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海冰
北極海冰
北極海冰像巨大的透鏡,其中心平均厚度達3-4米,其厚度向邊緣逐漸減小。並且由於這些冰是有許多不連續的冰場組成的,在空氣和洋流的作用下不斷移動,所以冰界也是不斷變化的。在海冰的移動中,往往由於擠壓作用,形成冰山(冰的堆積),其厚度顯著超過冰蓋平均厚度,可達幾百米。而高大的冰山往往不是海洋自生的,是來自於大陸冰川分裂下來的冰山,進入海洋。格陵蘭半島上大陸冰層平均厚度1500米,有的達1900米。
海冰是在海上所見到的由海水凍結而成的冰。海水有一定鹽度,與淡水不同使海水最大密度時的溫度不是4℃,而是隨鹽度之增大而降低,同時海水的冰點也要下降。當鹽度為24.7‰時,海水密度最大時的溫度與其冰點一致為- 1.332℃。鹽度再增大,海水密度最大時的溫度還可降到其冰點以下。因此,海水與純水不同,它不能在某個溫度下突然完全凍結,因為海水溫度降至冰點開始結冰后,冰中許多小洞穴內的海水的鹽度逐漸加大,欲使其繼續結冰,還需使溫度下降至更低的冰點。
古氣候研究表明,從前的海洋冰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在第四紀期間(最近的百萬年)並改幾次延伸到了溫帶,並且巨大的大陸冰凍也相應得到了發展。
古氣候和歷史資料表明,在最近幾千年期間北極冰界的位置也發生了明顯的振動。在暖氣海洋冰遠遠向北退縮,大陸冰凍面積也明顯收縮,這種溫暖的最近期間發生在數千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