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江幹流水電基地

水電基地

瀾滄江幹流水電基地位列“中國十三大水電基地規劃”之七。十三大水電基地的提出對我國實現水電流域梯級滾動開發,實行資源優化配置,帶動西部經濟發展都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瀾滄江湄公河流經中國、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等6國,幹流全長4880公里,流域面積81萬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4750億立方米;我國境內幹流長約2161公里,流域面積16萬平方公里,約佔瀾滄江—湄公河全流域面積的20%、多年平均徑流量的13.5%。瀾滄江流域總體屬於西部型季風氣候,其顯著特點是旱、雨兩季分明。一般5~10月為雨季,11~4月為旱季。我國瀾滄江幹流建有景洪等水電站,汛期將部分洪水蓄留在庫內,枯水季節加大放流,調豐補枯,在防洪、抗旱等方面發揮了顯著效益,也改善了下游國家防洪、供水條件。

2016年3月15日,應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請求,中國啟動瀾滄江梯級水電站水量應急調度,緩解湄公河流域嚴重旱情。

開發現狀


瀾滄江幹流在雲南省境內分15級開發,利用落差1655米,總裝機容量約2580萬千瓦。上游段正在進行規劃,初步規劃分七級開發,總裝機容量960萬千瓦左右。瀾滄江中下遊河段規劃兩庫八級開發方案,自上而下為功果橋、小灣、漫灣、大朝山、糯扎渡、景洪、橄欖壩、勐松電站,其中小灣和糯扎渡具有多年調節水庫。中下遊河段規劃各梯級總庫容421.99億立方米,總調節庫容222.88億立方米,為瀾滄江年水量640億立方米的34.8%,具有很好的調節性能,總裝機容量1620萬千瓦,總保證出力735.49萬千瓦,總年發電量729.48億千瓦時。詳見下表。
漫灣電站一期工程裝機125萬千瓦,1995年6月一期工程全部竣工,電站總投資37.89億元,目前己累計發電520億千瓦時。1993年7月,通過魯布革至天生橋220kV聯絡線和天生橋至廣東500kV線路,向廣東輸電,是實現雲南省 "西電東送"的重要水電站。二期工程將再安裝一台30萬千瓦機組,總裝機將達到155萬千瓦。
第二座建設的是地處漫灣電站下游約100公里的大朝山電站,1997年8月正式開工,2001年12月26日,第一台機組併網發電,2003年全部投產。概算投資77億元,大朝山水電責任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是全國第一個大型企業跨行業投資建設的大型水電站。公司對大朝山水電站實行建設、運營一體化管理。
小灣電站在漫灣電站上游70多公里,是瀾滄江幹流開工建設的第三座電站。小灣水電站是以發電主,兼有防洪、灌溉、攔沙等綜合效益的巨型水電樞紐工程,總裝機容量420萬千瓦,年發電量190.6億千瓦時,水庫庫容150.4億立方米,保證出力達到185.4萬千瓦。小灣水電樞紐工程由混凝土雙曲拱壩、壩后水墊塘及二道壩、右岸地下引水發電系統、左岸泄洪洞等組成。是瀾滄江中下游梯級電站群中的"龍頭電站"。工程靜態投資約223億元,單位靜態投資5310元/千瓦。工程於2002年1月正式開工,2004年11月大江截流,2009年底第一台機組發電,2012年全部機組投產發電,工程竣工,建設總工期11年。該工程由華能瀾滄江水電有限公司投資建設。
糯扎渡水電站裝機容量585萬千瓦,年發電量239.1億千瓦時,水庫庫容237億立方米,保證出力達到240.6萬千瓦。也是瀾滄江上工程規模最大和調節庫容最大的電站,是瀾滄江電力外送的主力電源。除發電功能外,糯扎渡水電站還具有攔沙、提高下游景洪市防洪標準、供水和改善下游通航條件等綜合效益。糯扎渡水電樞紐工程主要由心牆堆石壩、左岸地下引水發電系統、左岸溢洪道、左岸泄洪洞等組成。工程靜態投資約286億元,單位靜態投資4889元/千瓦。糯扎渡水電站已經開始現場籌建工作,預計2005年底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首批機組發電,2017年工程全部建成投產,總工期12年。
景洪電站裝機175萬千瓦,位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市北郊,2004年4月項目建議書獲國家發改委批准,概算靜態總投資89.87億元,單位靜態投資5135元/千瓦,目前正在進行工程準備,預計2008年第一台機組發電。
瀾滄江上遊河段水電開發前期工作已經啟動,瀾滄江公司已經分別與大理、怒江和迪慶州政府簽訂了《共同推進瀾滄江上游水電開發的會談紀要》,計劃年底完成上游規劃審查。根據目前的規劃成果,瀾滄江上遊河段開發的任務是以發電為主,併兼有旅遊、環保等綜合效益,梯級開發方案為一庫八級,即古水(2340米)、果念(2080 米)、烏弄龍(1943 米)、里底(1820 米)、托巴(1715 米)、黃登(1622 米)、大華僑(1497 米)、苗尾(1410 米)。
越南大旱,中方應越方請求加大瀾滄江水電站下泄流量緩解旱情
2016年3月15日8時,瀾滄江景洪水電站下泄流量已加大至2190立方米每秒,標誌著應越方請求,由我方實施的瀾滄江梯級水電站水量應急調度正式啟動。
據越媒體近日報道,受強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正遭受百年來最嚴重的旱情,湄公河水位也降至近90年最低。乾涸的三角洲比往常提早2個月出現海水入侵現象,鹽水已入侵三角洲主河道40-93公里,115萬公頃冬春作物中30%受到威脅,沿海多省份將可能經受較長時間的缺水。除越南之外,湄公河流域其他國家也遭受乾旱襲擊。近期越方向我遞交照會,希望我方進一步加大景洪水電站下泄流量,以助緩解湄公河下游旱情。
據國家防總分析,今年以來在流域來水偏少2成,入庫流量僅500立方米每秒左右的情況下,我瀾滄江梯級水電站泄流達1000立方米每秒左右,累計為下游補水27億立方米,較天然來水增加94%,有效地改善了下游枯水期供水條件,調豐補枯作用明顯。為回應越方關切,國家防總、水利部商外交部決定,我方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努力克服流域來水偏枯、河道航運安全保障、電網調度、電站機組檢修等一系列困難,實施瀾滄江梯級水電站水量應急調度,進一步加大景洪水電站下泄流量,以助緩解越方旱情。3月13日,國家防總下達調度令,要求3月15日至4月10日期間按日均2000立方米每秒加大景洪水電站出庫流量。

瀾滄江


湄公河—瀾滄江水系
湄公河—瀾滄江水系
瀾滄江發源於青海省,流經西藏后入雲南,在西雙版納州南臘河口處流出國境后稱湄公河。瀾滄江在我國境內長2130公里,落差約5000米,流域面積17.4萬平方公里(三者分別佔全河的44.4%、 90.9%和23.4%),水能資源蘊藏量約3656萬千瓦,其中幹流約2545萬千瓦。幹流從布衣至南臘河口全長1240公里,落差1780米,流域面積91000平方公里,出境處多年平均流量2180立方米/秒,年徑流量688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約1800萬千瓦。同時由於雲南省有色金屬品種多,儲量大,國家計委在《全國國土規劃綱要》中已將瀾滄江水電和有色金屬基地列為綜合開發的重點地區之一。
湄公河長2888公里,流域面積63萬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為4750億立方米,流域水能理論蘊藏量為5800萬千瓦,可開發水能為3700萬千瓦,年發電量為1800億千瓦·時,其中的33%在柬埔寨、51%在寮國。目前,已開發的水能不到1%。

雲南段的開發


瀾滄江幹流不僅水能資源十分豐富,而且具有地形地質條件優越、水量豐沛穩定、水庫淹沒損失小、綜合利用效益好等特點,特別是中、下遊河段條件最為優越,被列為近期重點開發河段。瀾滄江幹流梯級水電站的開發,除能滿足雲南全省用電需要外,還可向廣東省供電。據初步規劃,幹流分16級開發,為了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華能瀾滄江公司計劃放棄位於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區的果念水電站(裝機120萬千瓦),降低了烏弄龍水電站的水位線,減小裝機容量。最終規劃為15級開發,總裝機容量約2600萬千瓦。
上遊河段(布衣一鐵門坎)梯級開發方案為一庫八級,即:古水水電站(2340米)、果念{取消}2080 米、烏弄龍水電站(1943 米)、里底水電站(1820 米)、托巴水電站(1715 米)、黃登水電站(1622 米)、大華橋水電站(1497 米)和苗尾水電站(1410 米)。總裝機容量706萬千瓦,保證出力275.2萬千瓦,年發電量372.2億千瓦·時,瀾滄江上遊河段開發的任務是以發電為主,併兼有旅遊、環保等綜合效益。
瀾滄江中下游梯級電站技術指標
瀾滄江中下游梯級電站技術指標
中下遊河段功果橋至中緬邊界南阿河口,1986年完成並經部、省聯合審查通過的規劃報告推薦自上而下分別為兩庫八級開發方案,即:功果橋水電站、小灣水電站、漫灣水電站、大朝山水電站、糯扎渡水電站、景洪水電站、橄欖壩航電樞紐(19.5萬千瓦)和勐松水電站。總裝機容量 1590 萬千瓦,年發電量721.76億千瓦·時。由於有小灣水庫(調節庫容近100億立方米)及糯扎渡水庫(調節庫容113.35億立方米)兩座多年調節水庫的補償調節,其保證出力可達721.31萬千瓦。
工程淹沒佔地和移民量相對小由於河流特點與條件,淹沒佔地和移民搬遷人數,與其他水電開發項目比相對較小,見表 2 。
表2瀾滄江中下游 8 個梯級合計淹沒土地搬遷人口指標與一些大型水利水電工程的比較
工程名稱建設地點
裝機容量
(MW)
淹沒耕地
(ha)
單位容量淹地 (ha/MW)搬遷安置人口 ( 人 )
單位容量搬遷
( 人 /MW)
瀾滄江8個電站瀾滄江15900102640.7799085.0
三峽樞紐湖北18200192131.1110000060.4
水口水電站福建閩清140020931.56349545.4
龍羊峽水電站青海共和128057804.52970023.2
劉家峽水電站甘肅永靖122551804.23380027.6
岩灘水電站廣西大化121031432.63643530.1
五強溪水電站湖南沅陵120029712.5120407100.3

瀾西藏段開發


瀾滄江西藏段目前尚未開發,初步規劃按六個梯級開發,從上游到下游分別是側格、約龍、卡貢、班達、如美、古學,裝機容量分別為16萬千瓦、10萬千瓦、24萬千瓦、100萬千瓦、240萬千瓦、240萬千瓦,合計630萬千瓦。預計2015年左右動工興建,2030年左右可開發完畢。雲南境內幹流梯級的興建,尢其是壩址在雲南境內而水庫回水延伸至西藏境內的古水水電站的建設,為瀾滄江西藏段水電資源的開發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西藏瀾滄江河段將率先成為“藏電外送”的突破口,實現向華南等地外送電力的目標。

水電開發歷程


從1946年中國水電工作者就在支流西洱河建成一座2×200千瓦電站(目前已廢止)起,雲南各族人民就夢想把瀾滄江蘊藏的巨大水能資源變成強大的電流。但直到改革開放的大潮席捲華夏大地時,這個幾代人的夢想才成為現實。
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雲南省水利水電工作者就對瀾滄江水能資源進行普查,隨後在支流上建設了一批小水電。上世紀80年代,雲南省邀請數十名國內著名水電專家到瀾滄江實地考察,在瀾滄江雲南省境內幹流河段規劃了14座水電站,首先建設中、下遊河段功果橋至中緬邊界南阿河口的兩庫八級,自上而下分別為功果橋電站、小灣電站、漫灣電站、大朝山電站、糯扎渡電站、景洪電站、橄欖壩電站、勐松電站。
目前漫灣電站一期工程裝機125萬千瓦一期工程全部竣工,大朝山電站總裝機135萬千瓦已經全部投產。小灣電站已經開工建設,糯扎渡和景洪電站正在施工準備。瀾滄江上游水電開發前期工作已經全面啟動。瀾滄江水電梯級滾動開發已經進入黃金時期。

水能資源優勢


2.1 水量豐沛,落差集中
瀾滄江--湄公河全長4500公里,總流域面積74.4萬 平方公里, 總落差5500米,國境處多年平均徑流量2182立方米/秒,是東南亞一條重要的國際河流。瀾滄江在我國境內河長約2100公里,落差約5000米,流域面積17.4萬平方公里。其中雲南省境內河長1240 公里,落差為1780 米。
流域內雨量豐沛,國境處多年平均年水量約640億立方米,為黃河的1.2倍。全流域幹流總落差5500米,91%集中在瀾滄江,僅在糯扎渡電站壩址以上就集中了幹流總落差的90%。瀾滄江在中國境內水能資源可開發量約為3000萬千瓦,其中雲南省境內共規劃14個梯級電站總裝機容量為2580萬千瓦,約佔86%,相當1.4個三峽電站,多年平均發電量為1189億千瓦·時,因此瀾滄江水電開發在雲南乃至全國的能源開發中均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2.2 地形地質條件優越
瀾滄江河谷深切且狹窄,地形陡峻,地勢北高南低,海拔懸殊頗大。流域內基本屬於穩定或較穩定地區,壩址處於相對穩定的斷塊內,斷裂構造不發育,岸坡整體穩定性較好,無制約水庫形成的地質因素。特別是小灣水電站和糯扎渡水電站樞紐區工程地質條件較好,具有建設高壩大庫和地下廠房洞室的地質條件。
2.3 優良的調節性能和顯著的補償效益
目前雲南省電源結構中徑流式水電站比例過大,調節性能較差,導致系統"汛棄、枯緊"矛盾十分突出,加快調節性能優越的大型水電站的開發十分迫切。小灣和糯扎渡兩座水電站建成以後,具有良好的多年調節性能,除自身可為系統提供發電容量420萬千瓦、585萬千瓦,保證出力185.4萬千瓦、240.6萬千瓦以及多年平均發電量190.6億千瓦·時、239.1億千瓦·時外,還可為下游梯級電站帶來顯著的補償效益,並通過系統跨流域聯合優化調度,充分發揮雲南水電站群的調節性能,極大改善和優化雲南電網和南方電網的電源結構。
以小灣為例,小灣電站建成以後,將使下游漫灣、大朝山和景洪電站的保證出力增加約110萬千瓦,增加枯期發電量約27億千瓦·時,汛期電量與枯期電量的比例由無小灣的1.67:1改善為0.93:1,保證電量占年電量的比例由無小灣時的46.6%提高到86.4%,相當新建一座百萬千瓦級調峰電站。
2.4 提高防洪標準改善通航條件
瀾滄江水電開發可以減少洪水災害,提高工程防洪標準,滿足下游城市和農田的防洪要求。以小灣和糯扎渡電站為例,小灣水庫可提供11億立方米防洪庫容,可以消減12%洪峰,提高下游電站如漫灣、大朝山電站防洪標準。糯扎渡電站可提供20億立方米防洪庫容,使景洪市遠景防洪標準由50年提高到100年,下游農田遠景防洪標準由5年提高到10年。由於削減洪峰流量,減輕下游寮國、緬甸、泰國的洪水災害;枯水期流量提高,有利於下游沿岸的農業灌溉;有利於防止出海口的海水倒灌;小灣、糯扎渡水庫形成以後,由於水庫的調蓄作用,使得下遊河道流量趨於均勻,通航條件明顯改善,促進瀾滄江-湄公河航運事業發展和瀾滄江-湄公河跨境旅遊。
2.5 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性舉措
水電基地建設是雲南省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戰略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水電可替代燃氣、燃煤機組,減少大量有害物質排放,改善環境質量。通過對可再生、清潔水能資源的開發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逐步形成以水電為主的電力支柱產業,帶動其他產業發展,拉動經濟增長,實現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有利條件


瀾滄江水能資源極其豐富,據1980年水電資源普查,瀾滄江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3656萬千瓦,其中幹流水電資源的70-72%、支流水電資源的67.5%,在雲南省境內;下游湄公河江面平緩,建設電站投資巨大,投資效益遠不如瀾滄江好。因此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急需綠色能源的時候,不僅要認識並關注瀾滄江水電開發,更要加快開發步伐,因為,開發瀾滄江不僅僅是雲南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且對西部尤其是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3.1 雲南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
雲南是國家西電東送的重要基地。按照中央關於西部大開發的發展戰略,為使雲南電力工業成為拉動雲南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雲南省提出 "西電東送"、"雲電外送",把雲南電力工業逐步培育成為雲南的支柱產業。這一目標概括為:抓住一個機遇(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機遇),貫徹兩個戰略("西電東送"戰略和"走出去"開放戰略),發揮兩個優勢(雲南水電資源和區位優勢),作好三個項目(即小灣、景洪、糯扎渡電站)的前期準備工作。
按照雲南、廣東兩省已經簽訂的"雲電送粵"協議,2003~2005年雲南省"西電東送"規模為汛期1600兆瓦、枯期900兆瓦,從2006年起,送電規模提高到2800兆瓦。
"十一五"期間的雲電送粵規模還在規劃研究中,雲南省政府初步提出"十一五"雲電送粵規模在2800兆瓦的基礎上,再增加5000兆瓦,從而達到7800兆瓦的規模。能否達到這一目標還要進行電源、電網建設進度和潮流穩定計算結果的分析。
"十二五"期間,隨著小灣、糯扎渡等大型水電投運,雲電送粵規模再增加6000兆瓦,同時根據中、泰雙方有關協議,雲南省2013年起向泰國送電1500兆瓦,2014年增加到3000兆瓦。
"十二五"以後,雲南水電建設將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主要河流的水力資源得到大力開發,為大規模"雲電外送"創造了條件。根據國家電源開發戰略及南方電網電源資源情況,初步規劃"十三五"期間雲南向廣東新增送電容量10000兆瓦。此外,根據全國聯網深化研究初步成果及能源資源平衡情況,金沙江下游的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電站將逐步建成投產,初步考慮枯期雲南留存電站5%電力電量,其餘電力電量由西電東送中通道送往華東、華中。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經濟新的跨越,對電源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瀾滄江中下游電站的建設,特別是小灣和糯扎渡電站早日投產,將為雲南電網乃至南方電網提供強大、優質電能,極大改善電源結構不合理的狀況,為雲南新跨越做出貢獻。
3.2 電力體制改革為瀾滄江開發帶來新的生機
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以後,華能集團將雲南瀾滄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和雲南漫灣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合併改組為雲南華能瀾滄江水電有限公司,由中國華能集團公司、雲南省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雲南紅塔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按照56:31.4:12.6的股比,組建的大型水電流域開發公司,實行滾動開發及生產經營。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在原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基礎上改組的國有企業,到2003年底華能集團裝機容量3166.42萬千瓦,合併資產總額1460.5億元人民幣,合併利潤總額64.3億元人民幣。電力體制改革以後集團十分注重水電開發,加大對瀾滄江水電開發的投入,為瀾滄江大開發注入生機和活力。
目前,景洪電站即將開工,糯扎渡電站正在進行施工準備,上游前期工作全面啟動,公司對瀾滄江流域梯級開發的良好態勢基本形成。
3.3 湄公河流域全面開發合作的需要
瀾滄江-湄公河流經中國、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6國,是一條著名國際河流,被稱為"東方的多瑙河"。
2002年11月,朱鎔基總理出席在柬埔寨金邊舉行的第六次東盟與中國(10+1)領導人會議上,提出了加快啟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進程,促進雙方全面經濟合作。全面加快雲南連接次區域的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加快瀾滄江水電開發將為"雲電外送"開闢另一個重要市場。
1998年11月12日,泰國總理府和我國國家經貿委簽訂了《關於泰王國向中華人民共和國購電的諒解備忘錄》;2001年3月20日至27日,中國國家電力公司、雲南省電力集團公司與泰國國家電力發展局、泰國GMS-POWER會談,明確泰國向中國購電第一個合作項目是景洪電站。2013年起泰國向中國購電150萬千瓦,2014年起另向中國購電150萬千瓦。根據中泰合作有關原則和協議,中泰兩國將就水電建設和運營進一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