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白密螺旋體
梅毒病的病原體
蒼白密螺旋體(Treponemapallidum)是梅毒病的病原體。又名蒼白螺旋體。是小而柔軟纖細的螺旋狀微生物(密螺旋體),形如金屬刨花,長度為5-12μm,平均約8-10um,直徑小於0.2μm(一般0.09-0.18μm),有8—12個整齊均勻的螺旋;肉眼看不到,在光鏡暗視野下,人們僅能看到蒼白密螺旋體的折光性,其活動較強。在其前端有4-6根鞭毛樣細纖維束,其末端呈捲曲狀。在未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時,螺旋是規則的。因其透明不易著色,故此被命名為蒼白密螺旋體。用姬姆薩染色則可染成桃紅色。
暗視野顯微鏡下觀察
在暗視野顯微鏡下觀察,螺旋體浮遊於組織中,有三種特徵性的運動方式:
①旋轉式,依靠自己的長軸旋轉,向前後移動,這是侵入人體的主要方式;
②伸縮螺旋間距離活動,不斷地拉長身體,使一端附著,再收縮旋距而前進;
③蛇行式,彎曲,像蛇爬行,是常見的方式,此種特徵式活動可與外陰部的其他螺旋體屬相鑒別。
蒼白密螺旋體在形態上不能與雅司(Yaws)螺旋體及品他(Pinta)螺旋體鑒別。
蒼白密螺旋體應與外陰部的其他螺旋體屬鑒別。主要是與屈折螺旋體(Borreliarefingens)和龜頭炎疏螺旋體(BorreliaBalanitidis)。
鑒別要點為此二種螺旋體形體粗,有較少的粗螺旋,運動無蒼白密螺旋體活潑。
纖細疏螺旋體(Borreliagracilis)雖有較細而較密的螺旋,但螺旋間距離不如蒼白密螺旋體密,也無典型的蒼白密螺旋體運動方式。正常口腔粘膜亦有各種螺旋體屬,其中多見者為齒齦周圍的小螺旋體(TreponemaMicrodenticum),與蒼白密螺旋體相似,容易混淆。
電子顯微鏡下觀察
在電子顯微鏡下,蒼白密螺旋體呈現粗細不等,著色不均的小蛇狀,兩端有兩束絲狀體(Flamenta),纏繞菌體。每束由3條單獨的原纖維細束(Fibril)組成,分別位於菌體兩端的胞質中。當螺旋體收縮時,形成螺旋體運動。以往認為此種絲狀體為“鞭毛”(Flagella),現已確認是由原纖維束破裂產生的一種假象。蒼白密螺旋體菌體周圍附有薄膜,體內有胞質(Peripiast),或囊狀結構(CapsulaStractula)和螺旋體囊(Treponelcyst)。在培養株中易見到,在有毒菌株中亦能見到,其意義尚不清楚。
有6條內鞭毛圍繞其內層細胞壁和外層細胞膜之間的空間旋轉,其可能是負責運動的收縮成分。蒼白密螺旋體表面有特異性抗原,能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的凝集抗體及密螺旋體制動或溶解抗體,與非致病性密螺旋體間有交叉反應。類屬抗原,刺激機體產生補體結合抗體,與非致病性密螺旋體間有交叉反應。
蒼白密螺旋體的繁殖方式與其生活環境有關,近年來電子顯微鏡觀察,在培養條件下或在體內適宜環境中為橫斷分裂,分裂時將軀幹分裂成長短兩段。其分裂增代時間為30—33小時。當條件不利時,以分芽子繁殖即螺旋體在體旁產生芽子,脫離母體後於有利的生活條件下,從分芽子中生出絲芽,再發育成螺旋體。
蒼白密螺旋體的有毒株(Nichols株)能夠通過接種在家兔睾丸中或眼前房內繁殖,約需30小時才能分裂一次,能保持毒力。若轉種至加有多種氨基酸的兔睾丸組織碎片中,在厭氧環境中培養生長,用含白蛋白,碳酸氫鈉、丙酮酸、半胱氨酸及血清超濾液的特殊培養基,在25℃厭氧環境下能使螺旋體保持運動能力4-7天。蒼白密螺旋體雖能生長繁殖,但已喪失致病力,此種菌株稱為Reiter株。Nichols株和Reiter株已廣泛用作多種梅毒血清學的診斷抗原。
蒼白密螺旋體的人工培養,1981年Fieldsteel等在前人研究基礎上獲得成功。
他採用棉尾兔(Cotton-tailrabbit)單層上皮細胞在1.5%氧的大氣環境進行培養,經9-12天孵育后,螺旋體數比接種數平均增加49倍,螺旋體DNA毒株對兔仍保持毒力,在單層上皮細胞中,螺旋體緊密粘附於其表面並繁殖形成微菌落(Microcolony),此種粘附作用可被特異免疫血清所阻抑。已死亡的蒼白密螺旋體或非致病性螺旋體,則不能與單層上皮細胞粘附。
蒼白密螺旋體是厭氧寄生物,在體內可長期生存繁殖,只要條件適宜,便以橫斷裂方式一分為二的進行繁殖。
蒼白密螺旋體對外界的抵抗力很弱,在體外則不易生存。蒼白密螺旋體在人體外生存一般超不過1~2個小時。
蒼白密螺旋體對乾燥極為敏感,陽光照射和乾燥環境都能很快使它死亡,如乾燥1-2小時死亡。
對化學藥品也很敏感,煮沸、肥皂水和一般的消毒劑(如1:1000苯酚、新潔爾滅、升汞、石碳酸、來蘇水、酒精、1∶1000的高錳酸鉀液等)很容易將它殺死。
在缺氧的環境下它能生存數天,在潮濕的器具、濕毛巾或衣服上能存活數小時,在血庫中一般能存活24小時。在血液中4℃經3日可死亡,故在血庫冰箱冷藏3日以上的血液就無傳染性。
蒼白密螺旋體不耐高溫,溫度對蒼白密螺旋體影響亦大,在41-42℃時可生活1-2小時,在48℃僅半小時即失去感染力,40℃~60℃時2~3分鐘就能死亡,100℃時則即刻死亡。
可以針對其弱點將蒼白密螺旋體消滅。對寒冷抵抗力大,在0℃時,可生活48小時,如將梅毒病損標本置於冰箱內,經1周仍可致病。在低溫(-78℃)保存數年,仍可保持其形態、活動及毒性。在封存的生理鹽水稀釋的組織液中可生活10小時左右。如將衣物放於陽光下曝晒,放在乾燥的環境中儲存;將用具煮沸消毒或用化學用品消毒,都能殺滅蒼白密螺旋體,阻止它的傳播。
粘多糖,螺旋體表面似莢膜樣的粘多糖能保護菌體免受環境中不良因素的傷害,完整的莢膜樣的粘多糖層是蒼白密螺旋體繁殖與存活所必需,Swin等將致病性密螺旋體置於不含形成莢膜所需物質的培養基中,菌體表面的莢膜樣粘多糖降解,螺旋體不能繁殖而死亡。在體內蒼白密螺旋莢膜可阻止大分子物質(如抗體)穿透,從而保護菌體,此外,莢膜還有抗吞噬作用。
粘多糖酶,能作為細菌受體與宿主細胞膜上的透明質酸相粘附。蒼白密螺旋體的粘多糖酶與蒼白密螺旋體對組織細胞的吸附,對組織基質的分解和蒼白密螺旋體莢膜的合成有密切關係。動物試驗發現,感染了蒼白密螺旋體的睾丸和皮膚組織中有許多活潑運動的蒼白密螺旋體,以其末端吸附於組織細胞上。組織培養研究表明,多種細胞可吸附蒼白密螺旋體,每個細胞可以吸附多達200個蒼白密螺旋體。粘多糖酶能分解組織的粘多糖基質,提供蒼白密螺旋體合成莢膜的原料,並造成組織損傷。研究證實,蒼白密螺旋體首先與毛細血管內壁緊密吸附,分解基質粘多糖,粘多糖酶進而破壞血管四周支持物質粘多糖的完整性。
蒼白密螺旋體的不同菌株有毒力差異,毒力較強的菌株形成的病灶中含有較多粘液物質,毒力較強的菌株粘多糖酶活性較高,使其更好地吸附於細胞。蒼白密螺旋體需在含粘多糖的組織中才能吸附、存活、繁殖、致病。粘多糖物質幾乎可累及全身組織。但不同組織粘多糖含量不一,故蒼白密螺旋體在不同組織中的繁殖程度有差異,蒼白密螺旋體對皮膚、主動脈、眼、胎盤、臍帶等組織有較高的親合力,因這些組織含有較多粘多糖基質。故梅毒病變多發生於粘多糖含量高的組織中,表現出一定的組織親嗜性。此外,蒼白密螺旋體從母親轉移到胎兒必須妊娠18周才發生,其原因也是此時胎盤和臍帶已發育完善,含有大量粘多糖。
綜上所述,蒼白密螺旋體的致病性是由於其表面有賴以生存的莢膜樣的粘多糖,莢膜中含有的N-乙醯-D-半乳糖胺,蒼白密螺旋體不能自行合成,須從宿主細胞獲得。蒼白密螺旋體藉其粘多糖酶吸附含粘多糖的組織細胞表面的粘多糖受體上,分解宿主細胞的粘多糖、獲取合成莢膜所需的物質。由於粘多糖是宿主組織和血管支架的重要基質成分,粘多糖被蒼白密螺旋體分解后,組織受到損傷破壞,從而引起血管的塌陷,血供受阻,造成管腔閉合性動脈內膜炎,動脈周圍炎及壞死,潰瘍等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