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鐘琴的結果 展開
- 新加坡女藝人
- 打擊樂器
- 曾任台灣地區“新聞局長”
鐘琴
打擊樂器
鐘琴是打擊樂器的一種。將金屬琴鍵置於木箱上,以琴棒敲打以產生旋律。琴鍵排列方式類似鋼琴鍵盤。
鐘琴又稱為排鍾擊奏體鳴樂器。主要用於西洋管弦樂隊的打擊樂器。以一系列按音階定音的鋼條組成,鋼條的頻率與厚度成正比,與長度平方成反比。由一組固定在框架上的、長度不同的扁平鋼條組成。鋼條按鋼琴鍵的順序以半音排列,演奏者用一對琴槌敲擊鋼條中部,產生柔和、清晰的聲音。槌頭為橡皮、玻璃、金屬或木質。鐘琴很少用於獨奏,大多數情況是與管弦樂隊中的其他樂器一起使用,提供明快、透明的效果。
它可奏單音、雙單和滑音,音響明快悅耳,音色優美清脆。有共鳴管和風扇裝置的鐘琴,餘音長而響亮、發音極美,很像鐘聲。
鐘琴由一組固定在框架上的、長度不同的扁平鋼條組成,鋼條的頻率與厚度成正比,與長度平方成反比。鋼條按鋼琴鍵的順序以半音排列。一般的鐘琴都有2個半八度至3個八度的音域,通常由F5至C8,個別型號甚至能將高音伸延至E8。為了避免加過多的線,鐘琴的記譜比實際音響低兩個八度,因此鐘琴亦是移調樂器。
鐘琴一般水平放置,擺法和其他的鍵盤樂器相同,即低音部置於左方,高音部置於右方。演奏者用兩支硬質小槌(槌頭為橡皮、玻璃、金屬或木質)強弱自如地敲擊鋼條中部,產生柔和、清晰的聲音。但在軍樂隊時,鐘琴會垂直的架在演奏者的支撐架前, 變成低音部在下方,高音部在上方,而琴鍵亦變成了橫放。
有時也使用帶有鋼琴機械裝置的鐘琴,這種鐘琴是由與鍵盤聯動的鎚子敲擊鋼條。
另一種鐘琴稱為利拉式鐘琴,它是把鋼條固定在外形似里拉琴的框架中,框架下有一手柄,便於攜帶。這種鐘琴用一個槌子敲擊,常在行進的軍樂隊中使用。
鐘琴很少用於獨奏,大多數情況是與管弦樂隊中的其他樂器一起使用,提供明快、透明的效果。鐘琴在樂隊音響中極富光澤,穿透力也很強,因其音域較寬,可演奏華彩樂段。它適宜多種旋律和各種音型,經常被運用於輕鬆的、描繪性的以及夢幻性的音樂情緒段落中。如與弦樂的撥奏或與木管樂器同時演奏,可以改變撥弦及木管樂器的聲音色彩。最有名的鐘琴獨奏段落是W.A.莫扎特歌劇《魔笛》中帕帕蓋諾的魔鈴音響。P.I.柴科夫斯基的舞劇《胡桃夾子》、《天鵝湖》中也使用過鐘琴。
鐘琴
20世紀樂器,其音源(用槌敲打金屬管、棒或條)經電磁或靜電採集後轉換成 電振動,放大后輸入置於鐘樓上或其他外部場所的揚聲器中。其演奏則由電子鍵盤(有時是管風琴的手鍵盤)啟動(電磁的)螺線管開關,使之將小槌打在音源上,發出銀鈴般的清脆聲音。雖然一般都認為這是一種擬聲的樂器,用來取代鑄鐘。
自從人類開啟文明以來,鐘琴就已存 在於人們的生活里 世界最古老之鐘琴出土於巴比倫遺跡,三千年 前便已存在於人類之生活中,無論是實用性、宗教性,鐘琴都一直敲打著人們的心靈。 “從單音到旋律、進而產生了鍾 琴”在中世紀之歐洲,鐘琴之演奏便已非常發達,最初的有比利時之鐘樓(鍾47個),後來有荷 蘭、德國、奧地利等,都看的到大型之鐘琴,在日本,東京國立音樂大學之鐘琴(鍾47個)也非常有名。
十九世紀以鐘琴技術為基礎,發展出新的樂器---管琴
鐘琴基本上是室外演奏用的,用於室內時會有 聲響過大的缺點,因此為了室內也能演奏出美 妙之音樂,人們下功夫研發出---管琴。 “用電腦演奏”當初鐘琴之演奏,是用人手拉著繩子撞擊鐘面,因此需要有很好的體力及熟練度,現在的電腦演奏方式,是以電力驅動自動機械裝置來演 輸入 樂曲,便可指定時間及曲目,在任何地方演奏。演奏時間的不朽之物鐘琴。人與鍾之情結,就如同文明與歷史般,在世界最古老都市之一的巴比倫市發現鐘的遺跡。原本鍾只是用來報時的,但在中世紀時,由於鐘的大小、重量的改變及音階的作成進而發展成不同音程之組合;且能演奏出音樂之鐘,這也 就是鐘琴或者稱為演奏鍾之起源。
鐘琴
最初之鐘琴是由繩索及鐵線連結而成之大型組合,所以演奏起來非常之費力且需很高之協調性,後來由於利用磁性之機械式及利用卡帶之電氣式而開發出自動演奏之鐘琴,且在歐洲各地普遍的被 使用,在比利時、西德、奧地利等,皆可看到裝有鐘琴之代表性建築物,現在之鐘琴由於電子技術之日新月異及使 用電腦控制系統,所以更被廣泛的使用。
人像布偶,動物布偶所組成之機械式造形鍾,加上鐘琴之美妙聲響,使得組合更加完美,新 的造形也更能吸引現代的年輕人,更適合裝設於商店街,或有關的商業設施上,以促進區域的活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