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蒲河的結果 展開
- 遼東灣水系渾河的支流
- 黃河支流渭河支流涇河的支流
- 長江支流漢江支流子午河的支流
蒲河
長江支流漢江支流子午河的支流
蒲河,長江支流漢江支流子午河支流汶水河的支流(如以汶水河為子午河上游,則為子午河支流),源於陝西省寧陝縣柴家關鄉秦嶺南麓光頭山和天華山一帶,因上游盛產蒲木,故得名。大致自北向南流經寧陝縣、佛坪縣境內,在大河壩鎮三河口村匯入汶水河,流域面積374.5平方公里,上游地勢陡狹,下游開闊。河道總長57.8公里,平均比降2.66%,平均徑流深430毫米,徑流總量16291萬米,平均流量為5.1米/秒。流域內植被狀況良好,水能資源比較豐富,理論蘊藏量36786千瓦,可開發量4635千瓦。
該河易發生洪水。佛坪縣段建有發電站多座,河兩岸修建灌溉堰渠12條。
該河河谷古為蜀道子午道支線黑水蒲河道的南段,沿岸史有三河關、榆林關等關塞。
寧陝縣蒲河四畝地鎮段
在佛坪縣境內,蒲河於寧陝縣四畝地鎮入縣內陳家壩境,納養馬河、構園溝、文家溝、冷水溝、金竹溝、小堰等水,流經陳家壩鎮、石墩河鎮至大河壩鎮三河口村匯汶水河。河床最寬處300米,最窄處30米,縣境流程22公里,比降7.4%,流域面積123.15平方公里,河上架設鐵索橋3座,公路橋1座,發電站5座,發電量72千瓦,河兩岸修建灌溉堰渠12條。
蒲河在寧陝縣境內,平均徑流深430毫米,徑流總量16291萬米,平均流量為5.1米/秒。7~10月為汛期,2月為枯水期,流域內植被狀況良好,水能資源比較豐富,理論蘊藏量36786千瓦,可開發量4635千瓦。
在佛坪縣境內,年徑流量2.125億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1980年7月2日,陳家壩地區為1390秒立方米;最小枯流量0.8秒立方米,流速每秒7米。結冰期,陳家壩地區約30天左右。水能蘊藏量12200千瓦。該河易發生洪水。
2002年6月9日,蒲河流域突降暴雨,山洪陡發,溝岔溪流橫溢,河水暴漲(據兩河水文站測算本次洪水為超千年一遇),洪水襲擊了寧陝縣四畝地集鎮和佛坪縣陳家壩集鎮以及沿途村莊,寧陝縣四畝地鎮集鎮河堤被沖毀,沖毀房屋280間,死亡及失蹤146人,毀壞農田300公頃,小型水利工程遭受嚴重破壞。災害發生后,上級各部門積極開展災后重建工作,新修了四畝地集鎮防洪河堤,使該鎮的防洪能力提高到30年一遇,各項小型水利工程也逐步修建完善。
上游寧陝縣境內有木河十里河、九關溝等11條河溝。
佛坪縣境內主要支流有養馬溝、三河溝、文家溝、三郎溝、枸園溝、石橋溝、金竹溝、石墩河等小溪。
蒲河四畝地街防洪堤,1981年建成,長700米,漿砌石400立方米,投資8萬元,保護了區級機關和居民、糧站和60餘畝農田的安全。
涼水井大堰。地址在四畝地鄉涼水井組,53米長漿砌石滾水壩建在蒲河疙瘩城處,1981年動工,次年完工,渠長2.5公里,灌溉面積400餘畝。在渠道的末端,擬建2,0千瓦水電站一座。
寧陝縣蒲河四畝地鎮段防洪工程
建國前,縣境內無防洪工程設施,常因山洪暴發,河水泛濫,沖毀農田房屋。建國后,縣、鄉兩級多次對椒溪河、金水河、蒲河勘查規劃,在陳家壩、石墩河、大河壩、袁家莊、肖家莊、三教殿、栗子壩等地沿河兩岸栽柳樹、修水箭等,保護農田村莊。50年代,省水利廳撥款修建陳家壩河堤;從60年代起,在石墩河、陳家壩街后修築防洪堤,在石墩河河灘造田150畝。
黑水蒲河道由周至縣黑河河谷至本縣蒲河河穀道路。經縣境內的陳家壩、石墩河、三河口、大河壩接子午道。
三河關:宋置。位於縣東南,今大河壩鄉三河口村,蒲河、文水河、椒溪河匯合處。古代黑水蒲河道經此。據光緒《洋縣誌》載:“三河關,在縣東北二百里,即三河口舊道,向有巡檢司,明弘治初裁。”“清順治九年(1652),設黑水峪游擊一員,駐三河口。康熙元年(1662)奉裁,十三年(1674)仍於其地設游擊一員,至十九年(1680)始裁。”
榆林關:宋置。明設鄉兵守御。位於縣東蒲河道,今石墩河鄉回龍寺村崗家營。
蒲河源頭位於寧陝縣境內的秦嶺主脊。東起黃花嶺與柞水縣交界,由此向西經沙溝嶺、秦嶺東梁、草埡子、光頭山等高峰,西至天華山與佛坪縣接壤。整個山樑聳立於北境,是本縣與長安、周至、戶縣等鄰縣的自然分界線。高大的秦嶺主脊阻擋了北方寒流侵襲,南坡氣候逐漸溫暖濕潤。由秦嶺主脊向南山脈逐漸低小,山勢逐漸減緩。秦嶺山體高大,山嶺眾多,蒲河源於光頭山和天華山一帶。光頭山,位於寧陝縣柴家關鄉的北部,與周至縣交界,頂峰海拔2679米。天華山,位於寧陝縣柴家關鄉西部,與佛坪縣交界,最高海拔2330米。除主產用材林外,盛產黨參、豬苓等中藥材。
蒲河中游屬於中山地貌,海拔820~1000米的地區,主要分佈在中部和西部,是長安河、汶水河、蒲河、旬河和池河的上游地帶。包括18個鄉(鎮)的51個村,194個村民小組,5284戶農戶,農業人口22932人,佔全縣農業人口的37.04%。總耕地面積1329564畝,佔全縣總土地面積的24.1%。具有山地南溫帶的氣候特點,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野生植物種類繁多,林特資源豐富,適應於多種農作物生長。飼草飼料資源豐富,有中、小型草場草坡155384畝,佔全縣總草場草坡面積的57.8%,牧草生長繁茂,水源充足,為本縣主要牧場。農作物種類主要有:小麥、水稻、玉米、洋芋、雜糧等。二年三熟或一年二熟,農耕面積和糧食產量均佔全縣的40%左右。
蒲河下游跨寧陝縣、佛坪縣,在寧陝縣屬河谷地形,海拔820米以下。土壤類型以水稻土、潮土為主。為北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適宜多種農作物的生長,主要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玉米、豆類等,一年二熟。是寧陝縣的糧食和油料生產基地。其產量分別佔全縣總產量的45%和55%以上。經濟林特作物主要有桑、桐、棕等亞熱帶植物。此外,還有大量的櫟類樹種。主要特產有蠶繭、油桐、棕片、木耳等。鐵爐壩、湯坪、華嚴、城關等鄉已初步成為本縣的蠶繭生產基地,油坊坳、筒車灣、湯坪一帶已初步成為木耳生產基地。該地區位於低山河谷,南北方向有公路通過,東西兩側均有地方公路連接,交通比較便利,大部分鄉村分佈在縣城和區公所周圍,距集鎮較近,經濟文化相對發達。
在佛坪縣,位其東南部,地跨陳家壩鎮、石墩河鎮、大河壩鎮,境內屬中山地區,主要山峰有:太白埡,位於縣東,陳家壩鄉金星村境內,山埡原建有太白廟,故得名。海拔1126.4米。為陳家壩通往縣城的小道山埡。興隆寨,位於縣東,陳家壩鄉陳家壩村境內。此地原名興隆壩,因山頂修寨而得名。北南走向,海拔1609米。湘子廟梁:位於縣南,大河壩鄉漆坪村境內。與洋縣臨界,因明、清時代建有韓湘子廟得名。原廟1966年拆除,現僅存石碑兩塊。大貓梁,位於縣南,大河壩鄉境內,山上過去多有豹子出沒,因當地俗稱豹子為大貓,故得名。南北走向,海拔1155.6米。鐵瓦寨,位於縣南,大河壩鄉高橋村內。岩石山頂,建有山寨,蓋有鐵瓦,故得名。北南走向,海拔1651.2米。鍾陽寨,位於縣南,大河壩鄉高橋村境內。東西走向,海拔1221.6米。二郎寨,位於縣南,大河壩鄉五四村境內。山上砌石為垣,構棚為寨,修有二郎廟,故得名。南北走向,海拔845米。青龍寨,位於縣東,石墩河鄉石墩河村境內。山頂峰巒起伏,林木覆蓋,狀似青龍。峰頂建有山寨而得名。東西走向,海拔1290米。安平寨,位於縣東南,石墩河鄉石墩河村境內。山頂修有石寨,東西走向,海拔930米。山體多呈中切峽谷,溝壑縱橫,群峰四起。河溝兩岸分佈大小不等的洪積、沖積、淤積台地,地勢較平坦,為基本農田的分佈區。
上游位於秦嶺山脈南麓,秦嶺山脈為中國氣候南北分界線,冬半年內西伯利亞強冷空氣南下,可翻越秦嶺南侵;夏半年內副熱帶高壓北抬西伸,勢力強大時也可越嶺北侵。發源地寧陝縣內大陸中部冷、暖氣流均可“光臨”。屬北亞熱帶山地濕潤氣候,受大陸性氣候影響。主要氣候特點是:雨多、雲霧多、濕度大、日照短。
下游佛坪縣境內屬暖溫帶氣候,有顯著的山地森林小區氣候特徵,成為特殊的亞熱帶北緣山地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春季冷暖反覆交替,氣溫回升緩慢,雨少偏旱;夏季多洪,秋季多淋;冬季雪雨稀少,較乾燥。
韓仙觀,今稱湘子廟。大河壩鎮漆坪村與洋縣良心鄉湘子村接界處山樑上,北依孤峰中央寨。該峰清代稱韓仙山。韓仙觀原有殿宇3間。觀下有關帝廟。“文化大革命”中均被毀。清《洋縣誌·山川志》載:“韓仙山,在縣東百四十里,上有韓仙洞,相傳韓愈侄韓湘曾趺坐於此”。韓仙觀始建無考,清《洋縣誌》載:“明弘治年間,知縣王勉重修。”(王勉於明弘治七年任洋縣知縣)
紅花寺,大河壩鎮高橋村。僅存斗拱結構的正殿3間及石佛像7尊(立5坐2),佛頭均被砸去。身高分別為0.64(坐)、0.62、0.60、0.51(坐)、0.60、0.55、0.86米。
回龍寺,大河壩鎮回龍寺村,蒲河西岸。建寺時間不詳。建國后改建為小學,漸塌,寺門有對聯一幅:“回走武威飛雲,三千世界須臾內;龍通天靈徹地,十二樓台頃刻中”。1985年集資辦學中拆毀。
蒲河上有寧陝縣四畝地鎮、佛坪縣陳家壩鎮、石墩河鎮。
四畝地鎮,位於寧陝縣城西部,南與漢中市佛坪縣陳家壩鎮毗鄰,北與戶縣、周至接壤,距縣城64公里,總面積370平方公里。集鎮商貿活躍。境內生物、礦產、水力、生態旅遊資源豐富,是典型的生態林業鎮。森林覆蓋率達96%,流經全鎮的蒲河為寧陝第二大河。當地盛產棗皮、黨參、豬苓、天麻等名貴中藥材,已建成萬畝板栗、核桃綠色經濟林果園。該鎮生態自然景觀優美。海拔2396米的天華山和蘭花湖是極具開發潛力的生態旅遊項目。天華山峰頂建有藥王廟,山巔盛產中草藥,其中以黨參最為著名,又稱秦黨。山色隨季節更替而變換無窮,時常為白雲紫霧繚繞,其間懸崖飛瀑、涼風徐徐、綠草如茵、鳥語花香。而與之遙相呼應的蘭花湖又以獨有的高山濕地風光見長,湖水清澈見底,周圍蔥鬱的原始森林與湖水交相輝映,美不勝收。2007年,投資過億元的“南水北調”工程中線項目“引漢濟渭”工程在四畝地鎮開工。
陳家壩鎮,位於佛坪縣東,蒲河中游,陳家壩鄉政府駐地。1986年街道常住人口450人。與寧陝縣四畝地鄉接界,農曆一、四、七逢集。原街長200米,陳(家壩)三(河口)公路通車后,擴展到1000米以上。1984年街道鋪為水泥路,街道有服務行業和鄉級行政企事業單位。該街道商業貿易,較本縣其它集鎮活躍,客商來自本縣及關中、寧陝、石泉、洋縣、城固、西鄉等地,有部分外省客商。
石墩河鎮,大河壩鎮建於清代,街道狹小。1973年公路修通后,擴建機關、單位、房舍,整修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