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軒
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
(1876~1945)京韻大鼓藝人,“張派”京韻大鼓創始人。北京人,青年時常在北京南郊票演北京時調小曲《綉麒麟》、《嘆五更》等。后因清廷禁唱時調小曲,改學木板大鼓,拜朱德慶為師,登台演唱時海報貼“文明大鼓”。他擅唱的曲目有《博望坡》、《古城會》、《華容道》等。
(1876~1945,一作1948)
一作張筱軒,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北京人。“走票”時標名“張處”,年輕時就十分喜愛京劇和曲藝,公餘時常在堂會中“走票”(業餘性質的參加演出)曾參加德壽山組織的票房“醒世金鐸”。青年時期常票演北京時調小曲,19歲時,拜朱德慶為師,改學木板大鼓。民國成立后,長期在天津演出,也曾獻藝於南京、上海、濟南、瀋陽等城市。與劉寶全、白雲鵬並稱為京韻大鼓的三大流派。他身材魁梧,擅長講述金戈鐵馬的故事,如《博望坡》、《古城會》、《華容道》等。張小軒還創作過《天津水災》、《打楊村》、《打崑山》等現代題材曲目,已散佚無存。弟子宋明元等均已去世,再無傳人,張派遂成絕響。
張小軒的嗓音寬亮,膛音好。梅花大鼓、聯珠快書等都會演唱,成為專業演員以後,專唱京韻大鼓。他除在京、津兩地演出外,主要在瀋陽演出。他最拿手的節目有《華容道》、《斬華雄》、《斬顏良》、《長坂坡》等。張小軒在天津和東北各地擁有很多聽眾,在大街小巷經常有人哼唱他的唱腔。“頓足跺台板,瞪眼脹紅臉,擊鼓打碎板,觀眾看直了眼”,觀眾稱張小軒的京韻為“花臉大鼓”。這說明他的演唱充滿激情,一絲不苟,粗野中顯氣魄,高亢處見精神。成為與劉寶全、白雲鵬鼎足而立的京韻大鼓一個主要流派。這樣一位名演員,在舊社會卻得不到生活保障。他七十一歲那年,在瀋陽“新民市場”有一次帶病登台,當時在台上演唱一絲不苟,下台後滿頭大汗對弦師說:“我張小軒寧死台上,不死台下!”
百代公司在他生前曾灌制《華容道》、《草船借箭》、《單刀會》、《游武廟》、《燈下勸夫》、《馬大帥奪楊村》、《西太後起鑾》等幾張鑽針唱片留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