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新合鎮的結果 展開

新合鎮

吉林省梅河口市新合鎮

新合鎮位於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區,隸屬梅河口市,東與輝南縣隔河相望,南與柳河縣接壤,西與義民鄉相接。

簡介


新合鎮位於梅河口市東南部,距市區37.5公里,幅員面積147.5平方公里。共有16個建制村,78個村民小組,83個自然屯。下轄24個黨支部,黨員714人。全鎮共有9914戶,5851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560人;少數民族村2個,朝鮮族328戶,834人,佔總人口的2.94%。勞動力總數15236人,其中農業從業人員9376人。新合鎮是一座人文薈萃、資源豐富、生態和諧、充滿生機活力的小城鎮。
新合鎮耕地面積7762.8公頃,其中水田3189.4公頃。水域面積530公頃,有小Ⅰ型水庫1座,小Ⅱ型水庫2座,塘壩130座。新合鎮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盛產綠優水稻、玉米,各種禽類、魚類產品產量高、質量優、無污染、市場需求大,農副產品深加工前景廣闊。
新合鎮共7所學校。其中新合鎮學校(中學、小學)1所,小學7所。有民辦幼兒園3所,公辦幼兒園1所,幼兒入學率達100%以上。全鎮學校建築面積13500平方米。有新合鎮衛生院一所,村級衛生所14個。
新合鎮水泥路村村通實現100%,戶戶通實現97%。鎮內梅河口班車共有5輛,每天早6:30到晚3:00,每60分鐘一次班車。通往柳河四次班車,朝陽鎮四次班車,海龍八次班次。全鎮16個建制村全部實現通車,方便快捷。
新合鎮黨委、政府始終把精神文明建設抓在手上,不斷打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發展空間,豐富轄區內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全鎮有文化活動廣場15個,農民文化書屋16個,農村文化大院16個,文藝團隊13個。

沿革


鎮名源於駐地。新合堡系原河窪鄉所在地,早年稱霍家燒鍋,偽滿時期改稱新合堡。光緒初年開發,初設治為海達社。民國時期改為太平川鄉,偽滿時期改稱太平川村,並設有警察分駐所……1945年設太平區,1956年設新合鄉,1958年改勝天公社,后改河窪公社,1983年復鄉,1984年改河窪鎮,1985年更名新合鎮。
1996年,面積148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滿族佔8%,轄新合、新華、東興、永發、平安、茂林、雙勝、馬家、河窪、新興、新民、黑山、保安、得勝、勝利、新春16個行政村和新勝、河南、新立3個居委會。共有89個自然屯,7413戶,人口32210人,耕地面積7855公頃,水田2530公頃,旱田5505公頃。

所轄村及代碼


220581103:
~200 220黑山村
~201 220東興村
~202 220平安村
~203 220茂林村
~204 122新華村
~205 220雙勝村
~206 220新春村
~207 121新合村
~208 220保安村
~209 220得勝村
~210 220新興村
~211 220新民村
~212 220勝利村
~213 220永發村
~214 220河窪村
~215 220馬家村

經濟


新合鎮地處三縣市周邊4個鄉鎮商品貿易集散地,煤炭資源豐富,年產量達30萬噸。
重點打造“工業園區”、“商貿園區”、“農業產業園區”三大園區建設。緊緊圍繞“工業強鎮”戰略,切實做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通過調整全鎮逐漸形成了以種植為主,蔬菜、林果為輔的農業特色產業,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積極加快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體系建設,發展豬、牛、羊規模養殖小區,打造養殖龍頭企業。構建多元化、開放式的經濟體系。
水源充足,境內兩條河流自西向東通過,一統河過境里程23公里,流經13個村,輝發河過境11公里,流經2個自然屯,境內中型水庫1座,小I型水庫1座,小Ⅱ水庫18座,塘壩186座,總儲水量3200萬立方米。
農副產品資源豐富,全鎮年種植綠優水稻4.4萬畝,優質玉米2.1萬畝。年出欄商品豬10萬頭,商品羊1萬隻,商品牛8000餘頭,商品雞200餘萬隻,商品鵝10餘萬隻,商品魚1000噸。鎮內擁有6.6萬伏變電所一座,1萬伏農電所一座,電力供應充足。通訊方面,全鎮擁有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各種通訊基間,行動電話業務代辦點布滿鎮區大街小巷,通訊條件十分優越。

環境設施


新合鎮教育、衛生、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較完備,鎮區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環境優美,集鎮道路已全部實現硬化,街區美化達標,有設施齊全的鎮衛生院,普通初級中學一所,年供水量3萬噸的自來水廠一座,交通四通八達。程式控制電話4千門,有線電視網覆蓋全鎮,可收看30個頻道的節目。梅海公路南線、新朝線、新聖線等市級水泥路貫穿全境,國道202線及營白一級公路與市鎮公路相連成網,交通十分方便。
新合鎮境內有一統河、烏雞河、輝發河三條河流流經,形成大面積的沖積平原,自然風光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