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地圖

方言地圖

方言地圖,就是在一張地圖上,在特定區域提供一段當地方言的音頻。點擊地圖上的圖標,便可播放收聽這段音頻,並獲取相關信息,包括講述人的姓名、年齡、籍貫和所講方言的所屬片區。這些音頻大多是當地人用方言講述的一個小故事,時長在5分鐘左右。

創辦緣由


中國有著極其豐富的語言多樣性,然而,隨著政府在學校和公共機構強制推行普通話,方言的生存空間似乎越來越小。比如在上海,很多年輕一代已經不能準確地講出祖輩的老上海話,而這種現象在各地方言中也普遍存在。這次針對這種現象而“做點什麼”的,卻是兩個美國人柯禕藍(Kellen Parker)和司圓直(Steve Hansen)考慮到的問題。對此兩人在2009年創辦的一個旨在記錄中國“正在消逝的方言”的網站“鄉音苑”,而方言地圖正是其中一大特色。自此方言地圖便產生了。

網站原形


方言地圖
方言地圖
“鄉音苑”原型是由弗吉尼亞州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創建的語言口音檔案(Speech Accent Archive)。該檔案記錄了幾百名說英語的人用不同的口音——從布魯克林人到德裔賓夕法尼亞州人所說的各式口音——朗讀同一段英語文章的情形。但柯藍禕和司圓直認為,以“故事團”(Story Corps)的方式將家族故事記錄下來也很有意義。“故事團”是一個檔案庫,包含了美國民眾口口相傳的45000個故事。

網站現狀


當今“鄉音苑”的運作很大程度上依靠著社交網路的支持,它通過社交網站招募志願者。志願者把徵集到的故事分門別類、重新編輯。司圓直預測,“鄉音苑”未來的受訪者可能會包括一些從未在中國生活過的移民社群(海外華人)。事實上,“網站首頁那張沒有明確標明中國國界的地圖已經向我們展現了‘鄉音苑’對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的人如何說中文的興趣。”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錄音條目都來自中國沿海區. 司圓直曾說過:"但在未來,不僅是中國內陸地區,甚至新加坡、蒙古等地的中文使用者也有可能將他們的故事講述出來。"

創辦人物


柯禕藍(Kellen Parker)
柯禕藍(Kellen Parker)
司圓直是中文語言學博客Sinoglot的共同創辦人。司圓直通曉多種語言,包括中文、西班牙語韓語拉脫維亞語。在北京住了好幾年,他憑藉個人關係,組織了很多“鄉音苑”的採訪。
司圓直認為北京人普遍缺少對中國其他方言的意識。“北京人就像紐約人,”他曾開玩笑地說,“他們覺得他們就是世界中心。”所以,他們對其他方言都不熟悉。司圓直說,他們總是把其他地區的人說的帶方言口音的普通話當作“方言”。
柯禕藍是台灣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生,柯禕藍在台灣之前他住在中國長江流域,那裡成了他對中文語言環境最早熟悉的地方。

創辦過程


司圓直(Steve Hansen)
司圓直(Steve Hansen)
該網站於2013年4月正式上線,已有85段錄音,話題從年輕人談論他們最愛的中國明星到祖父輩回憶下鄉勞作的往昔。
錄音多來自沿海地區
這個網站的原型是由弗吉尼亞州喬治梅森大學創建的語言口音檔案。柯禕藍和司圓直認為,以“故事團”的方式將家族故事記錄下來也很有意義。
運作很大程度上依靠著社交網路的支持,它通過社交網站招募志願者。志願者把徵集到的故事分門別類、重新編輯。大部分的錄音條目都來自中國沿海地區,但在未來,司圓直說,不僅是中國內陸地區,甚至新加坡、蒙古等地的中文使用者也有可能將他們的故事講述出來。

地圖特色


方言地圖
方言地圖
這個網站於2013年4月正式上線,現已有85段錄音,話題從年輕人談論他們最愛的中國明星到祖父輩回憶“文革”時期下鄉勞作的往昔。
來自台灣屏東縣的61歲的謝先生就用四縣客家話講述了一個故事。柯禕藍說,母語為客家話的人口超過3000萬,但說四縣方言的人就少得多了,他們大部分都生活在台灣西北部。來自湖北房縣50歲的宋宏成用房縣方言講了一個故事,房縣話是中原官話的一個分支,目前有30萬人在說著這種方言。網站是開放式的,正在徵集志願者上傳方言音頻。最近一周,網站陸續收到了來自陝西寶雞、湖南新化和山西高平的幾段錄音。

使用方法


方言地圖上,綠色系表示官話,黃色系表示客家話,藍色系表示閩語,橘紅色表示吳語,棕紅色表示湘語,玫紅色表示贛語,紫色表示粵語,棕色表示晉語。點擊這些圖標,便可播放相應的方言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