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范大生的結果 展開

范大生

民國紫砂壺大師

“徠范大生”是社會上對制壺大家范廣善(1847-1902)、范欽仁(字承甫,1875-1942)父子的別稱。因范廣善、范欽仁父子所制茗壺均用“大生”作為壺上銘記,“大生”是他們父子公用的藝名。他們的作品製作精美,造型豐富,民國時期就享有“千金難求大生壺”之美譽;他們所創作品連續六次獲得國際金獎,是宜興紫砂第一個國際金獎獲得者,“大生壺”享譽海內外;故世人敬稱范廣善、范欽仁父子為“范大生”。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范大生(范廣善)1847-1902,1847年出生於太湖之畔宜興丁蜀西望圩村,字慶升,大生壺締造者。《范氏家譜》載:為范仲淹第二十八世孫。
1863年承范家家傳制陶技藝,一生耕讀善制壺。
1徠870年制《竹段壺》《福壽蟠桃壺》等,發售南洋。
1875年長子范欽仁(承甫)出生,藝成後為大生壺藝的輝煌創造者。其一生育有五子,取“仁義禮智信”為名。
1889年秉承文正耕讀傳家之家風,並以制陶為業。一生好學,讀《易經》“大德日生,生生謂之易”之意,漸悟以“大生”為印,永樂陶業,從而開創了“大生壺”時代。
1900年創製《柱礎壺》《竹鼓壺》等壺,成為范家壺藝經典樣式。
1902年於西望圩家中逝世。大生(范欽仁)1875-1942,1875年出生於太湖之畔宜興丁蜀西望圩村。字承甫,為大生壺締造者范廣善長子。《范氏家譜》載:為范仲淹第二十九世孫。
1887年自幼喜愛手工藝,喜觀父(范廣善-大生壺締造者)制壺,偷制紫砂雕塑“鷹”,惹來父親一拐杖,神來之筆成為宜興廣為流傳的“一棒鷹”故事。
1890年正式跟隨父親學藝,製作大生名壺。
1902年其父范廣善(大生壺的締造者)在家中逝世。享年56歲。承甫兄弟五人,承甫為長子以制壺為業承擔家庭重擔。
1916年“江蘇省立第五中學”(常州)校長童斐聘范大生(承甫)為學校手工課技師,開啟了紫砂技藝進課堂的先河,范大生成為宜興紫砂職業教育第一人。
1917年“江蘇省立宜興陶業工廠”在蜀山成立,潘寶熙任廠長,聘范大生(承甫)等擔任技師,並招收學徒余名。紫砂技藝開始進入社會公開化。
1921年利永陶工傳習所成立,范大生(承甫)被聘為輔導老師,培養出馮桂林、葉德喜等紫砂名家。
1925年大生積極與文人雅士交流製作《四方竹鼎壺》《六方竹鼎壺》分別與切玉聖手潘稚亮,陶刻名家陳少亭合作,被業界傳為佳話。
1926年大生款《東坡提梁壺》榮獲“美國費城博覽會”金獎。
1930年大生款《合菱壺》參加“比利時國際博覽會”榮獲金獎。
1932年《宜興陶器概要》刊登徵集紫砂作品參加1933年美國芝加哥博覽會事宜,范大生(承甫)位列甲技,為紫砂技藝首位。
1933年大生款《魚化龍壺》榮獲“美國芝加哥博覽會”金質獎章。
1935年范大生(承甫)受實業救國的愛國思想影響,重製“一棒鷹”,取名“英雄獨立”參加“英國倫敦國際博覽會”榮獲金獎。宜興商會首任會長、收藏家華蔭棠曾收藏一具。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日本侵略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宜興陶業受損,民不聊生。
1942年於家中逝世。享年68歲。
范大生(承甫)創作的紫砂雕塑《展翅雄鷹》於1935年在英國倫敦展覽會榮獲國際金獎,華蔭棠慧眼識寶,高價請范大生(承甫)重製一尊,后贈送給了現今的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惜於上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間被毀。華蔭棠先生一百零一歲時對范大生有這樣一個評價,“壺藝泰斗范大生,厚德搏藝志氣高,展翅雄鷹巧奪天工,英國倫敦勇奪國際金獎,揚中國威風為中國爭氣。范大生為國爭光的先驅,范大生紫砂人的榜樣,范大生宜興人的驕傲。
范大生
范大生

大柿子壺


“大柿子壺”壺體用段泥製作,呈白果色,容量350毫升左右。壺體似柿子形態,壺蓋如柿子之柄,形象逼真。壺腹的一面鐫刻山水圖案,另一面是行書“何當破悶出軀殼,君乘石瓢我浮蠡”,署“宜興出品”款。壺蓋內有“大生”印,壺的底部刻一圓章“己酉年南洋勸業博覽會”。“大柿子壺”榮獲1910年清政府舉辦的第一屆“南洋勸業會”最高獎——奏獎(意為要向朝廷“奏報”的獎)。
范大生
范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