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功拳

河北唐山市的傳統拳種

猿功拳是河北省唐山市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拳種之一。此拳以仿猿形為根本,其運動身形猶如猿猴,它屬於內外結合,剛柔相濟的拳法。基本要求是:含胸拔背,鼓腹收臀,松肩墜肘,挺頸收額,氣沉丹田,龍蛇腰身;運動步法以前重后輕或前輕后重的魚鱗步,後腳催前腳的沖趟步和前腳領後腳跟的擦拉步為主;手法特點是攻發連招,生打硬要,進退攻守處處為攻。特別是地如冰滑的地躺攻法更具特色。

發展歷史


最早傳人為乾嘉時的李龍仁先生。後傳河北唐山市常各庄人常振芳,自此,在常家獨傳一代,密不外傳,後來常家的常躍先得病,為班永生治癒,為感恩,把此拳教給班永生(名子楊)所傳播。1920年後,班永生門徒有王澤、王西林(唐山市茹莊子)、張德(李莊子)、劉玉厘、鄭永善等人。其中的王澤和其女王淑華,曾在東北和唐山市授徒。 
猿功拳最早源自清道光年間,一隱姓埋名之人傳給唐山大袁庄李福林。李福林家傳武子拳,學得猿功后秘不外傳,只傳其子李長秀。常各庄人常志是李福林的武友,常志家傳張飛拳,因為想學猿功,把女兒嫁給李長秀為妻。結為兒女親家后,送兒子常躍先隨李福林學猿功拳。藝成後去了東北,在東北授徒王貴生。王貴生是蛟河人,祖傳太祖拳,在東北與常躍先相遇,得猿功。后與老師失散,因為知道常老師是唐山人,於是到唐山尋師。在唐家莊礦授藝,把猿功傳給了張蔭藩。張蔭藩是王貴生先生猿功的唯一傳人。
張蔭藩自幼家貧,沒有正式上過學,由於幼年好武,卻苦於本村與鄰村均沒有武術老師,十五六歲即投身於社會,先後學過花拳、太祖拳,后拜汪海為師。師伯紀龍翔騎驢送藝上門,師叔李連芳也給予很多指點。由李連芳保薦拜王貴生為師學猿功拳,從此在猿功門紮下根。張蔭藩老先生為猿功的傳播與發展嘔心瀝血,將自己習練猿功五十餘年的心得體會,總結后留給後人洋洋洒洒十幾萬言著述。
張蔭藩老先生曾授徒多人,有其子張國棟張國梁,徒徐國勝、項國員、王相如、劉國華、常金春等均繼承了猿功拳。
以上只是猿功的一個分支,下面是另外一個支系。
常志在常躍先去東北后和李常秀死後,怕猿功拳失傳,於是舉薦他的徒弟班永生隨李福林習猿功。後來班永生授徒豐潤沙流河王澤和王玉書。王澤是豐潤沙流河盧莊子人,生有一女叫王淑華,王澤在沙流河與東礦均有傳人。后在東北黃姑屯車站授徒。王玉書也是豐潤沙流河盧莊子人,贅北夏庄,藝不傳人。

拳法


猿功拳系拳法有:十二趟猿功拳、六趟群圍、十趟劈掛、八大捶、張飛闖帳、飛龍拳等;器械有:飛龍刀、地躺刀、猱龍刀、飛龍劍、地躺劍、五形槍、迎門槍、齊眉棍、應手棍等等。

功法解析


該拳系戳腳、地躺、通背、辟掛四家拳的基礎上,發展衍化出來的。故又稱戳腳地躺術。此拳主要流傳在河北唐山豐潤縣、遵化縣等地。
本門拳械吸收了戳腳、地躺、通背、翻子四家之長,編成猿功
拳。以十二趟猿功拳為母拳,每趟有一個地躺動作。除戳腳、地躺
外,又吸收了狗閃、狼竄、貓上樹;兔滾、鷹翻、蝴蝶飛;牛驚、馬刨、
羊撞架;猴縱、蛇行、鼠搗窩;虎坐、雞飛、螳螂爬等十五種禽獸搏擊
特點組成。
本門以十二趟猿功拳為核心,每趟有一地躺腿法;飛龍拳、地藏劍、飛龍劍、崑崙刀、地躺刀、劉者棒、地躺槍、五行槍等。拳械技法:上路用手、中路用腿、下路用地躺。尤其以腿法見長;前定長、后頂掌、點心腿、掏肋腿、枝子腿、五花腿、鉤掛連環腿、分手垛子、九子連環腿、點襠腿、倒拉鴛鴦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