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腳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下轄鎮

嶺腳鎮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蒼梧縣西部,距縣城石橋鎮100公里,東鄰倒水鎮,南接藤縣津北鎮、濛江鎮等地,西連藤縣古龍鎮,北與京南鎮、昭平縣木格鎮交界,總面積456平方千米,是蒼梧縣最邊遠的山區鎮之一。

徠現轄12個行政村,19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2275人(2020年),有耕地面積2.04萬畝,有林面積24.5萬畝。

歷史沿革


嶺腳鎮 2張
嶺腳鎮
蒼梧縣嶺腳鎮是1984年從原人和公社分出成立的新鄉鎮,2006年,嶺腳鎮和人和鎮合併為嶺腳鎮,鎮政府駐地距縣城約55公里。
嶺腳鎮
嶺腳鎮

行政區劃


現轄廊村村、古能村、嶺腳村、武界村、流山村、高垌村、六妙村、大隆村、思泰村、豐田村、石龍村、麒麟村12個行政村,1個社區;198個村民小組,人口48625人(2017年)。

地理位置


嶺腳鎮位於蒼梧縣西部,距離縣城石橋鎮100公里,東鄰倒水鎮,南接藤縣津北鄉、濛江鎮、西連藤縣古龍鎮,北與京南照平縣木格鄉交界。嶺腳鎮面積237.64平方公里,屬丘陵地區,最高峰三縣頂海撥737米。
嶺腳鎮
嶺腳鎮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以鉛鋅礦為主,探明貯藏量達20萬多噸。嶺腳鎮土地總面積237平方公里,其中有林面積24.5萬畝,木材蓄積量7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7.8%。安平河流經該鎮,擁有庫容392萬立方米的木梘頭水庫,可裝機250千瓦。年產松脂1500噸以上,八角500萬公斤以上,西瓜10000噸。
嶺腳徠鎮
嶺腳徠鎮

經濟


經濟以農村為主,有耕地面積19395畝,人均有糧500公斤,年人均收入1760元。水田14557畝,有林面積24.52萬畝,松林、經濟林6.29萬畝。農林畜產品豐富,主要特產有松脂、八角、玉桂、西瓜、中草藥、肉牛為主,目前很多的村子都種了很多的桉樹,鄉鎮企業以林場竹器加工為主。
嶺腳鎮是蒼梧縣松脂生產基地、西瓜基地、水稻制種基地、梧州市肉牛生產基地和“百里八角長廊”主要建築鎮。嶺腳鎮交通比較方便,有321國道斜貫本鎮,每天客貨車過往,另有嶺腳至人和四級公路17公里,12個行政村村村通車。
嶺腳鎮
嶺腳鎮

農業發展

該鎮黨委、政府結合自身實際,以科技為先導,以資源為依託,積極實施“基地富鎮”戰略,把依靠科技發展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在實施“基地富鎮”戰略中,嶺腳鎮與廣西林科院結對,通過示範點建設,帶動農民大力發展種植業,已建立起三大特色林業產業化基地。一是馬尾松速豐林基地。嶺腳鎮除了利用科技進行高效標準化種植示範以外,還以市場為導向,通過政府引導,使山地經營權合理流轉形成集約規模種植和群眾自發種植的日益增多,今年該鎮新種馬尾松達6000畝。嶺腳鎮已種馬尾松速豐林達23萬畝,為嶺腳鎮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農民增收增加了後勁。二是香料基地。嶺腳鎮在鞏固原有13萬畝八角、肉桂的基礎上,以思泰村2萬畝八角林為示範點,針對該鎮普遍存在的八角產量低、品質差、市場競爭力弱等問題,採用廣西林科院研製的八角高產穩產專用肥和科學管護,實施低改工程,使八角產量比上年增加了8%,增加了農民收入。三是速豐桉基地。嶺腳鎮通過引進南寧高峰集團等大公司的投資,輻射帶動農民大規模種植桉樹,2008年新種植6000畝。

社會


基礎設施

嶺腳鎮內交通便利,基本形成了以圩鎮為中心,321國道為主幹線的交通道路網路,鎮內12個行政村可通行汽車;通訊網路齊全,移動、尋呼訊號覆蓋全嶺腳鎮;城鎮面積0.6平方公里,建有兩個佔地面積40多畝的商住小區,三個農貿市場,圩鎮所有街道全面硬化。擴容800立方米的圩鎮供水工程正在建設之中,總投資700萬元佔地近100畝的新開發區全面啟動,圩鎮面貌日新月異。嶺腳鎮現有圖書館1個,藏書4800冊,實現村村通電視。教育衛生設施日趨完善,鎮衛生院有醫護管理人員29人。嶺腳鎮有中學1所,完全小學12所,中小學教師285人,在校學生6057人。

文化教育

文化
嶺腳鎮
嶺腳鎮
在蒼梧縣嶺腳鎮建成第一個與農資經營門店相結合的公益性農業電子信息閱覽室,這個農業電子信息閱覽室建成后能為嶺腳鎮廣大農民、農產品經營商免費提供上網搜索農業信息服務,又可以將本地的農產品供求信息發布到國際網際網路上,展示、推銷本地的農產品,為推進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作用。
教育
鎮內教育設施齊全,有兩所初中:蒼梧縣嶺腳鎮初級中學,蒼梧縣嶺腳鎮人和初級中學和小學,可滿足九年義務教育。各行政村內也有小學教學設施。

文化


鎮內文物

孟陵故城遺址
孟陵故城遺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蒼梧縣嶺腳鎮境內。據清同治《蒼梧縣誌》記載,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置猛陵縣,唐貞觀八年(634年)更名為孟陵縣,經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至宋開寶五年(972年)止,作為縣治所在地,它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沿革,為古代嶺南已撤銷的縣中存在時間最長的縣城之一。孟陵建縣初期轄地較為廣闊,包括今平南縣藤縣和蒼梧人和、嶺腳等地。至東晉魏武帝(345年--361年)后,孟陵轄地縮小到今人和、嶺腳一帶。
古人緣何在陸路不便的孟陵村建立縣治達千年之久呢?
經查閱地圖,嶺腳鎮(原人和鎮)孟陵村地處潯江與安平河交匯處,在水上交通方面是十分便利的。這就不難理解:在古嶺南山高嶺多、陸路交通相對落後的情況下,水路交通便捷且臨近蒼梧群府的孟陵村,自然成為縣府的首選了。
作為千年的縣治,猛陵村是否還保存有縣衙、城牆、圩場等遺跡呢?
帶著這些疑問,偶好奇地走進了古盂陵縣,遍村尋跡......可惜的是,能找到的只有江畔邊千年的古榕,和半埋在古榕下漂亮的“圩心社”石刻。由於年代久遠,舊縣城臨近江邊,經常受到洪澇沖刷,已大半被埋沒地下。即便是縣衙門遺址,也早已被菜地所掩蓋了。

人口


2021年,蒼梧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嶺腳鎮人口為4227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