聯想國際與英格特公司已有深度合作意向,說明英格特的產品和服務在市場上有一定的競爭力。但他也有困惑:怎樣讓公司快速擴張又不失品質?他表示公司只做了一年,如同襁褓中的嬰兒,還需要呵護,成長。他為公司制定了詳細的發展計劃,在不斷完善自行研發的軟體“IPI績效管理系統”和“企業百科全書計劃”的同時,還要多做項目案例,沉澱經驗;儲備人才,申請專利,對行業進行革新;引進風投,以行業為突破口快速複製擴張。如今,私人的風投已經入資了企業,計劃在五年之內實現上市,徐翔對此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