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恩·施密特
布萊恩·施密特
布萊恩·保羅·施密特(Brian Paul Schmidt),1967年2月出生於美國,27歲移民至澳大利亞,擁有澳、美雙重國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邵逸夫天文學獎得主。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學院院士。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校長,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斯特羅姆勒山天文台天體物理學家,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天文學與天文物理學系教授,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教授。
1998年,他所帶領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高紅移超新星搜索小組發現了宇宙加速膨脹的證據,並因此獲得了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身為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和英國皇家學會院士,施密特教授於2013年被授予澳大利亞政府最高民事榮譽“爵級司令勳章”。
施密特是家中獨子,1967年2月24日生於蒙大拿山區,其父是漁業生物學家。
在他13歲時他的家庭遷至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施密特進入安克雷奇的巴特萊特中學就讀,1985年畢業。他曾說他“從5歲時”就想當一名氣象學家,但“在美國國家氣象局安克雷奇分部做了一些工作,並不很感興趣。它的科學性不大,並不像我想的那樣好——例行公事的時候太多。我想之前對成為氣象學家的意義看得太天真了。”他決定學習天文學,之前他僅將其看作“小消遣”,這個決定是在大學錄取前做出的。
1989年,他獲得了亞利桑那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理學士學位。
在哈佛他遇到了未來的妻子、澳大利亞人詹妮佛·A·戈登,當時她是經濟學博士生。1994年他移居澳大利亞。
1993-1994年,施密特任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博士后研究員,1995年遷至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斯特朗洛山天文台。
北京時間2011年10月4日17點45分(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4日11點45分),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出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校長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於2015年6月24日宣布,該校教授、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布萊恩·施密特將出任該校校長。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名譽校長格瑞思·埃文斯表示,國立大學從燦若群星的校長候選人中選取了一位鼓舞人心的領導人。
“布萊恩的遠見、活力、國際地位和溝通技巧將把我們的學校帶到從未有過的高度,”埃文斯說。
施密特表示,對於被提名為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校長,有機會領導這所他為之工作了20年的大學,他感到十分惶恐。他決心繼續提高國立大學本已出色的研究水平,並為學生們提供等同於牛津、劍橋以及美國常青藤盟校水平的教育。
“我們已經快達到那個水平了,接下來幾年時間我們一定會達到,”施密特說。
他同時表示要加強在校生與校友的聯繫,讓雙方受益。同時,加強與澳大利亞的研究機構、企業等各界的聯繫,從而將知識回饋給社會,讓澳大利亞變得更強大。
任職校長期間工作經歷
2017年10月12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徐惠彬院士代表北航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校長、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布萊恩·施密特(Brian Schmidt)教授簽署了《北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合作備忘錄》,正式建立兩校校級合作關係。
施密特在2011年獲得諾貝爾獎后的演說表示,當時願意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任教的主因是能在位於堪培拉郊區的斯特朗洛山天文台工作,這個天文台是世界上最好的天文研究機構之一。施密特:我來澳大利亞時才27歲,那時就能夠充分利用這裡的資源和條件並管理一個國際團隊,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我十分感謝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對我當時這樣一個年輕人給予的所有工作支持。1998年,施密特與里斯領導高紅移超新星搜索隊該小隊與超新星宇宙學計劃一起找到了宇宙加速膨脹的證據,被《科學雜誌》稱為“年度突破”。施密特負責主導星圖家(SkyMapper)望遠鏡計劃,並協助進行南天球調查。
布萊恩·施密特
2011年,施密特、里斯和珀爾馬特分享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推論宇宙終將消散
浩瀚宇宙為天文學家的觀測和研究提供了無限可能。誰能想象,璀璨星空正在不斷遠離我們,終有一天會永遠消失?然而,諾貝爾獎獲得者布萊恩·施密特指出,這就是正在發生的事實——宇宙終將消散。
“1000億年以後,除了我們所在的銀河系,所有星系都將消散,人們看到的宇宙將空無一物。”施密特在此間舉行的第28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上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這一推論的基礎正是令施密特獲得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重大發現——宇宙正在加速膨脹。
此前,天體物理學家曾經普遍認為,引力會使宇宙的膨脹速度逐漸減緩。1998年,施密特與亞當·里斯帶領的高紅移超新星搜索隊與超新星宇宙學計劃這兩個研究團隊,分別發現宇宙膨脹的速度並非如預期一樣減緩或是停滯,相反正在加速。
為了解釋這個令人困惑的現象,天文學家導入了“暗能量”概念。這種未知形式的能量可以抵抗重力並讓宇宙加速膨脹。
“除非暗能量突然消失,否則宇宙將繼續越來越快地膨脹下去,最終會走向消散。”施密特說。
科學家們正在積極搜尋地球外的生命信號,然而這項任務在施密特描繪的未來宇宙中將變得不切實際。1000億年後,如果人類還存在的話,將會比現在更加孤獨。
“到時,我們的銀河系還會在,並且和一些附近的星系合併,但是其他所有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宇宙天體都會離我們太遠而無法觀測到。也就是說,除了我們自身所在的星系,所有的星系都將消失。”施密特說。
在談到推動宇宙加速膨脹的暗能量時,施密特說:“我們並不知道暗能量是如何形成的。它好像是宇宙自身結構的一部分:暗能量產生更多的宇宙空間,更多的宇宙空間又產生了更多的暗能量,更多的暗能量又產生更多的宇宙空間……宇宙就是因為它而四散消失。”
暗能量假說是當今對宇宙加速膨脹這一觀測結果的解釋中最為流行的一種。在宇宙標準模型中,暗能量在宇宙結構中約佔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