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心·阿慶講故事

2007年SMG新娛樂推出的欄目劇

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新娛樂在2007年新推出的一檔欄目劇——《百家心》。以“真實的故事,真實的人物,真實的情感”為宗旨,以來自生活中真實事情為原型,由群眾演員來演繹百姓故事。新版的《百家心·阿慶講故事》在繼承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增加了“主持人”一角,更加有利於情節延展,使得“講故事”和“演故事”兩者相輔相成,達到最完美的表現效果。

欄目主持


陳國慶
陳國慶
陳國慶著名海派滑稽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滑稽劇團表演藝術家,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上海曲藝家協會理事,上海演藝工作者聯合會理事,上海市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上海市靜安區政協委員,上海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市“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上海演出家協會會員,上海滑稽笑朋友工作室演藝創作中心藝術顧問,上海市閔行區文化廣播電視管理局藝術顧問。

主持人簡介


百家心·阿慶講故事
百家心·阿慶講故事
生於滑稽世家,因從小受家庭影響酷愛滑稽,於80年代初考入上海青年滑稽劇團,師承老牌滑稽表演藝術家龔一飛先生,80年代90年代先後創作和演出50多個小品和獨腳戲。其代表性作(例:《滑稽西北風》、《時代歌星》、《請演員》、《笑星與歌星》、《十字街頭》、《無言的結局》)等作品“噱頭”十足,獲得“上海首屆滑稽小品大賽優秀演員獎”及“上海電視台舉辦首屆滑稽小品大賽二等獎”等二十多個獎項。
以“冷麵滑稽”著稱的陳國慶,在他從藝30餘年中,不管在早期的舞台曆練或是現今電視屏幕扮演任何角色,他都已認真的態度栩栩如生的演繹著每一個人物。50年代文藝舞台上除了八隻樣板戲還是八隻樣板戲,年幼的陳國慶在置身於八隻樣板戲中,耳熟能詳,可以把八隻樣板戲倒背如流,使他對文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其9歲的時候就已是上海市徐匯區少年宮的一位評彈小演員。為其今天的成功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欄目類型


“吃好晚飯看電視,聽我阿慶講故事。”
新版《百家心·阿慶講故事》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欄目劇,而是一種升級版,即“電視評書+欄目劇”。開辦十多年的重慶衛視霧都夜話》,是我國開辦最早的欄目劇。它將民間評書藝術引入欄目,其旁白就是一個隱蔽內在的主持人,以話外音的形式講述“這個人和那個人,在這個場景、那個場景正在發生的故事。”此前的欄目劇《百家心》與《霧都夜話》比較相似,而這次改版就是要繼續放大“民間評書人”的作用,讓他從幕後走到前台,成為節目的又一亮點。而欄目組之所以讓滑稽戲表演藝術家陳國慶先生(阿慶)來擔綱,自有一番考慮。作為一個已深入人心的喜劇人物,陳國慶擁有一定的觀眾基礎和美譽度,同時,他的熒屏形象樸實、親切,能拉近節目和觀眾的距離,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陳國慶臨場發揮能力強,經常會有自己個性化的獨到點評。在新版《百家心·阿慶講故事》里,阿慶自己的喜劇風格將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通過他的嘻笑怒罵,加上海派語言獨有的魅力,使這一欄目劇更加“本幫”。故事主講人陳國慶以平實、謙和的語調,真誠、質樸的風格,贏得了廣大電視觀眾的交口稱讚。

欄目榮譽


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綜藝部《百家心》獲第二屆全國電視欄目劇一等獎
SMG新娛樂綜藝部《百家心·阿慶講故事》欄目在08屆精英論壇上獲得好評。
《百家心》欄目榮獲2010年度新娛樂“優秀欄目獎”

品說


百家心·阿慶講故事
百家心·阿慶講故事
電視是當今的強勢媒體。電視也是媒體競爭的白熱化地帶。報紙改版,期刊改版,但都不及電視改版的力度之大,節奏之快。變法圖存成了電視人的共識。正是在這樣一種競爭激烈以至有點殘酷的大背景下,《百家心·阿慶講故事》一炮打響,一路走紅,贏得了超高的人氣。說句實話,某些電視節目的現場,常常是彩燈閃爍,電棒揮舞,樂聲如雷,人聲如沸,讓人覺得可怕,但這也賦予了電視的激情和活力。阿慶的:“吃好晚飯看電視,聽我阿慶來講故事。”這位瘦瘦小小的阿慶先生,不靚,不酷,沒有任何時尚元素,不會讓人有“驚艷”之感,沒有一絲“無厘頭”的色彩。然而電視藝術稀缺這類蘊含獨特風格的主持人,也對此感受到了熒屏上稀缺的摯撲和隨和。陳國慶(阿慶)的主持風格好不看出他是一位明星演員,只覺得是一位熱心的隔壁爺叔。也許是阿慶這個名字,決定了講故事這種形式。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選擇。和諧,貼切,順理成章,珠聯璧合,人物和節目渾然一體。它恰恰又體現了一種對文化傳統的追隨,對觀眾欣賞趣味的尊重。中國是一個盛產故事的國家。中國人是聽著故事長大的。我們喜歡茶葉黃酒,同樣也喜歡“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喜歡有頭有尾、波瀾起伏、橫生枝節、峰迴路轉,對故事的愛好已經滲入了我們的文化心理和審美習慣。《百家心·阿慶講故事》的可貴之處在於,它不僅保持了故事的結構特點和敘述手法,而且還充分發揮電視的媒體優勢,情節視覺化,對話現場化,讓觀眾如臨其境,直面人生,講故事的“講”字從而得到了新的詮釋。《百家心·阿慶講故事》之所以獲得成功,更關鍵的還是內容。動聽容易感人難。動聽需要的是技巧,感人需要的則是真情,要“未成曲調先有情”。《百家心·阿慶講故事》中的每一個故事,無論是兄弟鬩牆,婆媳齟齬,還是財產分割,子女監護,全都來自真實的生活。一切喜怒哀樂,都有生活依據。生活發展的邏輯決定了故事發展的邏輯。觀眾面對的雖是熒屏,卻能走進原生態的現實世界。阿慶既是講述者,又是評判者;觀眾既是聽講者,又是議論者。熒屏內外融為一體。隨著故事的展開,我們看到了悲歡離合,聽到了感慨唏噓,認識了世道人心,辨明了善惡美醜。當一個故事結束時,觀眾不僅了解了生活中的一個片斷,而且還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一次道德洗禮,完成了一次人格修鍊,從而有了雙重的收穫。
阿慶是有魅力的。故事是有魅力的。阿慶講的故事,更是有魅力的。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故事吧。