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

漢字鷤(拼音:tí),釋義:杜鵑鳥,如“鷤鷤枉緣催節物,年華不信有傷春。”杜鵑鳥(學名:Cuculidae)在動物分類學上是鳥綱鵑形目中的一個科。中國古代也稱子規。又叫杜宇、布穀鳥、催歸,是候鳥。相傳是蜀國望帝杜宇所化。每當麥子快黃熟的時候,漫山遍野都能聽到杜鵑的鳴叫。有兩聲的:“布穀,布穀”,有四聲的:“麥黃草枯,麥黃草枯”。其聲清脆嘹亮,悅耳動聽,有很強的節奏感。

基本資料


五筆86:KKJO
五筆98:KKJO
倉頡:RJHAF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9DE4

基本釋義


基本字義
(~䳏〕杜鵑鳥,如“~~枉緣催節物,年華不信有傷春。”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徒干切《集韻》《韻會》唐干切《正韻》唐闌切,音壇。雉子。○按《廣韻》以鸛鷒作鸛鷤,似誤。
又《廣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音啼。《廣韻》鷤,䳏鳥。《揚雄·反騷》恐鷤䳏之將鳴矣。《注》子規也。
又《廣韻》特計切《集韻》《正韻》大計切,音第。《廣韻》鷤鴂鳥。《玉篇》亦布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