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海冰的結果 展開
- 由海水直接凍結而成的鹹水冰
- 經紀人
海冰
由海水直接凍結而成的鹹水冰
海冰(sea ice)是淡水冰晶、“滷水”和含有鹽分的氣泡混合體,包括來自大陸的淡水冰(冰川和河冰)和由海水直接凍結而成的鹹水冰,一般多指後者。廣義的海冰還包括在海洋中的河冰、冰山等。
鹹水冰是固體冰和滷水(包括一些鹽類結晶體)等組成的混合物,其鹽度比海水低2~10‰,物理性質(如密度、比熱、溶解熱,蒸發潛熱、熱傳導性及膨脹性)不同於淡水冰。
海冰
海冰是大氣和海洋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在一定的海域中,以內能和熱能的轉化為主要矛盾,並達到臨界狀態(溫度低於海冰的冰點)的產物,其生成、發展和消融是一個複雜的物理和化學過程。海水結冰時,是其中的水凍結,而將其中的鹽分排擠出來,部分來不及流走的鹽分以滷汁的形式被包圍在冰晶之間的空隙里形成“鹽泡”。此外,海水結冰時,還將來不及逸出的氣體包圍在冰晶之間,形成“氣泡”。
因此,海冰實際上是淡水冰晶、滷汁和氣泡的混合物。其成分比率隨外界條件(溫度、載荷)、時間和空間等發生變化。
海水結冰需要三個條件:
1、氣溫比水溫低,水中的熱量大量散失;
2、相對於水開始結冰時的溫度(冰點),已有少量的過冷卻現象;
3、水中有懸浮微粒、雪花等雜質凝結核。淡水在4℃左右密度最大,水溫降到0℃以下即可結冰。
海冰
純水冰0℃時的密度一般為917kg/m3,海冰中因為含有氣泡,密度一般低於此值,新冰的密度大致為914~915kg/m3。冰齡越長,由於冰中滷汁滲出,密度則越小。夏末時的海冰密度可降至860kg/m3左右。由於海冰密度比海水小,所以它總是浮在海面上。
海冰
海冰的融解潛熱也比純水冰的大。海冰的熱傳導係數比純水冰小,因為海冰中含有氣泡,而空氣的熱傳導係數是很小的。海冰的熱傳導係數略大於海水的分子熱傳導係數,因而海冰限制了海洋向大氣的熱量輸送,而且也使海洋的蒸發失熱大為減少,從而形成了海洋的保護層。由於海冰上部的空隙比下層的空隙多,所以其熱導係數也隨深度,即由冰面向下的厚度而增大,超過1m的海冰其熱傳導係數就與純水冰相差不大,在表面附近約為純水冰的1/3左右。
海冰的熱膨脹係數隨海冰的溫度和鹽度而變化。對低鹽海冰,隨著溫度的降低,它開始是膨脹,繼之變為收縮。由膨脹變為收縮的臨界溫度值隨海冰鹽度的增加而降低。對於高鹽海冰,隨溫度降低始終是膨脹的,但膨脹係數越來越小。海冰的抗壓強度約為純水冰的3/4,這顯然是因其存在許多空隙造成的。
按發展階段,可分為初生冰、尼羅冰、餅冰、初期冰、一年冰和老年冰6大類;按運動狀態可分為固定冰和流動動冰兩大類。固定冰與海岸、海底或島嶼凍結在一起,能隨海面升降,從海面向外可延伸數米或數百千米。流冰漂浮在海面,隨著海面風向和海流向各處移動。海冰在凍結和融化過程中,會引起海況的變化;流冰會影響船艦航行和危害海上建築物。
初生冰最初形成的海冰,都是針狀或薄片狀的細小冰晶;大量冰晶凝結,聚集形成粘糊狀或海綿狀冰,在溫度接近冰點的海面上降雪,可不融化而直接形成粘糊狀冰。在波動的海面上,結冰過程比較緩慢,但形成的冰比較堅韌,凍結成所謂蓮葉冰。
尼羅冰初生冰繼續增長,凍結成厚度10cm左右有彈性的薄冰層,在外力的作用下,易彎曲,易被折碎成長方形冰塊。餅狀冰破碎的薄冰片,在外力的作用下互相碰撞、擠壓,邊緣上升形。成直徑為30cm至3m,厚度在10cm左右的圓形冰盤。在平靜的海面上,也可由初生冰直接形成。
初期冰由尼羅冰或冰冰直接凍結一起而形成厚約10~30cm的冰層。多呈灰白色。一年冰由初期冰發展而成的厚冰,厚度為30cm至3m。時間不超過一個冬季。老年冰至少經過一個夏季而未融化的冰。其特徵是,表面比一年冰平滑。
海冰
流(浮)冰,自由浮在海面上,能隨風、流漂移的冰稱為流冰。它可由大小不一、厚度各異的冰塊形成,但由大陸冰川或冰架斷裂后滑入海洋且高出海面5m以上的巨大冰體——冰山,不在其列。
流冰面積小於海面1/10~1/8者,可以自由航行的海區稱為開闊水面;當沒有流冰,即使出現冰山也稱為無冰區;密度4/10~6/10者稱為稀疏流冰,流冰一般不連接;密度7/10以上稱為密集(接)流冰。在某些條件下,例如流冰擱淺相互擠壓可形成冰脊或冰丘,有時高達20餘米。
海面上的浮冰(流冰)並不是一時就能夠形成的,它的形成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當海上氣溫下降到海水的冰點,或有雪降到低溫的海面上時,海水會開始結冰。這時結成的海冰還不是大塊形狀,而是呈針狀、薄片狀、漿糊狀或綿狀。
冰皮是由平靜的海面直接冰凍結成或者是由初生冰繼續冰凍而成的海面冰層。它的厚度大概是5厘米,比較脆,容易被海面的風或海面的水流弄碎,變成長方形的薄冰塊。
當初生冰成長到厚度約有10厘米時,開始變得比較有彈性,但依然容易斷折。
蓮葉冰是直徑在30厘米到3米之間,厚度10厘米左右的浮冰。在較為平靜的海面上,初生冰可以直接凍結為蓮葉冰。而大塊的冰皮或尼羅冰破碎后也可以形成蓮葉冰。蓮葉冰的邊緣由於與其它冰塊碰撞,而形成一圈凸起,而且形狀近似圓形,所以彷彿海面上的一朵朵蓮葉,故稱為蓮葉冰。
當寒冷持續時,初生冰、尼羅冰、冰皮和蓮葉冰會混雜在一起,厚度繼續增加。當厚度增加到10至15厘米時,冰面多呈灰色,稱為灰冰。灰冰脆而易斷,受擠壓的時候會折斷而重疊,增加厚度。厚度增加到15至30厘米時,冰塊顏色從灰色過渡到灰白色,稱為灰白冰。而當厚度增加到30厘米以上時,色澤變為白色,表面凹凸不平,形狀也變得不規則了,這時的浮冰稱為白冰。
一年冰是指成長期沒有超過一個冬季的白冰,一般厚度在30厘米以上。
多年冰是指至少經過了一個夏季的海冰。由於經過夏天受熱,表面融解再結冰,使得表面比較光滑。同時,由於夏季融解時冰晶中的鹽泡會融合或析出,老冰的鹽度會比一年冰低,而且隨著年齡遞減。老冰的顏色一般是青色或藍綠色。
海冰
海水具有顯著的季節和年際變化。北半球冰界以3~4月最大(面積約1100萬平方公里),8~9月最小(約700~800萬平方公里),流冰群主要繞洋盆邊緣流動,多為3~4米厚的多年冰。南半球冰區以9月最大(面積1880萬平方公里),3月最小(面積約260萬平方公里),多為2~3米厚的一年冰。
因北冰洋四周被大陸包圍著,流冰受到陸地的阻擋,容易疊加擁擠在一起,形成冰丘和冰脊。在北極海域里,冰丘約佔40%。北冰洋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冬季都有海冰生成;大西洋與北冰洋暢通,海冰更盛。在格陵蘭南部,以及戴維斯海峽和紐芬蘭的東南部都有海冰的蹤跡,其中格陵蘭和紐芬蘭附近是北半球冰山最活躍的海區。
海冰
海冰
當海面有存在時,海水通過蒸發和湍流等途徑與大氣所進行的熱換大為減少,同時由於熱傳導極差,對海洋起著“皮襖”的作用。對太陽輻射能的反射率大,以及其融解潛熱高等,都能制約海水溫度的變化,所以在極地海域水溫年變幅只有1℃左右。
極地海冰可形成大洋底層水。特別在南極大陸架上海水的大量凍結,使冰下海水具有增鹽、低溫從而高密的特點,它沿陸架向下滑沉可至底層,形成所謂南極底層水,並向三大洋散布,從而對海洋水文狀況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該圖顯示南極海冰面積在1979年到2012年間發生的變化。臭氧層空洞可能也是導致南極的氣溫不斷下降的原因,這些孔洞是由現在禁止排放的氟氯化碳氣體造成的。臭氧層空洞導致更多西風天氣出現,不過冰、海洋和風、低溫之間的複雜互動與這也有關係。
1.封鎖港口、航道;
2.堵塞艦船海底門;
3.使錨泊艦船走錨;
4.擠壓損壞艦船;
5.破壞海洋工程建築物和各種海上設施;
6.使漁民休漁;
7.船舶積冰。
例如,俄羅斯北方航線的某些段,每年通航期僅有2-4個月。而冰山更是航海的大敵,45000噸的“泰坦尼克”號大型豪華遊船,就是在1912年4月14日凌晨在北大西洋被冰山撞沉的,使1500餘人遇難;1969年2-3月間,中國渤海曾發生嚴重冰封,除了海峽附近外,渤海幾乎全被冰覆蓋,港口封凍,航道阻塞,海上石油鑽井平台被冰推倒,海上航船被冰破壞,萬噸級的貨輪被冰挾持,隨冰漂流達4天之久,海上活動幾乎全部停止。渤海在1936年和1947年也曾發生過相當嚴重的冰情。
海冰
1969年2~3月,渤海發生百年不遇的大冰封災害,整個渤海被幾十厘米至一兩米、甚至八九米厚的堅冰封堵了50天之久。進出天津港的123艘客貨輪中,7艘被海水推移擱淺,19艘被海水夾住不能動,25艘由破冰船破冰后才得以逃脫,5艘萬噸級貨輪螺旋漿被海冰碰壞,1艘巨輪被海冰擠壓破裂進水,引水船螺旋漿也被海水碰壞、船體變形,航標燈全部被海冰挾走。天津港務局觀測平台被海冰推倒,海洋石油1號鑽井平台支座拉筋被海冰割斷而倒塌,2號鑽井平台也被海冰推倒。不凍港的塘沽港、秦皇島港遭港也遭海冰災害,損失慘重。
美國冰雪資料中心首席科學家泰德·斯坎伯博士,語出驚人地預估,2020至2025年北極海冰、2100年南極海冰都將完全消失。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在美國國會針對“解決氣候危機”及“以綠能重振美國”議題所做的證詞中,曾提及位於南極半島,大小相當於北愛爾蘭的威爾金冰架,正在崩解。這項全球震驚的重大發現,是2009年三月間美國冰雪資料中心與成大團隊,運用遙測影像所共同完成的。斯坎伯預估,2020年至2025年,北極海冰會完全消失。南極海冰的永凍土因較為結實,大概到2100年以後才會完全消失。一旦南極的永凍土也消失,釋放出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將明顯危害人類的生活。
最顯著的是2007年,海冰範圍比2006年銳減27%,海冰覆蓋面積達到360萬平方公里的最低值。
2016年1月,山東青島沿海一帶出現4厘米厚海冰。由於白天氣溫尚高,海冰會在一定時間內融化,暫未對捕撈和養殖業造成影響。
海冰
是同目測法相結合的方法。這種方法是藉助工具和儀器,依靠觀測員的操作和讀數據,如冰厚、冰溫、冰密度,堆集高度等。這些數據是遙測法觀測結果進行量值定標處理的依據,所以器測法是海冰監測的重要方法。
是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建立的先進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完全依賴儀器本身進行觀測,如利用衛星能及時、同步、大範圍觀測海冰。彩色海冰衛星圖片則能直觀地一目了然地展示海冰的分佈情況。但是對冰厚、冰溫等要素的觀測,暫時遠不如器測法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