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甫

北宋時期的國手

劉仲甫,字甫之,籍貫有濟陽(今屬山東)、江西、江南諸說。北宋哲宗、徽宗時獨霸棋壇、所向披靡的大國手。活動時期在元佑至政和年間。居開封(今屬河南),翰林院棋待詔,擅名二十餘年。人稱其技藝較唐代王積薪高“兩道”。劉仲甫曾於紹聖元年(1094年)與名手楊中和、王珏、孫先會於彭城市樓聯棋,成我國現存最早的聯棋棋譜成都府四仙子圖。著有《忘憂集》、《棋勢》、《棋訣》及《造微》、《精理》諸集,今僅《棋訣》存。

簡介


劉仲甫
劉仲甫
據宋代成書的《春渚記聞》記載,一次,劉仲甫旅居錢塘,每日早出晚歸,觀看錢塘高手對局。幾天後,他忽然在旅館門外樹起一面招牌,上寫:“江南棋客劉仲甫,奉饒天下棋先”,並出銀300兩為賭注。一時觀者如堵,議論紛紛,錢塘高手更是摩拳擦掌,準備和這位口出狂言的江南棋客一快高低。
第二天,錢塘眾富戶也湊齊賭注300兩,在城北紫霄樓擺開棋局,請劉仲甫與本城棋品最高者對弈。弈至 50著,劉仲甫似處處受制,對方則洋洋得意,以為勝券在握。劉仲甫卻不為所動,行棋如故。又過20著,劉仲甫突然把棋局攪亂,將盤上棋子盡行撿入棋盒內。觀者見了無不大嘩,指責他撒潑耍賴。劉仲甫卻侃侃而言說:“我自幼學棋,一日忽似有所悟,自此棋藝大進,成為國手。錢塘人傑地靈,高手如雲,被學棋人視為一關。我到這裡就是要試試自己的棋力,如果能勝,則北上入都。這幾天我一直來棋會觀棋,錢塘棋手的品次,我已經瞭然於胸了,才出了這個招牌。
現在,就讓我為眾位剖析這幾日看過的棋局。”說著,他便在棋盤上擺開幾天來這裡有過的對局,邊擺邊講,如某日某人某局,白本大勝,失著在何處;某日某局,黑已有勝勢,何著不慎……一連擺下七十餘局,無一路差錯,而且講得頭頭是道,無懈可擊。眾人這才心悅誠服。最後,他又擺出剛剛被攪亂的一局,對眾人說:“此局大家都以為黑已勝定,其實不然,白棋自有回春妙手,可勝10餘路。”說罷,他在最不起眼處下了一子。眾人都不解此著有何用處。劉仲甫解釋說:“這手棋待20著后自有妙用。”果然,棋下20著,恰恰相遇此子,盤面局勢頓時大變;至終局,勝了13路。劉仲甫於是棋名大振,成為一代高手。

棋壇故事


劉仲甫獨霸棋壇足有二十年,但人終老,棋終衰,不斷湧現的新棋手,不少人躍躍 欲試,想壓倒劉仲甫的棋霸地位。當時敢於和劉仲甫一爭高低的三位棋手是:祝不疑、晉士明、王憨。
紹聖初年,祝不疑進京去禮部辦事,同鄉硬把他拉到寺庭里觀國手下棋,正巧這天 劉仲甫也在那兒。在人們慫恿下,不疑與他下了一盤。一上來,不疑請仲甫讓子。劉仲甫說:“非高手不到這裡下棋。在這兒下棋是對子才行。連先後都還得爭呢!”最後,還是劉仲甫讓先,這盤棋下到終局,祝不疑敗三目棋。他又問劉仲甫:“現在是不是可 以讓子了?”劉仲甫說:“我看你的棋,開始階段走得很好,要照這樣下,我是不能讓 先的。可惜後來不怎麼理想。你如果還這麼下,我讓五子也可以,豈止是讓先。”祝不疑笑而不語,他們又下了第二盤。
相關書籍
相關書籍
這盤棋不是讓先而是分先了。下到三十餘子,劉仲甫突然停下,拱手問到:“官人貴姓?家住何處?”祝不疑的同鄉忙回答道:“他是信州的李子明。”劉仲甫說:“我雖不出京城,但天下有名的棋手我都知道。這幾年,聽說衡州有位祝不疑,棋力甚 強。聽人說他今年秋天被州府推薦,進京做官了,不知你是否認識此人?”停了一下,劉仲甫有點抱歉地告訴不疑:“我今天和朋友有約會,這盤棋下不完了,以後有機會,我一定登門拜訪,我們再接著下。”說完就準備走。這時不知是誰告訴他,剛才和他下 棋的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祝不疑,劉仲甫感嘆他說:“真是名不虛傳。”
後來,劉仲甫去看望過祝不疑數次,奇怪的是,從來不談棋。也許劉仲甫已看出祝 不疑棋力不凡,怕下不過他,使自己國手之名蒙羞。《春諸紀聞》中就有這樣的評價: “近世士大夫棋,無出三衢祝不疑之右者。”
王憨的棋力可能與劉仲甫不相上下,可惜在棋壇上活動時間太短,過早地去世了。《鐵圍山叢談》里寫到:“有棋手王憨者,以其能迫仲甫,未幾而痛心死。”
後起之秀晉士明也是劉仲甫的勁敵。政和初年,晉士明年方二十八九,棋力已在仲 甫之上,甚至高出兩道有餘。他下棋左右縱橫,神出鬼沒,很有特點,名噪一時。劉仲 甫知道后,主動找他對局,果然連吃敗仗。書上說劉仲甫“為晉士明再四連敗之。”《宛委余編博物志》上也有評價,認為:宋朝時,繼唐朝王積薪而棋品最高的,要 算江南的劉仲甫。當時能與劉仲甫抗衡的,有王憨。後來出現的祝不疑,棋力比劉仲甫 高“一道許”,再后出現了晉士明,“河東晉士明高仲甫兩道許。”劉仲甫獨霸棋壇的 局面就此結束。王世貞在《弈問》中認為,劉仲甫高於王積薪,確是水平問題。而祝不疑、晉士明 高於劉仲甫,則是利用了劉的弱點,況且,劉仲甫那時年事已高,祝、晉二人則是風華 正茂之時。此外,另一位值得一提的棋手是王珏,他與劉仲甫在東京萬勝門裡長生宮對弈的 場面,被描繪在《長生圖》里,流傳至今。宋哲宗元佑九年,劉仲甫、王珏和另外兩位棋手楊中和、孫先,曾在彭城舉行四人聯棋賽,這個遺局被稱為《四仙子圖》。

棋訣介紹


劉仲甫著《棋訣》

一曰布置

圍棋
圍棋
蓋布置棋之先務,如兵之先陣而待敵也。意在疏密得中,形式不屈,遠近足以相援,先後可以相符。若於他境,或於六三、三六下子,及九三、十三之著,思不執一,進退合宜。訣曰:“遠不可太疏,疏則易斷,近不可太 促,促則勢贏。”正謂此也。善棋者不困在此,使困在 彼;壯在已勢,贏在人勢。此乃為格。

二曰侵凌

夫棋路無必成,子無必殺,乘機智變,不可預圖。且布 置已定,則強弱未分,形勢鼎峙,然後侵凌之法得以行 乎其間,必使應援相接,勾落相連,多方以擁逼,迤邐 而侵襲。侵襲若行,則彼路不得不促;擁逼漸急,彼勢 不得不贏。矣乎忿而先動,則視敵而索其情,觀動而制 乎變。此之謂善應者也。

三曰用戰

用戰之法,非棋要道也。不得已而用之,則務在廉慎以 守封疆,端重而全形勢。封疆善授我者逸矣。夫以實擊虛,以逸待勞,則攻 必破,戰必克矣。

四曰取捨

《棋訣》
《棋訣》
取捨者,棋之大計。轉戰之後,孤棋隔絕,取捨不明,患將及矣。蓋施行決勝謂之取,棄子取勢謂之舍。若內 足以預奇謀,外足以隆形勢,縱之則莫御,守之則莫攻,如是之棋,雖少可取而保之;若內無所圖,外無所援,出之則愈窮,而徒益彼之勢;守之則愈困,而徒壯彼之 威,如是之棋,雖多可舍而委之。
棋者意同於用兵,故敘此四篇,粗合孫吳之法。古人所 謂“怯敵則運計乘虛,沉謀默戰於方寸之間,解難排紛 於頃刻之際。動靜迭居,莫測奇正。不以猶豫而害成功,不以小利而妨遠略。”
劉仲甫著的《棋訣》,是對王積薪《十訣》的發展。劉仲甫結合以前歷代棋家的經驗,把圍棋實戰中各種著法,各種變化,各種次序,在理論上概括為布置、侵凌、用戰、取捨這四個方面,並對各方面做了深刻的闡述。《棋訣》從理論上闡明了布局的重要性。第一次從戰略的角度提出布局問題。劉仲甫準確地指出了布局的原則,在著法上也提出了具有普遍意義的意見。劉仲甫認為,布局是圍棋之基礎。從全局、從戰略上重視打入,是劉仲甫圍棋理論的又一特色。他提出了進攻的時機問題,總結了打入的普遍原則。劉仲甫對戰術上的對殺,持慎重態度。他認為不可輕舉妄動,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棋訣》的精彩之處,還在於它把任何一個局部得失,都放在全局加以考察。對於實戰中的取捨,劉仲甫也有獨特的創見。總的說來,劉仲甫的《棋訣》較之前人的棋書,更全面、更系統、更深刻地總結了圍棋的一些規律,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較高的價值,是圍棋發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人物事迹


驪山遇仙記
劉仲甫
劉仲甫
一天,劉仲甫一個人來到驪山。他似乎有些心事,沿著山間小徑,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山的深處。在一處空地上,有一木屋。他想討口水喝,敲門,沒人,稍一推,發現門是虛掩的,好奇中便不由自主地走了進去。屋子不大,陳設也很簡陋,一桌、一椅、一床而已。四壁清爽,只掛著一張木棋盤。棋手的本能,驅使他湊了上去。看起來,那是一張再普通不過的棋盤,但木紋的線條生動跌宕,流水般一浪一浪地起伏著,瀰漫開來,彷彿一直要漫到棋盤外去。棋盤一下子就顯得豐盈充實起來,有了鮮活的生命感。他忍不住伸手摸了一把,然而不知道是自己的手,還是棋簽署,竟顫了一下,趕緊縮回手來。許多年後,劉仲甫都還記得手觸棋盤時那涼涼中又帶著些溫潤的感覺,並且時間越久,記憶越發清晰,再也揮之不去。當時,他只是覺得奇怪,誰住在這裡呢?並且,只見棋盤,棋子又在哪裡?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劉仲甫不便久留,趕緊回到山外投宿的那座廟裡。晚上,他卻再也無法安然入睡。心中的疑團成了一個巨大的誘惑,促使他天蒙蒙亮就爬了起來,急沖衝上路,周圍的風景渾然不覺,徑直往那座神秘木屋趕去。到了那裡,已是日上三午。正準備上前敲門,門突然吱呀一聲開了。一位女子站在門邊,村姑模樣打扮,看起來並無任何嬌媚之處,但素樸中自有一種清雅脫俗之氣。劉仲甫一下子呆了,所來何為,他也一下子不知該怎麼說。那女子彷彿看透了他的心事,微微一笑,說:公子請進!
劉仲甫進門,第一眼就往那牆上望去,奇怪的是,棋盤不在了。女子見他神情,問:公子可是下棋之人?劉仲甫平時頗有些以棋待詔身份自得,今日在這女子面前,卻不想與官方扯上什麼瓜葛,彷彿一說就俗。於是,他只說:小生確實好棋!劉仲甫心裡琢磨著這女子的身份。想起唐代詩人崔護的奇遇,“去年今日此園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便不禁有些走神!再想這木屋所處的地方,荒無人煙,這屋裡的陳設,無任何生產工具,甚至灶台都沒有一個。莊子《逍遙遊》寫那仙人居藐姑射之山,“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飛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這女子難道是仙女不成?何況還是棋山?想起唐代翰林棋待詔王積薪的奇遇,也是溪邊小屋,也是平平常常的村姑,千載難逢的機會更不可錯過了。劉仲甫也確實好奇,都把仙女的棋吹得如何如何,積薪得仙人簡略地指點了一些攻守、殺奪、救應、防拒之法,就已經無敵於人間了,今日可得好好見識見識!他說:小姐也定是此中高手吧!不知可否請教一盤?
女子沉吟不語,彷彿有什麼為難之處,過了好一會,才說:明天你到山頂來吧!接下來,就是關於那盤棋了。那真是一盤說不清的棋。首先,誰黑誰白,誰勝誰負,便有不同說法。其次,驪山女子究竟何許人也,有說是仙子,那盤棋自然就沒有了真實性,不過是隊偽托仙子所為;有說是隱居在驪山的某女弈高手,如果那樣的話,即使輸了,能與棋待詔劉仲甫殺得如此難分難解,那中國女子圍棋史,也該改寫了。再看這局棋的命名。有說是《遇仙圖》,附會在中國源遠流長的人仙之間的故事;有說是《嘔血譜》,當然指的是戰況之激烈,令人嘔心瀝血;還有一旬直白的名稱:《劉仲甫遇驪山老媼弈棋局畫圖》。在中國古代,棋仙多是以老翁、老婦、童子的形象出色。老翁、童子就不說了,而仙女,只有那些思凡的女子,才風情萬種,分外妖嬈。“崇巘之巔,顧盼之際,化而為石。或倏然飛騰,散為輕雲。油然而止,聚為夕雨。”誘惑著世間男子。而下棋的仙女,倒正經多了。棋仙充當的是開解人的智慧的角色,她們在其他方面的魅力,大家反而不苛求了。不過,把楚楚動人的驪山女子說成老媼,畢竟有些煞風景。
劉仲甫
於是,關於驪山女子,關於那盤棋,就可以有許多種寫法。如果是驪山女子殺敗劉仲甫,事情倒簡單了,無非是古代傳說的又一版本,仙人的棋藝如何如何?假如劉仲甫是勝者呢?增加了這盤棋的一些真實性的同時,就更容易使人浮想聯翩了。其實,所有的故事,都是在人的敘述中建構起來的。不同的人在閱讀這一故事時,讀出的東西也往往不一樣,這正是闡釋的魅力。正因為如此,同一個故事,在不斷的講述、閱讀中,也就不斷被賦予了新的意義、說實話,前面劉仲甫怎麼遇到緬山女子,就完全是我自己的一種想象、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