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鍍金
電鍍金
徠電鍍金鍍層耐蝕性強,導電性好,易於焊接,耐高溫,並具有一定的耐磨性(如摻有少量其他元素的硬金),有良好的抗變色能力,同時金合金鍍層有多種色調,在銀上鍍金可防止變色。並且鍍層的延展性好,易拋光,故常用作裝飾性鍍層,如鍍首飾、鐘錶零件、藝術品等;也廣泛應用於精密儀器儀錶、印刷板、集成電路、電子管殼、電接點等要求電參數性能長期穩定的零件電鍍。但由於金的價格昂貴,應用受到一定限制。
電鍍金始於1838年英國人發明的氰化物鍍金,主要用於裝飾。20世紀40年代電子工業發展,金價暴漲,大都採用鍍薄金。為了進一步節約金,20世紀60年代出現了刷鍍金(即選擇性鍍金),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脈衝鍍金和鐳射鍍金。1950年發現氰化金鉀在有機酸存在下的穩定性,進而出現了中性和弱酸性鍍金液;20世紀60年代後期無氰鍍金也得到了應用,尤其是以亞硫酸鹽鍍金應用最廣。
電鍍金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金鍍層具有金黃色外觀,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耐變色性、導電性、耐腐蝕性和抗氧化性,同時可焊性好、接觸電阻低、可熱壓鍵合性能優良,使得電鍍金鍍層既可以作為裝飾性鍍層,又可作為功能性、防護性鍍層,。因此,電鍍金被廣泛應用於首飾、鐘錶、工藝品以及電子、儀器、儀錶、航空、航天等工業領域。國內外使用的大部分電鍍金工藝均含有氰化物,傳統的氰化物鍍金溶液穩定可靠、電流效率高、有良好的分散能力和覆蓋能力,鍍層結晶細緻有光澤、結合力好。但氰化物對環境和人體危害巨大,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鍍液向無氰、環保的方向發展,無氰鍍金工藝取代含氰工藝是大勢所趨。常用的鍍金溶液可分為鹼性氰化物、酸性微氰、中性微氰和非氰化物4類。鍍金液多為專利配方,添加劑由專業公司供應。
無氰電鍍金– 鈷合金1979 年桑德斯托姆(Sandstorm)和沃斯頓(Waston)測定了電鍍金–鈷合金的陰極極化曲線,並討論了溶液中金離子和鈷離子濃度、鍍液 pH、電流密度、攪拌等因素對陰極效率和鍍層中鈷含量的影響。金和鈷的共沉積能夠明顯提高金鍍層的硬度,電鍍純金鍍層的顯微硬度大約為 70 HV,而採用金–鈷電鍍液得到的金合金鍍層的顯微硬度可達到 130 HV。金–鈷合金鍍層主要用於集成電路電接點、印刷電路板等耐磨件。已投產的或在研製中的無氰電鍍金–鈷合金鍍液有以下一些類型:鹵化物鍍液、硫代硫酸鹽鍍液、硫代蘋果酸鹽鍍液、亞硫酸鹽鍍液、焦磷酸鹽鍍液等。
鍍液組成和工藝條件
鹼性氰化物鍍金液分散能力好,鍍液穩定,便於操作和維 護,氰化鍍金的鍍層孔隙率較高,耐磨及抗蝕性較差。由於鍍液 含氰量較高,近年來使用量已大幅減少,並且多數用於裝飾性薄金。鹼性氰化物鍍金液由於鹼性較大,不宜用於印刷電路版電鍍。鍍液中各組分的作用
氰化金鉀。是鍍液中的主鹽,是鍍層中金的來源。金含量太低,鍍層發紅,粗糙。氰化金鉀要先溶於去離子水中,再 加入鍍液。
氰化鉀(氰化鈉)。配合劑,適量遊離氰化鉀的存在,能使鍍液穩定,鍍層結晶細緻,金陽極正常溶解。含量過低,鍍液不穩定,鍍層粗糙,色澤不好。
磷酸鹽。緩衝劑,使鍍液穩定,改善鍍層光澤。
碳酸鹽。導電鹽,可提高鍍液導電率,改善鍍液分散 能力。但鍍液為鹼性,若開缸時不加碳酸鹽,長期使用后,空氣 中的二氧化碳進入鍍液,也會累積碳酸鹽。
鎳、鈷鹽是添加劑,可顯著提高金鍍層的硬度和耐磨 性。
工藝條件的影響
(1) pH值。pH值影響鍍液中配合物的形成,影響外觀和 硬度。應按鹼性、中性及酸性鍍液的要求,嚴格控制pH值。pH 值過高或過低,得到的鍍層外觀都不理想,硬度也會下降。
(2)溫度。溫度影響電流密度範圍和鍍層外觀,對鍍液導 電性影響不大。升高溫度可提高陰極電流密度範圍。但溫度過 高,會使鍍層粗糙、發紅甚至發暗發黑。溫度過低,使陰極電流 密度範圍縮小,鍍層易發脆。
(3)陰極電流密度。一般採用較低的陰極電流密度。當電 流過高時,陰極大量析氫,電流效率低。
溶液的配製
(1)氯化金的製備。
將純金(純度99.98%)切碎,洗凈烘乾,在通風良好、水 浴加熱的條件下,用王水溶解金(1g純金需濃硝酸2.7mL和濃 鹽酸8mL)。然後不斷攪拌,加熱濃縮(不得超過100℃,以免 生成不溶於水的一價金化合物)以除去二氧化氮,直至得到紅 色的濃稠物(三氯化金),冷卻備用。
(2)雷酸金的製備。
用五倍體積的蒸餾水溶解三氯化金。然後在不斷攪拌下緩慢 加入氨水(1g純金需濃氨水10mL),生成淡黃色的沉澱(雷酸 金)。不斷攪拌、蒸發除氨,至無氨味為止(除氨時要不斷加 水,以防沉澱乾燥)。過濾。用熱水沖洗3~4次。雷酸金製備 過程中要防止乾燥,製得后要儘快使用,以防爆炸。
(3)氰化金鉀溶液的製備。
將雷酸金沉澱連同濾紙一起倒入30%~40%的氰化鉀溶液 中,緩慢加熱溶解,得到無色透明的金氰化鉀溶液。1g純金需 氰化鉀1.2~1.5g。
(4)鎳氰化鉀的製備。
把25g硫酸鎳溶於50mL水中,加入25g氰化鉀,產生白色 沉澱。加入100mL無水乙醇,將硫酸鉀充分沉澱出來,過濾。用乙醇洗2~3次。將黃色濾液放在蒸發皿中,蒸發至出現黃色 結晶。在100~110℃下烘乾備用。配製1g鎳氰化鉀,約需0.97g硫酸鎳和0.8~1.0g氰化鉀。
(5)鍍液的配製。
將金氰化鉀溶液和其他成分溶於蒸餾水中,攪勻,並調好 pH值,即可施鍍。
金鍍層主要鍍在鎳鍍層上,鎳鍍層(低應力鎳、半光亮鎳、光亮鎳、化學鎳)3~8.9μm,作為金和銅、鐵之間的阻擋層,主要作用是防止金與銅、鐵之間相互擴散。底鍍層的亮度和整平情況對改善薄金層亮度有明顯作用。金也可鍍在銅、黃銅等基體上,但長期使用后銅會擴散到金鍍層,失去金鍍層的作用。對鋼、銅、銀及其合金基體而言,金鍍層為陰極性鍍層。鍍層的孔隙影響其防護性能。根據預鍍零件基體材料的不同,鍍金工藝過程也稍有差異。在銅和銅合金上需要鍍上→層光亮鎳→閃鍍金→鍍金;在鐵及鐵合金基體上需要鍍氰化銅→光亮鍍鎳→閃鍍金→鍍金或鍍暗鎳→光亮鍍鎳→閃鍍金→鍍金;在不鏽鋼上鍍金需要進行活化處理,迅速水洗后再閃鍍金;對於鎳或高鎳合金上鍍金需要用閃鍍鎳后迅速水洗再閃鍍金。閃鍍金的目的是使鍍金與基體的結合良好,常採用酸性溶液,用蒸餾水清洗后再鍍金。閃鍍金對厚度超過5μm的鍍金層尤為重要。鍍金后應用純水或熱純水徹底清洗,以消除鍍層表面 的殘餘鹽類,保持鍍層的持久光澤。薄金鍍層需要進行防變色處理。防變色處理通常是為 了封閉金鍍層的孔隙,以防止由於金的底層被腐蝕,而將腐蝕產 物泛到表面,導致金鍍層變色。防變色處理可借鑒防銀變色處理。可進行化學鈍化、電解鈍化、噴(浸)或電泳有機保護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