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之鄉

越劇之鄉

越劇之鄉即浙江嵊州,中國越劇的誕生地,以“百年越劇誕生地、千年剡溪唐詩路、萬年文化小黃山”聞名於世。該地是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節點,書聖王羲之晚年歸隱於此;人才輩出,是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人口學家馬寅初,革命音樂家任光,山水畫家鄭午昌徠、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圍棋國手馬曉春等名人名家的故鄉。

越劇歷史


嵊州歷史悠久,文化昌明。早在秦漢時期就已建縣稱“剡”,至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嵊州文化源遠流長,以“百年越劇誕生地、千年剡溪唐詩路、萬年文化小黃山”聞名於世。是全國著名的“越劇之鄉”,越劇誕生於嵊州,發展至今歷經百年,成為全國第二大劇種;是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節點,書聖王羲之晚年歸隱於此,謝靈運、李白、杜甫陸遊等著名詩人曾入剡攬勝,留下諸如“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等許多詠剡名句;新近發掘的具有萬年歷史的小黃山遺址,是目前發現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規模最大的聚落遺址。嵊州人才輩出,是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人口學家 馬寅初,革命音樂家 任光,山水畫家 鄭午昌、越劇表演藝術家 袁雪芬,圍棋國手 馬曉春等名人名家的故鄉。
浙江嵊州,是中國越劇的誕生地,夢裡江南越韻清,淺斟低唱醉中游。越劇自誕生以來,就是“天生麗質難自棄”,她的溫婉美麗已深入人心。越劇誕生於嵊州,是嵊州的青山綠水滋養了她的柔和婉轉,讓她的音韻有如風弄秋葉。
因為嵊州,越劇得以鮮活和蓬勃;因為嵊州,越劇得以唯美和靈動。
今天,越劇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又被省文化廳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叢書中的重要項目。這對於越劇藝術資源的保護、傳承、發展和繁榮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越劇從田頭地角走來越劇,這種來源於農村田頭的草根藝術,由生活在嵊州民間的多才多藝的農民所創造。大約在1851年前後,嵊州有一部分農民開始用田頭歌唱、山歌小調等民間說唱藝術去“沿門唱書”,這便是越劇的前身。
1906年3月27日(農曆三月初三),嵊州唱書藝人高炳火、李世泉等人相聚在甘霖鎮東王村,經過精心準備,首次在用四隻稻桶和門板組成的舞台上成功演出大戲《雙金花》。當婉轉柔美的曲調、悠揚深沉的唱腔裊裊流淌時,掌聲和喝彩幾乎響徹了整個山村。高炳火他們不會想到,正是這看似即興而發,冥冥之中又充滿淵藪的演出,中國第二大劇種的越劇,在浙東一個普通的小山村裡橫空出世,一襲翔舞百年的美麗,在江南晚春的天空下拉開帷幕。這次有準備、有本子、有角色的正式演出,標誌著越劇的正式誕生。
之後,越劇歷經了小歌班、紹興文戲、女子越劇等幾個階段,以其真切細膩的表演、委婉動聽的唱腔、優美抒情的風格,從鄉村一路唱進大都市,走紅於上海,流行於全國,成為中華戲曲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越劇故鄉出人齣戲出精品越劇百年,嵊州市人才輩出。最著名的有“四工合調”創始人金其炳,“呤嗄調”創始人金芝堂、相金堂。著名旦角衛梅朵、白玉梅、金雪芳、費彩棠,著名小生王永春、張志帆、支維永、張雲標。被稱為“三花一娟”的趙瑞花、施銀花、王杏花姚水娟。“越劇十姐妹”中的尹桂芳、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筱丹桂、竺水招。近年來,還湧現了黃美菊裘巧芳、王桂萍、劉志霞等後起之秀。
除了人才輩出,嵊州市還創作排練了眾多精品劇目。著名傳統劇目代表作有:《九斤姑娘徠》《珍珠塔》《雙珠鳳》《玉蜻蜓》《孟麗君》《梁山伯與祝英台》《碧玉簪》等。近年來,又有《漢文皇后》《魂斷漢宮》《芳草魂》《大義夫人》《柳永與蟲娘》《貂蟬與呂布》《蔡文姬》《王羲之》等等,均獲得了省、市戲劇節大獎,深得觀眾好評。
百年越劇生生不息!

文化基金


嵊州,作為越劇的誕生地,把發展繁榮越劇、傳承優秀民族文化作為義不容辭的職責。近年來,相繼出台了《嵊州市文化建設發展規劃》《嵊州市民間文化藝術保護工程實施方案》《關於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文化促進民辦民營文化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關於加快文化人才培育和文化精品創作的若干政策意見》等政策,設立了2000萬元的越劇文化發展專項基金和“綠城·嵊州”越劇發展獎勵金,為做大做強越劇文化產業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硬體設施


越劇之鄉
越劇之鄉
1990年建成全國首家專業戲曲博物館——越劇博物館;修復了越劇發展史上的標誌性建築,如城隍廟、東王村香火堂前、施家嶴古戲台、四季春科班舊址及一批老藝術家、老藝人舊居等;投資3000萬元建造了越劇藝術中心,改善了越劇藝術學校的軟硬體設施;投資1億元闢建了文化廣場和中心廣場,還在城鄉修復了一大批古戲台和設立了100多個越劇戲迷角等。今年,由綠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先生的香港丹桂基金會捐資建設的嵊州越劇藝術學校已開始籌建,第九屆嵊州·中國越劇領帶節期間,新越劇藝術學校將舉行奠基儀式。

扶持越劇


提出打品牌、抓精品、出效益的要求,促使市越劇團在演出中不斷提高,在競爭中不斷發展。近年來市裡每年投入100萬元排大戲,新編的大型歷史故事劇《貂蟬與呂布》《柳永與蟲娘》《蔡文姬》《王羲之》成為長演不衰的精品劇目。今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越劇事業發展專項資金200萬元,用于越劇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精品劇目的編創和排演、越劇演唱普及活動、越劇之鄉推介工作、越劇產業扶持發展等。

民營劇


出台政策著力扶持越劇民營劇團的發展,至目前全市有民營劇團120個,從業人員4500多人,相關產業總收入達億元。民營劇團主要流動於江、浙、滬兩省一市的農村、集鎮,各團平均每年演出450場以上,最多的一個團達580場。全國首次民營劇團演出人員職稱評聘試點工作獲得成功,有44名和16名演員分別獲國家三級和四級演員職稱。嵊州市民營劇團發展經驗得到了國家、浙江省領導的充分肯定。今年,我市又進一步加大了對民營劇團的扶持、服務和管理力度,開展星級民營劇團爭創活動,對獲得一、二、三星級民營劇團稱號的分別獎2萬元、3萬元、5萬元;對獲得國家、省、紹興市級調演比賽獎項的給予一定獎勵。

梅花獎


創建浙江省梅花獎演員學習基地,在越劇之家的基礎上創辦市越劇藝校,並接軌省藝校和上海戲曲學院。幾年來,累計向全國專業越劇團輸送演員和演奏員1000多人,湧現出一大批走紅舞台的越劇新秀,如白雪、李玲玉、黃美菊、裘巧芳等。2004年,嵊州市越劇團演員黃美菊獲第2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堅持越劇教育從娃娃抓起,創立城南、鹿山、紅旗等小小越劇團,湧現了8名全國少兒戲曲小梅花獎演員。
越劇在嵊州誕生,成長,為嵊州帶來了豐富的人文資源,創造了巨大的精神財富。越劇伴隨嵊州前行,越劇博物館、越劇藝術學校、越劇藝術中心以及遍地開花的越劇戲迷角,正成為新時代的越劇風景線。
嵊州因為越劇而更具文化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