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1條詞條名為李雲的結果 展開

李雲

中央特科委成員

李雲,1915年出生,中共黨員,中央特科委成員。中央特科唯一健在成員。曾任宋慶齡聯絡員。

高齡黨員


2010年7月5日在華東醫院的一間病房裡,一位95歲的老人端詳著一張入黨紀念賀卡,看得很仔細。除了耳朵不大好,老人身體健碩,思路清晰。她叫李雲,是目前上海唯一健在的中央特科成員。今年,她加入中國共產黨整整80年。

無名英雄


由於身處隱蔽戰線,老人的名字並不為多數人知。李克農曾對她說:“你是無名的英雄。”採訪前,她的女兒再三叮囑:“我母親不喜歡被媒體拔高。”老人亦淡然:“我覺得自己這輩子沒有虛度,為祖國盡了小小的力量。”
“最難忘的是入黨時,當時上海總工會領導找我們談話,到現在我都記得很清楚,說了三點:一是嚴守黨的秘密,二是堅定自己的立場,三是堅決服從黨的分配。”

苦難家世


“在租界里,中國人常常受到侮辱。”李雲談起童年的苦難記憶,忍不住長嘆,頓了頓,聲音又高起來,“現在不同了,國際地位高了。”
民國初期的上海,民生多艱。“家中祖輩都念書,父親寫得一手好字,還是只能去衣服店做夥計。那時窮人要改變命運真難!”有些激動的李雲對童年時的苦難仍很清晰,“父親對我說,外灘公園的牌子上寫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國恥難忘。”
雖然窮,父親堅持送李雲去了紹興七縣旅滬同鄉會第一小學。正是在這所小學,革命的種子在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學校中老師基本都是共產黨員。”1929年,小學六年級的她成為了共青團團員。臨近畢業,李雲經歷了生平第一次抗爭:“1930年,學校師生參加反對清廷簽訂二十一條的國恥日活動,駱京軒校長被捕,學校黨小組的老師帶領著學生,跑到街上散發‘反對捕房摧殘教育’等內容的傳單。”

投入革命


李雲曾任宋慶齡聯絡員
李雲曾任宋慶齡聯絡員
小學畢業后的李雲在閘北絲廠總工會做青工工作,人小又機靈,“當時讓我送信送書,裡面其實是黨內資料。”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參加“飛行集會”:當時傳單就綁在自己腰上,到地點給隱藏在人群中的同志,而後四處散發傳單,大家高叫“打倒帝國主義!共產黨萬歲!”一撒完傳單大家就如鳥獸散,李雲笑吟吟地說,“當時我們的態度是非常認真的。”
1930年10月,參加了絲廠總工會“黨員學習班”的李雲成為了光榮的共產黨員。“那時的想法很簡單,家裡很貧困,窮人要翻身,跟著共產黨走,反對帝國主義。最難忘的是上海總工會領導當時找我們談話,到現在我都記得很清楚,說了三點,一是嚴守黨的秘密,二是堅定自己的立場,三是堅決服從黨的分配。”
這三點從此貫穿了李雲的生命。後來1932年進入中央特科的這段經歷,被李雲深深埋藏在心中。“入黨80年了,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組織紀律嚴格。我在中國福利會工作了將近30年,沒有一個人知道當年是組織上派我去宋慶齡身邊工作的。李克農曾經說過,‘你們是無名英雄。’這給了我們極大的鼓勵。”

諜界精英


“我們在特科是屬於陳雲領導的,當時組織派我去河南,工作對象叫惠東升,是國民黨軍官,我們通過他獲取了國民黨第四次圍剿紅軍的計劃。”
說起特科的經歷,或許是多年保密習慣使然,李雲的神態凝重了許多,“當時陳雲派我們打進內部去,徐強的身份是惠東升老婆的表哥,我是惠東升的侄女。”
1932年,當時在中共上海浦東區委擔任青年工作的李雲,被組織派到河南,由徐強(後來成為李雲的丈夫)直接領導,工作對象叫惠東升,是國民黨八十師李思朔部的少將副旅長兼該師學兵營的營長。
“惠東升在黃埔軍校做過教官,人很耿直,當時很不滿意國民黨的腐化。有次他來上海,和一個朋友馮三昧說起過自己的想法。通過同情革命的馮三昧介紹,徐強認為這是一個突破口,可以做他的工作,把他的部隊拉出來,投奔革命。後來,惠東升同意我們派人過去。”
“通過惠東升獲取了國民黨第四次圍剿紅軍計劃后,徐強喜出望外,急忙交給我。我的任務是密寫情報,連夜用藥水抄在一本線裝的古籍書背後,連同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的密碼本和河南全省的軍用地圖,放在一條棉被絮里,交給一位同樣潛伏在河南國民黨軍隊中擔任文書的老傅同志,急送到了上海的黨組織手中。”李雲說得很平靜。
然而,李雲和徐強後來的被迫轉移則驚心動魄:“那年8月,惠東升被調到潢川,徐強覺得很奇怪,提醒惠東升小心。第二天上午,惠東升便被叫到司令部,一直沒有音訊,徐強讓惠東升的妻子打電話詢問,惠東升說,我在這裡蠻好,一定不要讓‘表哥’走了。徐強一聽,知道壞了,惠東升一定被扣留了,必須轉移!他發現原定到潢川北部的商城路線已經暴露,臨時決定花十塊錢請個農民帶路,沿著潢川城外直奔光山司令部,再到信陽,坐火車經隴海線由宿縣到上海。”
“原來,有人叛變,向國民黨告密,學兵營中的中共地方組織全部被破壞,牽連到惠東升,認為他勾結共產黨,那天光山司令部派了馬隊追趕我們,幸虧臨時換路。”李雲說。
看不見的刀光劍影,秘密戰線上的英雄在用智慧“暗戰”。

聯絡員


“周恩來總理關照,‘宋慶齡存在就有政治影響,她要你辦什麼事,你一定要給她辦好。’我一直將這句話謹記。”
“當年,是黨派我擔任宋慶齡的聯絡員的。”憶起初見宋慶齡的情景,李雲笑了:“1936年5月下旬的一天,在莫利哀路(今香山路)29號宋慶齡的寓所,宋慶齡身穿黑色旗袍、黑色高跟鞋,笑著端詳扎著兩條小辮子的我:‘啊呀!是位小姑娘呀!’”
1936年4月,黨中央派馮雪峰到上海,加強統一戰線工作,並恢復同堅持在上海鬥爭的中央特科的聯繫。一次,馮雪峰和宋慶齡研究有關救國會工作時,宋慶齡提出希望黨派一位共產黨員給她,能經常與她聯繫。黨組織最後選定了有7年革命經歷的李雲。“開始時,每周去2-3次,後來因為需要,宋慶齡要求我每天去。每次從宋慶齡家回機關駐地,我必須花費幾個小時兜馬路,直到確保身後沒有‘尾巴’為止。”李雲說。
我黨通過李雲和宋慶齡保持著密切聯繫。1937年7月17日廬山會談后,周恩來等來到上海,要求見宋慶齡,請李雲約定時間。“當我告訴宋慶齡這個消息后,她十分高興。會面時,周恩來將廬山會談情況向宋慶齡作了介紹,當提到蔣介石對抗日仍很動搖,以致會談沒有結果時,宋慶齡很生氣:‘怎麼能置國家民族生死存亡於不顧,豈不是變成人人喊打的賣國賊了嗎?!’宋慶齡一生愛國愛民,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戰友,並最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能代表黨組織與她聯絡,是我的榮幸。”李雲說。
解放后,應宋慶齡之邀,李雲任中國福利會秘書長。1952年12月,前往蘇聯參觀訪問后的宋慶齡,對當時蘇聯的少先宮特別感興趣。回上海后,她把李雲叫到家中:“中國孩子也應該有一個如蘇聯少先宮那樣的校外活動場地,咱們就叫少年宮,先解決房子與園地的問題。”“原來孫科的房子很大,花園也大,結果我調查下來,孫科的住宅已經成為製藥廠,因此作罷。有人提出將少年宮建在靜安公園裡,宋慶齡不同意,她認為公園是群眾活動場所,少年宮怎能侵佔?”李雲說,“最後找到了英國猶太人埃里·嘉道理的私人住宅,房子一直空著,宋慶齡很高興,要我們將它租下。不久上海房地局將其作為代管,租給了中福會少年宮。於是,1953年6月1日上海有了中國第一座少年宮。‘少年宮’三個字是毛主席題寫的。”
此後,李雲等按照宋慶齡指示,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天,全國各省市都成立了少年宮,少年兒童校外教育已得到廣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