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大橋

交通設施

重慶嘉陵江大橋位於渝中區上清寺和江北區華新街之間,名為牛角沱嘉陵江大橋,是重慶市區第一座城市大橋,1958年12月開工,1966年1月竣工。

牛角沱嘉陵江大橋的建成通車前後歷經8年時間,重慶人克服了蘇聯專家撤走,克服了三年困難時期等各方面的艱難困苦,才建成了這座大橋。

歷史沿革


嘉陵江大橋
嘉陵江大橋
1921年,楊森在建江北碼頭道路時,曾打算在嘉陵江上建鋼橋。
1929年及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市政當局也多次做過在嘉陵江上建橋的打算。
1946年,重慶市制定《陪都十年建設計劃草案》。隨後,中國近代橋樑工程大師茅以升受市政府委託,完成了兩江大橋初步設計。其中,長江大橋選址東水門大碼頭至下龍浩,全長982米;嘉陵江大橋選址曾家岩與陳家館(現春森彼岸附近)之間,全長500米。由於經費缺乏,兩座大橋一直未能按計劃開工。
1948年,時任市長楊森認為,同時興建兩江大橋人力物力均不允許,決定先建投資較小的嘉陵江大橋。
1949年1月16日,重慶士紳在滄白路滄白堂為嘉陵江大橋舉行了奠基典禮,儀式由楊森主持。此時的嘉陵江大橋設計已進行了一些微調——計劃從滄白路修到江北水府宮,全長460米。
解放后,新重慶發展日新月異,原有的“母城”市中區(現渝中區)顯得非常狹小,城市急需向外擴展。此時的江北地區發展迅速,大批工廠拔地而起,修橋再次被提上議事日程。國家鐵道部大橋局專家來渝為重慶選擇建橋地點。專家經過仔細勘測,選擇了兩個適合建橋的位置,即牛角沱嘉陵江大橋、高家花園嘉陵江大橋。市政府決定上馬前者——連通的是市中區和江北區,花費資金也較少。
1958年11月,大橋施工進場,12月全面開工。當時,牛角沱嘉陵江大橋由鐵道部大橋工程局武漢設計處設計。在重慶修小南海鐵路橋的鐵道部大橋局派人前來支援,重慶主動提出,鐵道部專家任正職,重慶方面的人都任副職。
1960年10月,由於遇到三年困難時期,大橋停工。 
1964年初,大橋再度復工。那時,牛角沱嘉陵江大橋的建設環境非常艱苦:沒有重型吊裝設備,就用千斤頂頂;沒有大型浮船,就用小船拼湊;沒現代化機具,就用人工操作;建橋用的水泥、鋼材極度匱乏,“把水泥當金子,論斤用”。
1965年11月,鄧小平到重慶視察。他來的時候,牛角沱嘉陵江大橋只有引橋修好了。得知鄧小平要步行過橋,工人們連夜用木板在主橋上搭出了一條路。 
1966年1月20日,牛角沱嘉陵江大橋正式通車。
1975年,重慶博物館首席書法家李德益先生應邀為大橋題名。 
為防止壞人破壞,橋上安排了軍隊駐守。直到上世紀80年代,駐軍才撤出。
2009年,牛角沱嘉陵江大橋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12月,嘉陵江大橋開始為期410天的大修整治應急搶險工程。

橋樑位置


嘉陵江大橋(左)與渝澳大橋(右)
嘉陵江大橋(左)與渝澳大橋(右)
嘉陵江大橋起於渝中區上清寺牛角沱,終於江北董家溪; 與渝澳大橋相距約200米。

建築設計


嘉陵江大橋全長625.71米,正橋為(68+80+88+80+68)米五跨連續鋼桁梁橋,南岸引橋為1孔22米簡支梁,北岸引橋為7孔約23米簡支梁。 整個工程耗資1400多萬元。 
另有資料顯示:嘉陵江橋長600.59米,正橋5孔,長384米,引橋7孔,長216.56米,橋面寬21.5米,其中車行道14米,兩側人行道各3.75米。橋型結構主橋為鉚合鋼桁架雙懸臂橋,引橋為鋼筋混凝土T型梁。總投資為1800萬元。荷載為汽-18,掛-80,通航凈空為60米。
嘉陵江大橋的連續鋼桁梁結構
嘉陵江大橋的連續鋼桁梁結構
嘉陵江大橋的連續鋼桁梁結構
嘉陵江大橋的連續鋼桁梁結構
嘉陵江大橋的連續鋼桁梁結構
嘉陵江大橋的連續鋼桁梁結構

建設成果


● 技術難題
嘉陵江大橋
嘉陵江大橋
為了讓基礎更牢固,使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即蘇聯專家在武漢長江大橋採用的大型管柱基礎。由於嘉陵江的沙卵石覆蓋層厚5米多,樁要穿過它們打進河床基岩上,還要深鑽5米才能穩固,再用水下鋼筋混凝土澆注起來。橋墩有直徑20多米的深墩在水下。 
● 嘉陵江大橋大修整治應急搶險工程
2017年12月,嘉陵江大橋大修整治應急搶險工程開工,計劃總工期410天。牛角沱嘉陵江大橋大修整治應急搶險工程包括了正橋維修、引橋維修、橋面系及附屬施工等內容,解決大橋目存在的缺陷病害
大橋橋面施工主要是進行行車道板改造。工程拆除橋面原有的混凝土行車道板,更換為鋼橋面板。一方面是為了解決原橋面板存在的缺陷病害,另一方面也是給大橋“減重”。與混凝土行車道板相比,鋼橋面板更輕、也更堅固,將有效減輕大橋的負擔。
改造完成後,牛角沱嘉陵江大橋的行車道將由混凝土路面升級為瀝青路面。工程還對正橋的鋼桁梁部分桿件進行加固,對引橋的結構缺陷進行處理及防護,讓大橋變得更加安全、堅固。同時,對大橋正橋的兩個橋墩加固防護,各穿上一個防護罩阻隔江水,防止橋墩被江水沖刷。
大修工程還進行了橋面排水系統改造、供電供水系統改造等工序。大橋上也會增設交通監控系統和防雷接地系統。檢修系統是一個智能檢修系統,大橋的重要部位都有安裝監控設施,可以隨時給大橋做體檢,了解大橋的負重、震動等信息,掌握大橋的健康狀況。

價值意義


嘉陵江大橋的建成通車,結束了兩岸居民只能靠輪渡過江的歷史。因此,嘉陵江大橋也被譽為重慶“公路第一橋”。

橋樑結構


橋型結構主橋為鉚合鋼桁架雙懸臂橋,引橋為鋼筋混凝土T型梁。三分之二的橋身為鋼材,三分之一的橋身為鋼筋混凝土。總長625.71米,寬21.5米。

姐妹橋


2002年1月,重慶與澳門的友誼之橋“渝澳大橋”建成通車,距牛角沱嘉陵江大橋約200米左右,被稱為“姊妹橋”。同時,牛角沱嘉陵江大橋改為單向通行,僅供渝中區往江北區;從江北區往渝中區,則走渝澳大橋。

橋樑大修


嘉陵江大橋
嘉陵江大橋
重慶路橋公司、市市政委、市交警總隊昨日聯合發布消息,從2008年8月23日零點起,牛角沱嘉陵江大橋開始橋面大修,持續時間為40天,預計10月初可以完工。
據了解,橋面大修期間將半幅施工,兩車道單向通行。每天的7點至20點,社會車輛按尾數“單雙號”行駛,即單日單號通行、雙日雙號通行。
橋面破損需要維修
從去年起,我市啟動了三座老橋的橋面維修工作,目前,石門嘉陵江大橋、石板坡長江大橋已完成,牛角沱嘉陵江大橋也將於23日啟動修復。
牛角沱嘉陵江大橋1966年建成通車,是我市第一座跨江大型橋樑,也是渝中區連接江北區、渝北區的重要通道,日通行量最高達8萬輛,小時最高通行輛達4000輛,大橋服役已達42年。
據了解,該橋橋面不僅出現了裂縫、坑窪,原來鋪裝的瀝青80%也被磨光;泄水孔損壞后,雨水流入箱梁,容易造成鋼樑鏽蝕;另外,29條伸縮縫有23條損壞嚴重。
維修持續40天
此次維修,是牛角沱嘉陵江大橋建成之後橋面最大規模大修,將進行橋面基礎修復和伸縮縫更換。
項目工程師介紹,為了不增加橋樑的荷載,將先刨除原有路面,對基層進行修補后,再鋪上最新的SMA改性瀝青。整個橋面鋪裝將達8400平方米,新的瀝青路面是輕型、耐用的新材料,橋面自重不會超過最初的設計,不影響安全。損壞的23條伸縮縫,總長為329米,將更換為優質型鋼伸縮縫。為了保證工期,還將使用混凝土外加劑,縮短養護周期。
此次維修總工期約為40天,最快在10月2日結束,遇雨順延。
按“單雙號”行駛
市交警總隊人士介紹,從本月23日零點起至修復結束,牛角沱嘉陵江大橋將實施交通管制,由原來的四車道通行,變為半幅兩車道通行,而且對車輛限速10公里/小時。
施工期間每天早上7點至傍晚8點,除客運車輛(公交車、計程車等)、救護車、警車、軍車、工程搶險車可以通行之外,其餘社會車輛按車牌尾數,分“單雙號”行駛,即實行單日單號通行、雙日雙號通行。施工期間全天,禁止一切貨運車輛、摩托車通行。
管制時間內,各類車輛也不得駛入兩路口文化宮中門(往上清寺方向)、上清寺轉盤、大溪溝路口、嘉濱路往牛角沱嘉陵江大橋的各匝道。
三座橋樑可分流
為了減輕通過嘉陵江大橋的交通壓力,市交警總隊還將設置“遠端交通分流誘導牌”,減少進入渝中半島的車輛。市交警總隊人士稱,將在外圍“分岔口”設置分流誘導點,如一號橋、兩路口、大溪溝、臨江門、牛滴路、菜園壩、鵝嶺袁家崗、大坪、四公里、石板坡立交等地。
交警提醒,管制期間車輛通行受限,會造成一定的緩堵,市民駕車最好通過其他幾座橋樑,如從渝中區到大坪、楊家坪地區,就通過嘉華大橋分流;從渝中區到江北區,通過黃花園大橋分流;南岸範圍最好通過鵝公岩大橋、內環分流。

二次大修


作為重慶主城首座城市大橋,牛角沱嘉陵江大橋運行至2018年已52年。市城管委人士介紹,近年來,橋樑管養單位在定期檢測和專項檢查中發現該橋存在較多的結構病害,已危及大橋的安全運行。為消除安全隱患,重慶在2017年11月啟動了牛角沱嘉陵江大橋應急搶險整治工程,4月21日至11月7日擬實施大橋橋面系大修整治,將封閉部分橋面進行施工。
為期200天的橋面系大修工程將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4月21日至7月30日,將封閉牛角沱嘉陵江大橋左側(上游幅)車道及人行道進行橋面系整治施工,剩右側6米車道和人行道供車輛、行人通行,第二階段為7月31日至11月7日,擬封閉牛角沱嘉陵江大橋右側(下游幅)車道及人行道進行橋面系整治施工,剩左側6米車道和人行道供車輛、行人通行。
市公安交管局人士提醒,牛角沱嘉陵江大橋大修期間,將採取一系列交通限制措:每日6時至23時,允許公交車、計程車、校車、軍車、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和工程搶險車通行嘉陵江牛角沱大橋,其它車輛禁止通行;每日23時至次日6時全封閉嘉陵江牛角沱大橋,禁止所有車輛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