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河底鎮的結果 展開

河底鎮

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下轄鎮

河底鎮,隸屬於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地處洛寧縣東北部,東與宜陽縣石村鄉和三鄉鎮接壤,南連洛寧縣東宋鎮,西靠三門峽市陝縣西李村鄉,北接三門峽市滝池縣果園鄉和篤忠鄉,行政區域面積133.7平方千米。

民國六年(1917年),屬洛寧北區;2009年11月,河底鄉撤鄉建鎮。截至2018年末,河底鎮戶籍人口為48364人。截至2020年6月,河底鎮轄3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河底村。

2011年,河底鎮完成財政總收入0.04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04億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60萬元,增值稅31.86萬元,企業所得稅8萬元。2018年,河底鎮有工業企業17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0個。

歷史沿革


民國六年(1917年),屬洛寧北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月,成立洛寧縣抗日民主政府,河底屬城村區。
1955年12月,成立河底中心鄉。
1956年10月至1958年3月,為河底鄉和楊坡鄉。
1958年7月,河底、楊坡合併為1個鄉;同年11月,成立河底公社。
1961年6月,河底公社分為河底公社和楊坡公社。
1964年12月,河底、楊坡重新合併成1個公社。
1973年12月,再次分為河底公社和楊坡公社。
1984年1月,改設河底鄉、楊坡鄉。
2005年11月,河底、楊坡合為河底鄉。
2009年11月,河底鄉撤鄉建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河底鎮轄35個行政村:河底、席窪、楊岔、中村、牛京、前屯、后坡、上營、下營、馮嶺、段庄、新生、元村、南河、茶坊、范店、程嶺、城村、劉溝、楊墳、大明、麻延、楊坡、南村、郭頭、刀環、牛頭、河西、西原、夾溝、城頭、窯頭、地坪、元崗、牛曲。
截至2020年6月,河底鎮轄3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河底村。
河底鎮區劃詳情
河底村程嶺村牛京村南村窯頭村
席窪村元村前屯村郭頭村牛曲村
楊岔村新生村中村西原村元崗村
茶房村上營村后坡村地坪村大明村
城村下營村楊坡村城頭村麻延村
范店村馮嶺村牛頭村河西村劉家溝村
南河村段庄村刀環村夾溝村楊墳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河底鎮地處洛寧縣東北部,東與宜陽縣石村鄉和三鄉鎮接壤,南連洛寧縣東宋鎮,西靠三門峽市陝縣西李村鄉,北接三門峽市滝池縣果園鄉和篤忠鄉,行政區域面積133.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河底鎮地處丘陵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呈“三塬二川”之勢,海拔400—500米。
氣候特徵
河底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溫暖雨水少,夏季炎熱乾旱多,秋季多遭連陰雨,冬季寒冷長乾燥。多年平均氣溫13.7℃,極端最低氣溫-10.1℃;極端最高氣溫42.1℃。平均氣溫年較差11.4℃。生長期年平均230天,無霜期年平均216天,最長270天,最短18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217.6小時,年總輻射12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595.3毫米,極端年最大降雨量954.9毫米,極端年最少降雨量399.6毫米。
水文
河底鎮境內有連昌河、西渡水。連昌河自陝縣馬蹄溝入境,由西北向東南,經宜陽縣三鄉鎮注入洛河,境內河道長15千米。西渡水自陝縣史營入境,自西向東,經宜陽韓城鎮流入洛河,境內河道長6千米。
自然災害
河底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主要是旱災,十年九旱,最嚴重的一次旱災發生在1990年4月;最嚴重的一次冰雹發生在1993年6月,降雹時間約30分鐘,受災面積達3000畝;風災一年四季均有發生,造成境內沙蘭楊樹大面積受損,最嚴重一次發生在1992年8月3日,遭受龍捲風襲擊。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河底鎮有耕地面積10.6萬畝,大部為旱地。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河底鎮總人口4.3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0.12萬人,城鎮化率2.7%。另有流動人口2450人。總人口中,男性2.38萬人,佔54.2%;女性2.01萬人,佔45.8%;14歲以下8431人,佔19.2%;15—64歲31251人,佔71.2%;65歲以上4210人,佔9.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38萬人,佔99.77%;回等少數民族100人,佔0.23%,其中回族16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1.89‰,人口死亡率6.89‰,人口自然增長率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28人。
2017年末,河底鎮常住人口為40697人。
截至2018年末,河底鎮戶籍人口為48364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河底鎮完成財政總收入0.04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04億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60萬元,增值稅31.86萬元,企業所得稅8萬元。
2018年,河底鎮有工業企業17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0個。
農業
2011年,河底鎮完成農業總產值8.67億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4%。
河底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08萬噸,人均653.9千克,其中小麥1.47萬噸,玉米0.24萬噸,穀子0.37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煙葉、辣椒。2011年,煙葉種植面積1.6萬畝,產量0.25萬噸,辣椒種植面積0.8萬畝,產量0.048萬噸。
河底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32萬頭,年末存欄1.12萬頭;羊飼養量1.76萬隻,年末存欄1.11萬隻;牛飼養量2.19萬頭,年末存欄1.47萬頭;家禽飼養量25.54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0.22萬噸,其中豬肉0.09萬噸,牛肉0.1萬噸,羊肉0.007萬噸。
商業
2011年末,河底鎮有商業網點386個,職工806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087億元;城鄉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2億元。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河底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726人,專任教師5人;小學33所,在校生3591人,專任教師19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初中在校生1050人,專任教師9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河底鎮教育經費達0.029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029億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0.029億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0.13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1%、9.1%、9.1%、8.5%。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4%,比上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河底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35個,各類文化專業戶20戶;各類圖書室35個,藏書5萬餘冊。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2650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10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0%。
2011年末,河底鎮有體育場地11處,1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6%。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河底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9個,其中門診部(所)37個,公立衛生院2個;病床10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3張;固定資產總值314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8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12人,註冊護士10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8萬人次,住院手術118台次,出院病人1629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率為1/10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0萬人,參合率87.86%。
社會保障
2011年,河底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2戶,人數69人,支出13.2萬元,月人均160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9人次,支出258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317戶,人數2364人,支出201萬元,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2人,支出10.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72人,支出22.78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364人次;農村臨時救濟235人次,支出1.5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2850人,緊急轉移安置130人,倒塌房屋105間,直接經濟損失90萬元,救災支出1.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4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4.1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5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40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25萬人,參保率98%。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河底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點2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06萬件,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0.8萬件,征訂報紙1.2萬份、期刊0.2萬冊。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35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8000門,固定電話用戶3000戶,比上年增加12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68%;主幹電纜達9000對千米;行動電話用戶1.35萬戶,比上年增加1100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75.5%,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寬頻接入用戶80戶。
基礎設施
● 供電
2011年末,河底鎮有3.5萬伏變電站1座,另設2個農電服務所。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河底鎮有花壇11個,綠化面積0.2萬平方米。

交通


河底鎮境內有002鄉道經過。

文化


地名由來
河底鎮取西渡水和淆水匯流之底部之意得名。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26日,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批准河底鎮開展農業產業強鎮建設。
河底鎮
河底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