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奉吉

朝鮮獨立運動家

尹奉吉(1908年6月21日(陰曆五月廿三)-1932年12月19日),男,韓國人,本名禹儀,號梅軒,別號奉吉,朝鮮獨立運動家,被稱為反日義士。

1925年在家鄉辦學,進行農民教育及啟蒙運動。1932年4月26日加入“朝鮮人愛國團”。

人物生平


1908年出生於忠清南道的禮山。
1919年親身經歷朝鮮人爭取民族獨立的“三·一獨立運動”及其之後的血腥鎮壓。
1925年在家鄉辦學,進行農民教育及啟蒙運動。
尹奉吉行刺前,在韓國國旗下宣誓
尹奉吉行刺前,在韓國國旗下宣誓
1930年離開家鄉到中國流亡,經過東北、青島,輾轉在1931年到達上海,並認識當時在上海組成朝鮮臨時流亡政府的金九。
1932年4月26日加入“朝鮮人愛國團”,在王亞樵的策劃下,接受金九的委派,進行刺殺日人的任務。4月29日居住上海的日本人慶祝日皇壽辰的“天長節”,在虹口公園舉行慶典;同時祝賀日本在“一·二八”事變於上海取得“軍事勝利”。尹奉吉以日本人裝扮進入會場,身上帶著製作成水壺模樣的炸彈。當典禮儀式中日本人一起唱國歌時,尹奉吉將炸彈擲向主席台。結果在台上的河端貞次被當場被炸死;白川義則被炸的血肉模糊,送院后死亡;植田謙吉被炸斷一腿;重光葵被炸斷一腿;野村吉三郎被炸瞎一眼,尹奉吉被當場逮捕。12月19日上午7時40分,尹奉吉在石川縣金澤日本陸軍基地內從容就義,年僅24歲。
1945年日本戰敗宣布無條件投降,尹奉吉義士的遺骨被迎回韓國。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1932年12月19日上午7時40分在石川縣金澤日本陸軍基地內從容就義,年僅24歲。

抗日楷模


後世紀念

1965年韓國政府在尹奉吉故宅後院修建了紀念塔。
尹奉吉照片
尹奉吉照片
1968年修建了忠義祠。
1972年尹奉吉出生舊宅、故居、忠義祠被指定為史跡第229號。禮山郡自1972年起,每年的4月29號舉辦“梅軒文化節”,以追思民族獨立英雄尹奉吉義士。
1932年5月25日中華蘇維埃中央人民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以“上海日要人全體受傷”為題予以了報道。
1936年1月29日中國共產黨主辦的巴黎《救國時報》將尹奉吉列為“滬戰殉國烈士”,並且介紹了他的生平事迹。3月5日《救國時報》又發表了韓人愛國團1935年12月19日為紀念尹奉吉烈士遇難日而發布的《泣告中國同志書》。
1941年1月在八路軍總部所在地山西桐峪舉行的華北朝鮮青年聯合會成立大會上,全體同志向安重根、尹奉吉等革命先烈致哀。出席會議的八路軍野戰政治部、129師等代表在致詞中表示,堅決支持尹奉吉等人為之獻身的朝鮮民族的獨立運動。此時的尹奉吉已經成了激勵中朝兩國人民團結抗日堅持抗戰的精神楷模。
在中國上海市東北方向的虹口公園(今稱魯迅公園)里有一幢富於韓國民族建築風格的二層亭閣——梅亭。這是中國人民為永遠記住尹奉吉(號梅軒)而專門修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