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雞詩
漢末三國劉楨創作五言古詩
《鬥雞詩》是漢末三國時期文學家劉楨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該詩把雞的距、眼、尾、翅的描寫,同其立、踏、撲、跳的動作結合起來,既寫出了雞的雄風,又暗示了爭鬥場面的激烈。借物寓志,托物抒情,表達詩人慾立功建業的雄心壯志。全詩氣勢振蕩,聲詠強勁。
詩一開篇,作者便運用生花妙筆,極力渲染雞的風姿,顯得異常的神氣:“丹雞披華采,雙距如鋒芒。”雄雞本來就以色彩絢麗著稱,而這隻鬥雞更是不同凡響:它火紅如丹,羽毛華美,彷彿披上了五光十色的綵衣;那一雙尖爪,銳利無比,宛如刀鋒箭芒。如此的雄姿,如此的氣勢,真是先聲奪人,定能取勝。
接下來的兩句,視雞為人,點出此雞參加爭鬥的原因:“願一揚炎威,會戰此中唐。”這次遊戲是主人閑極無聊,為了與眾賓客取樂,才驅使雞爭鬥的。而詩人則發揮想像,獨出心裁,代雞言志,說自己所以出斗,是為了一展雄姿,揚威中唐,以示不可戰勝的實力。這樣,變被動為主動,視無情為有情,極有韻致。
接著,再回到鬥雞的形象上來,描摩臨戰前的氣勢:“利爪探玉除,嗔目含火光。”雞也和人一樣,既然參加爭鬥,想戰勝對方是必然的。為此,它研究敵手,做到有備無患。這裡的“探”字,寫出了鬥雞斟察地形、窺視時機的心態。“嗔目”二字更見生動形象,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表現了即將開戰的緊張氣氛。加上“含火光”三字的配合,這一觸即發之勢,引人入勝,有身臨其境之感。
最後四句,描寫爭鬥時的情景。經過一番“嗔目”的蓄勢,戰鬥突然展開了:“長翹驚風起,勁翮正敷張。”鬥雞騰起,那長長尾巴帶來一股強風,令人驚心動魄;矯健的翅膀,也隨之張開,上下翻動,令人眼花繚亂。這兩句寫得相當逼真,千載如見。攻擊既已展開,詩人自然不能停留於此,所以他又繼續寫道: “輕舉奮勾喙,電擊復還翔。”兩雞相鬥,無所不用其極,利爪攻擊自然不可忽視,但勾喙施展更為重要,它可以啄得對方羽毛飛揚,冠血四濺,乃至遍體鱗傷。“電擊”,狀寫鬥雞進攻之凌厲、迅疾,像電閃一樣快捷。“復還翔”,描述斗而又分,分而又斗,奔騰跳躍,上下翻飛,經過多次反覆,才能決出勝負。據應瑒《鬥雞詩》記載,這次鬥雞時間很長,所謂“芥羽張金鉅,連戰何紛紛;從朝至日夕,勝負尚未分”。因此劉楨以“電擊還復翔”結束全詩,不言勝負,給人留下想像空間,餘韻無窮。
此詩用絕大部分篇幅刻畫丹雞的形象與氣勢,與專門敘述情節、描寫場面有所不同,故此篇既可視為娛樂詩,亦可視為詠物詩,或是二者兼而有之。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陳慶元《三曹詩選評》:“劉楨該詩(《鬥雞詩》)描寫還算細緻,可惜未能寫出鬥雞的神采。”
該詩當作於建安十四年(209年)之後,當時曹丕、曹植兄弟與陳琳、王粲、徐幹、劉楨、應瑒等人於鄴中宴遊,彼此詩賦唱和,諸人多有同題之作。宮廷游宴中常有的一種遊戲就是鬥雞。曹植、應瑒等都有《鬥雞詩》。作者也應當是於此時在魏宮中觀看了鬥雞之後,才有此作。
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於詩歌、特別是五言詩創作方面,在當時負有盛名,後人以其與曹植並舉,稱為“曹劉”。如今存詩十五首,風格遒勁,語言質樸,重名於世,《贈從弟》三首為代表作,言簡意明,平易通俗,長於比喻。
建安二十二年 (217),劉楨與陳琳、徐幹、應瑒等同染疾疫而亡。
建安十六年(211年)后,輔佐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