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軾
王思軾
江西興國清德鄉澄溪(今瀲江鎮澄塘村)人,生於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二月初十,卒於清雍正五年(1727年)三月初一,字眉長,號坡仙,名宗佰。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領鄉薦,二十一年(1682年)考取壬戌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仕授任檢討。清康熙三十六年(1687年)、四十一年(1702年)先後任順天府、山東主考官。后官居通奉大夫,禮部左侍郎,經筵講官,翰林院大學士加一級。
康熙年間,由於連年征戰,國庫空虛,廷議“鬻官集資”(賣官籌款),眾官緘默,惟獨王思軾力排眾議,奏請“嚴肅官規”,沒收貪官贓款,以充軍餉;在典試山東期間,取締“官卷”(官宦子弟的照顧名額亦即後門卷子),擴大民間舉子名額;這些都受到讀書人的好評,並深得康熙皇帝的讚賞。清朝時,各省鄉試錄取名額並不一致,江西鄉試長期無定額,很多人才被遺落,位居禮部侍郎的王思軾將這一情況彙報朝廷,據理力爭,使江西鄉試錄取名額於江浙一樣為全國最多。
王思軾深得皇帝讚許不僅僅因為諸如此類的為官業績,最為重要的是他自薦出使“代天主祭”使遼幫永遠臣服大清。
開始國家每天年要派一個大臣去番邦,都回不了,都斬掉,殺掉。後來他去了那裡,打聽到贛南客家一個女子在那裡是番王的小妾,王思軾就講我們是老鄉,我們都一家人,認她作姑姑,她就好高興。通過她去做工作,曉以大義,終使遼邦不生異心,表示永遠臣服大清。
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玄燁皇帝曾恩准其可稱“王氏家廟”,並御賜“王氏家廟”金匾。
御賜王家廟
康熙41年為山東鄉試主考官,恰好蒲松齡參加該年鄉試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