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肖申克的救贖的結果 展開

肖申克的救贖

斯蒂芬·金創作的中篇小說

《徠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作家斯蒂芬·埃德溫·金的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收錄於小說合集《四季奇譚》中,副標題為“春天的希望”。

該作講述銀行家安迪,被當作殺害妻子的兇手送上法庭。妻子的不忠、律師的奸詐、法官的誤判、獄警的凶暴、典獄長的貪心與卑鄙,將正處在而立之年的安迪一下子從人生的巔峰推向了世間地獄。而獄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迫使忍無可忍的安迪終於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越獄而出,重獲自由。當翌日典獄長打開安迪的牢門時,發現他已不翼而飛,預感到末日來臨的典獄長在檢察人員收到安迪投寄的罪證之前,畏罪自殺。

監獄作為故事背景帶有寓意性,以安迪、典獄長、獄警和囚犯們所構成的這個世界,本身就是錯謬、混亂的。安迪是一個無罪的好人,卻被關進監獄接受改造。肖申克的幾任典獄長沒有一個是清白的,但他們卻在那裡頤指氣使,教化訓導著無罪的安迪。在這樣一個錯謬、黑白顛倒的世界,現代派作家筆下的人物通常會自甘墮落或精神崩潰,而斯蒂芬·金塑造的安迪卻像一隻浴火后重生的火鳳凰,健康自信地飛出了煉獄的火坑。這樣的結果同樣寄託著作者要使荒原上的人們堅守善良人性並“振奮”起來的創作主旨。

內容簡介


這本書收入斯蒂芬·金的四部中篇小說,是他作品中的傑出代表作。其英文版一經推出,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冠軍之位,當年在美國狂銷二十八萬冊。目前,這本書已經被翻譯成三十一種語言,同時創下了收錄的四篇小說中有三篇被改編成轟動一時的電影的記錄。
其中最為著名是曾獲奧斯卡獎七項提名、被稱為電影史上最完美影片的《肖申克救贖》(又譯《刺激一九九五》)。這部小說展現了斯蒂芬·金於擅長的驚悚題材之外的過人功力。書中的另兩篇小說《納粹高徒》與《屍體》拍成電影后也贏得了極佳的口碑。其中《屍體》還被視為斯蒂芬·金最具自傳色彩的作品。

人物介紹


安迪
小說中,安迪似乎是負有某種使命降臨到肖申克監獄中的福音使者,他的到來是籠罩在藍灰色監獄中的一縷陽光,但就是這縷陽光,給肖申克監獄的獄友們帶來了光明;他的到來使處於沮喪、絕望、麻木狀態的獄友們重燃了生活的希望,讓他們在忙著活和忙著死的抉擇中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瑞德
監獄裡面負責兜售各種商品的犯人,也是整個故事的敘述者。最後在安迪的幫助下重新燃起了開始新生活的希望。
羅伯特·艾倫科特
因為企圖搶銀行結果打死了很多人所以被關進肖申克監獄,他在監獄里有個小嗜好就是喜歡收藏錢幣,別人都不相信在監獄里收藏這些東西會不被發現,可是直到他死後,都沒有人看到過那些被他收藏的錢幣的蹤影。
肯德里克斯
此人在監獄里還算是個模範犯人,但是他缺錢,向瑞德借了不少,後來還不起只能靠向瑞德提供了四年的情報才算兩清。情報對於瑞德非常重要,因為他在監獄里乾的還是違法的事,如果沒有確切地消得,在監獄里很難混得下去。肯德里克斯還能提供一些別人根本無法看到的檔案和紀錄,而瑞德關於安迪的一些信息都是從肯德里克斯處來的。
吉米
這個人物是安迪的很好的朋友,曾經一起去過法國、德國打過仗,吉米幫助安迪假造了一個身份彼得·斯蒂芬,並且把安迪入獄前的錢拿去投資。
亨利浦格
肖申克的警衛,在1969年,外役監計劃中他被一頭雄鹿吸引,追過去,結果他看守的三個囚犯乘機溜走了,其中兩個人被抓回來了,而另外一個一直沒再出現過。
錫德·尼都
瑞德認為最有名的越獄犯,1958年的某一個星期六,當時因為一場球賽錫德被派去化界線,而他趁著警衛交接班的時候偷偷溜出了大門而竟然沒有被發現,這個人物的出現是為了烘托出安迪越獄成功。

作品鑒賞


作品主題

長久以來,關於人性善與惡的假設一直是文學作品探討的話題,進入20世紀后,兩次世界大戰帶來的毀滅性災難,生存環境的人為破壞和疾病的肆虐,使得幾千年人們精心構建的理性、信仰、道德等觀念煙消雲散,人們開始對人的本性產生懷疑,對未來的命運和前途感到焦慮不安和悲觀失望。在這樣的背景下,紛紛轉向表現人的主觀精神世界的現代主義作家們,大部分都陷入虛無和悲觀的泥潭不能自拔,文學作品中“人性惡”形象層出不窮,讓人們感到人的生存意義和價值面臨著嚴重挑戰。
安迪的救贖之旅是充滿絕望和無比沉重的,在這個過程中,究竟是什麼使他面對冤枉時沒有感到委屈,面對壓制時沒有變得狂暴,面對困境時沒有感到絕望,而始終保持一種冷靜的心態,頑強的鬥志?答案是很清楚的,那就是安迪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異於常人的理性,理性使他能夠自如地在得失之間求取平衡,使他從自己身上剝離了仇恨,超越了自我,並最終到達自由的彼岸。作品幾乎沒有著墨於安迪如何艱難地、頑強地、智慧地掘洞,而是表現了作為—個大寫的人的代表,安迪在那個殘酷吞噬肉體和靈魂的魔城裡自始至終沒有喪失善良的人性,頑強地完成了對人性的堅守,即對作為一個人的情感、權利、價值的頑強的自我意識和肯定。理性使他永不認命,使他深信人性不合混滅,使他對自由始終懷著希望和想象,使他為自我救贖和實現人身的真正自由而不懈努力。
斯蒂芬·金筆下的肖申克就是一個泯滅人性的場所,監獄里暗無天日的長期精神摧殘把每一個犯人都制度化了。瑞德的一番話發人深省:“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鴿子和囚犯布魯克的故事聽后叫人毛骨悚然。一個囚犯入獄時養了一隻鴿子,放風時老愛帶著鴿子在運動場的一個角落晃來晃去,8年後,他刑滿釋放,出獄的前一天他放飛了養了8年的鴿子,鴿子立刻姿態漂亮地飛走了,可是,一個星期後,安迪在運動場的那個角落又看到了那隻鴿子,鴿子像糞土一樣躺在那裡,鴿子已經被監獄的生活制度化了,運動場的角落成了它全部的生存空間,放飛后它又回到那裡,無人餵養的鴿子活活餓死在那個地方。還有囚犯布魯克,他在肖申克監獄呆了幾十年,肖申克已經變成了他的整個世界,在布魯克眼中,牆外的世界實在太可怕了,他不知道出去以後怎樣生活,當他獲得假釋時,他一手拿著假釋文件,一手拿著汽車車票,邊走邊哭,不到一年就死於貧苦老人之家。肖申克出來的每一個人都變成了行屍走肉,更別奢談什麼保持人性了。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作品的名稱也具有象徵意義。肖申克象徵著黑暗與惡,而起源於《舊約·以賽亞書》的救贖一詞,則象徵著基督思想的實踐。值得思考的是,小說中的人物並沒有像早期美國移民那樣把“宗教作為社會生活的根本”,當然也沒有進行任何的宗教實踐。主人公安迪沒有等待上帝對他的救贖,而是憑著自己對善良人性的堅守,自救救人,贏得了自由,實現了重生。其實,隨著20世紀西方社會信仰的缺失,人本主義代替了神本主義,這個詞似乎早已不那麼流行了。美國許多作家早已注意到,“物質金錢為腐蝕劑,工業科技為剝奪人性之源”。斯蒂芬·金筆下的“另類”人物安迪在肖申克監獄幾十年如一日苦心孤詣、慘淡經營所實現的救贖決不是一般基督教教義上的救贖,這裡的救贖似乎加上引號才更為妥帖,才能表達更多的蘊涵,才能看出作者對當下社會和現代人性諸多問題的深層關注和思考。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小說詮釋了希望與自由的真諦,可以說如果故事中的安迪放棄了希望,他就不會獲得自由,通過小說情節不難看出,希望引導了行動,不僅僅主角安迪如此,就連故事中的瑞德也是通過安迪的禮物尋找到了光明和希望,最終通過希望獲得了自由。
雖然希望與自由是兩個不同的意義的辭彙,但是在小說中他們有著因果關係。希望”是心中最真切的幻想、盼望、期望、願望達到的某種目的或出現的某種情況。因為安迪有希望,他才能做出一系列的救贖進行自我拯救。故事中自由就是希望的實現。

人物形象

徠在《肖申克的救贖》中真正的善與惡難以劃清界線,本是公正象徵的典獄長和獄警反倒成了罪惡的化身,犯下罪狀的囚犯最終證明是正義的代表。善與惡的象徵從遠古的中世紀回歸到現實世界。囚犯們在封閉的監獄里,用打架滋事和變態行為找樂子打發時間,有罪的犯人接受被囚禁的事實,而無辜的安迪只能通過極端方式獲得自由。各種人物形象都活生生地在現實世界里演繹著人生。
從本質上來講,《肖申克的救贖》是一曲歌頌美國自我中心主義的讚歌。然而,它避開了傳統宣揚個人英雄主義的模式。作者並沒有單純地將安迪這個角色塑造成一個孤獨的英維式人物,沒有從安迪的視角去觀察這個世界。而是從第二主人公瑞德的視角將讀者帶入到安迪的世界與漫長的監獄生活中。瑞德的自白其實代表著監獄里大多數囚犯對待現實生活的看法和態度,作者則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雙無形的手將安迪的情感和讀者情感一步步拉近,讓讀者得以近距離的感覺和安迪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隨著主人公的遭遇而自然而然地放縱著自己的情感。當然,安迪本身並不是英雄或者救贖的化身,他只是一個很普通的人。當然這個英雄還有所欠缺,他不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否則的話,他也不會竊取典獄長的不義之財,也不會越獄。如果他十分完美的話,安迪就遠遠不會這樣有特色,就不合這樣吸引使者的眼球。所以說,安迪是另類的美國式英雄。

作品結構

作者在《肖申克的救贖》中讓第一人稱敘述者“瑞德”娓娓道出情節,前後環環相扣,讀者渴求知道結局,而故事的懸念在讀者獲得每一個細節和給定的信息中得到解碼。安迪被指控謀殺妻子和妻子的情人而被關押在肖申克監獄接受肉體和靈魂的救贖,在得知真正的罪犯後向典獄長說明實情,並希望通過法律途徑重新獲得自由,然而典獄長為了不讓安迪為他洗黑錢的事情永遠不能從肖申克監獄泄露出去,而斷送了安迪自由的唯一途徑,這樣的情節與傳統哥特男女主人公糾結的感情大相徑庭,融合現實生活的故事情節讓讀者更能隨故事而起伏。

作品影響


收錄《肖申克的救贖》的小說合集《四季奇譚》在當年上市后奪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冠軍,全球已翻譯超過30種語言。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作品取得的文學成就已經得到了世界的公認,在小說發表不久,《肖申克的救贖》就己經被製作成電影,並得到好評,在IMDB當中被超過40萬以上的會員選為250佳片中第一名,並被選入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

作者簡介


斯蒂芬·埃德溫·金
斯蒂芬·埃德溫·金
斯蒂芬·埃德溫·金(Stephen Edwin King,1947年9月21日—),美國作家,編寫過劇本、專欄評論,曾擔任電影導演、製片人以及演員。代表作品有《閃靈》、《肖申克的救贖》、《末日逼近》、《死光》、《綠里奇迹》、《暗夜無星》等。
斯蒂芬·金1947年出生於美國緬因州一貧困家庭。在州立大學學習英國文學。畢業后因工資菲薄而走上寫作之路。20世紀70年代中期聲名漸起。自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以來,創作出版了多部暢銷小說作品,同時小說作品也不斷被改編成影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