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鈴鼓的結果 展開

鈴鼓

民族樂器

鈴鼓是維吾爾、朝鮮、烏孜別克、塔吉克等族的打擊樂器,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吉林延邊等地,鼓框木製,單面蒙皮,有大、中、小三種。用於歌舞或器樂合奏。

鈴鼓又稱“手鼓”,無論在民間舞蹈或樂隊伴奏中,鈴鼓都是一種色彩性很強的節奏打擊樂器,可用作伴奏、伴舞和伴歌,節奏自由,任憑演奏者即興發揮。

鈴鼓簡介


鈴鼓,維吾爾、朝鮮、烏孜別克、塔吉克、漢等族的打擊樂器,也是西方管弦樂隊的重要打擊樂 器之一。維吾爾語稱納格曼達卜(意為歌唱用的手鼓)。朝鮮語稱平高。
鈴鼓是在扁圓形的木製鼓框上,單面蒙以羊皮、馬皮或驢皮,皮面周圍用鐵釘繃緊,鼓框上開有扁圓形小長孔,裝有5~7 對銅製或鐵制小鈸,另有一不裝小鈸的圓孔作為手握部位。是維吾爾、朝鮮、烏孜別克、塔吉克等族的打擊樂器。維吾爾語稱“納格曼達卜(意為“歌唱用的手鼓”),朝鮮語稱“平高”。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吉林延邊等地。

鈴鼓規格


鈴鼓
鈴鼓
鈴鼓有大、中、小三種規格,鼓框高4—4.7厘米,鼓框厚1.2—1.3厘米,鼓面直徑20—25厘米。塔吉克族 的鈴鼓,形制獨特,多用舊篩子邊框製作,還蒙以狼皮或牛皮,框內裝3對小鐵鈸,發音低沉渾厚。

鈴鼓演奏


鈴鼓
鈴鼓
演奏時,多用左手持鼓,以右手手指或手掌擊奏。搖動鼓身,可使小鈸同時作響。多用於歌唱或舞蹈伴 奏,也可用於器樂合奏。

基本技巧


鈴鼓
鈴鼓
鈴鼓也是手鼓的一種,所以自然各種演奏技巧都和手掌、手指有關。鈴鼓也是手鼓的一種,所以自然各 種演奏技巧都和手掌、手指有關。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后,鈴鼓是個非常迷人的樂器呢。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后,鈴鼓是個非常迷人的樂器呢。鈴鼓的基本技巧可以分成這幾種:打點、滾奏、 Finger Roll 、 Thumb Roll 、手腕/膝蓋等。使用的場合各自不同,依照音量、速度、音色等要能自在的轉換各種技巧才行。在討論幾種技巧前,要注意的是拿鈴鼓時的姿勢,由於鈴會晃動和發生殘響,把鈴鼓維持45 度的角度可以使鈴聲不會太短或太長。
(一)打點:一般是用左手握鈴鼓和打滾奏,右手打節奏。從小聲到大聲,基本上都使用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最前端來打,打的位置在介於鼓邊和鼓中央的中間,小聲時靠近鼓邊(鼓面的聲音較小);大聲時靠近中間(鼓面的聲音較大)。再大聲時,我們可以握起拳頭,用第一和第二指節中的平坦之處來打。感覺上是在敲門一般。此時聲音會變大,鼓面的共鳴聲也變大。
鈴鼓
鈴鼓
(二) Finger Roll :把大拇指撐在中指之下,以支持中指的力量。輪音時將手指沿著鼓框由下而上的推 動,手指接觸位置是指尖和指腹的中間。多試幾次掌握到適中的摩擦力,自然就可以練成。 Roll 的一開始加上一點點重音,像小鼓定音鼓的輪音一般。
(三) Thumb Roll :和 Finger Roll 一樣,只是改用大拇指的指尖。這兩種技巧各有人愛用,找一種你喜歡的好好把他練好吧。除了大拇指外,其餘四指沿著鼓框一起移動(沒有碰到喔),這樣子到停止的時候四指可以快速的轉至鼓面上停住輪音。
(四)快速且小聲時:可用毛巾捲成長統狀,把鈴鼓翻過來置於毛巾上,用兩隻手的手指尖來打鼓框處此時,聲音會極小,只聽的到鈴的聲音,而沒有鼓面的聲音。
鈴鼓
鈴鼓
(五)快速且大聲時:當一隻手來不及打的時候,我們開始要用到膝蓋。鈴鼓可以鼓面朝上或鼓面朝 下,端視個人的喜好。先以手握拳,用整個手腕的甩動打第一下,第二下則由左手將整個鈴鼓鼓面向下撞擊膝蓋要注意的是手打的地方和膝蓋撞的地方是剛好在隔著鼓面對稱的位置。鈴鼓的角度要稍微調整,直到手和膝蓋發出的音色是相同的。至於左腳踩的椅子,我覺得兒童用的爵士鼓椅非常適合,無論是大小或是可調整的高度。
另外要注意的是鈴鼓很容易落在樂團的後面,因為鈴會比鼓面晚一點點發出聲音,所以在樂團演奏的時候,要注意打在拍子前面一點,這樣鈴的聲音才會和樂團合在一起。

結構組成


由鼓框(一圈鼓框上開有若干長條型孔,每個孔中安裝有一對小鈸;有的鈴鼓還在一圈鼓框上懸掛幾個
使用材質:鼓框:一般為木質結構;小鈸:銅製;鼓皮:多用羊皮製成。
鈴鼓
鈴鼓
樂器特色屬單皮膜鳴樂器,直接用手敲擊發聲,無固定音高。鈴鼓具有簡易、輕便的特點,適合於民間舞蹈,普遍應用於世界各地。演奏時一隻手提鼓身,另一隻手敲擊鼓面,可同時發出鼓聲和鈸聲(甚至鈴聲),常用來烘托熱烈的氣氛,表達一種歡樂的情緒。音色清脆、明亮,還可發出急速而美妙的震音,真可謂“載歌載舞”。
鈴鼓
鈴鼓
鈴鼓有大、中、小三種規格,鼓框高4~4.7厘米,鼓框厚1.2~1.3厘米,鼓面直徑20~ 25厘米。塔吉克族的鈴鼓,形制獨特,多用舊篩子邊框製作,還蒙以狼皮或牛皮,框 內裝3對小鐵鈸,發音低沉渾厚。演奏鈴鼓時,多用左手執鼓,以右手手指或手掌擊奏。搖動鼓身,可使小鈸同時作響。多用於歌唱或舞蹈伴奏,亦可用於器樂合奏。

來源用途


鈴鼓
鈴鼓
中國瑤族曲種。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都安瑤族自治縣。源於節日飲宴時的一種說唱土別。土別是勸酒時 即興編出的笑話或故事。鈴鼓演唱時有人敲銅鼓助興或幫腔,演唱者說、唱、舞並重,唱段多安排在故事的開頭、高潮和結尾處,唱詞韻律自由,四句一組,一、二、四句押尾韻,每句五言、七言、九言、十一言不等。聲腔則綜合採用瑤族民歌。主要伴奏樂器為銅鼓和帶鈴的鼓棒,配以二胡、三弦、琵琶等絲弦樂器。新編曲目有《智斬欒平》等。

兒童教育


鈴鼓
鈴鼓
鈴鼓既可以握在手中輕輕晃動來發出聲響,又可以同時用另一手的手指輕擊鼓而來打出節奏,在遊戲中訓 練寶寶的雙手協調能力和運動能力,培養節奏感和對音樂的興趣。 1、握在手中搖晃發出鈴聲。
2、輕擊鼓面來打擊節奏,培養孩子的雙手協調能力和節奏感。
鈴鼓是羊皮手鼓的周圍裝著許多小銅片,用手打擊鼓面或搖動鼓身時,小銅片也叮鐺地響起來。它也是沒有固定音高的。在柴科夫斯基《義大利隨想曲》中,當奏完了前四個主題,簡短地再現了第二主題,迎來了全曲的最高潮——優秀的塔蘭台舞曲后,再次出現了第三個主題,不過這個主題在一個新的調性中出現,鈴鼓奏出細小而歡快的節奏,定音鼓敲出強烈的重音更加輝煌。

打擊樂器


鈴鼓
鈴鼓
打擊樂器也叫“敲擊樂器”,是指敲打樂器本體而發出聲音的。其中有些是有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如雲 鑼、編鐘等;其它還有一些無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如拍板、梆子、板鼓腰鼓、鈴鼓等。若根據打擊樂器不同的發音體來區分,可分為兩類: (1)“革鳴樂器”也叫“膜鳴樂器”,就是通過敲打蒙在樂器上的皮膜或革膜而發出的樂器,如各種鼓類樂器;(2)“體鳴樂器”,就是通過敲打樂器本體而發聲的,如鍾、木魚、各種鑼、鈸、鈴等。
大多數打擊樂器有一個確定的音,甚至連鼓的音也是確定的。但一般來說打擊樂器的分類是看一個樂器是否有一個確定的音高。定音鼓、木琴馬林巴、顫音琴、鈴、管鍾、古鈸和鐘琴都有一定的音高。小鼓、大鼓、沙槌、響板、響棒、牛鈴、吊鈸、沙球、齒輪剮響器、勺、木魚、嗵嗵鼓、蒂姆巴爾鼓、三角、震音器、擦衣板、鞭、南梆子一般沒有確定的音高。但也有些打擊樂器手在錄唱片或演奏特別的作品前確定他們的鼓的音高。鑼有有確定音高的和沒有確定音高的良種,西方的鑼一般沒有確定的音高。吊鈸也有有確定音高的,但很少見。此外打擊樂器還分膜鳴樂器和自鳴樂器。膜鳴樂器上覆蓋著一層膜,打擊膜產生聲音,比如鼓。自鳴樂器自己就可以發聲,比如三角。鈴鼓即是膜鳴樂器也是自鳴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